APP下载

主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6黄骥飞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教学策略

黄骥飞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他们重新建构认知的过程,也是他们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主体性教学策略,即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一、面向全体,激活学习氛围

课堂是每一个学生进行知识狂欢的地方,是每一个学生思维尽情绽放的地方,教师不能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当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趟”时,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开始,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对优等生进行拓展,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有所发展.也就是说,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调动所有学生的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我先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如果要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它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在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我將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让“学困生”得到组里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思考过程中我适当地给予提示:可以先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学生开始分步讨论,组长问:“盒底的长为多少?”组员列出式子:(100-2x)cm.同时每个学生都在图上做出标记.进行分组讲解时,我让组长对每一位组员进行咨询,确认都理解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接着怎么做呢?组长不给提示,任由组员自己去思考.其他学生说:“宽为(50-2x)cm.”到这一步的时候,我宣布讨论结束,让学生自己列方程.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得出了方程:(100-2x)(50-2x)=3600.

二、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主体性教学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转.这种方式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去记忆、理解与消化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

仍以这节内容为例.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时候,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去背诵概念,而是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给出来,让学生说出特征.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过程.如果直接背诵,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真正运用起来,则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我还让学生进行抢答,看谁最先找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每个人都将方程看了一遍又一遍.许多每看一次,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这其实也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主体性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层面上.只有当学生养成了思考问题的习惯,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布置预习,养成自主习惯

预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在预习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有人认为预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就可以了,甚至认为学生在预习之后听讲就不认真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首先,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知道课堂的重难点,会倾注更多的关注在他们认为不会的内容上.其次,上课是一个解决思维盲点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彼此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不是观看教师表演的过程.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也是一个人静心学习的时候,他们会去自主寻找与探究,将不明白的地方圈起来,留着课上去解决.这样学生就养成了一个寻找问题的习惯,有所问,才会有所得.

仍以这节课为例.我设置了这样的一道题:某学校要举行一次排球赛,两队之间都要进行比赛,赛程七天,每天四场.试问要多少队参加?我让学生列方程,并不要求学生去求解,但要求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很明显,我将方程的应用放在前面去预习,但降低了一些难度.这样做,能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从理论到运用的全面了解,也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更投入.对于列不出方程的学生,我在上课时对这些学生进行方程思路的着重讲解,让学生抓住未知与已知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将问题进行转化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将思维进行深化的过程.

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落脚点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即他们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以激活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为重点,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教学策略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圆的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