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2019-11-16易传波
易传波
高中阶段对于化学教学的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问题教学就很自然地走入了高中化学课堂.问题教学,可以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深入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智慧,让学生体验到化学课堂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巧用需求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现象并要求学生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时,学生自然就会对该现象提出质疑,那么教师就可以顺势把问题明确提出,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钠、镁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把钠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问学生:钠能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吗?会有怎样的现象呢?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钠的知识,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和硫酸铜反应会把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是否与自己料想的相同.学生把钠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实验现象却使学生有些措手不及,学生看到的是放入溶液中的钠就像前面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一样,钠浮在液面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并伴随有气泡产生,还看到了溶液变得浑浊.学生被眼前的实验现象惊呆了,这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重新思考分析,根据观察的结果,学生忽然想到了刚开始的现象就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也就是钠是先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銅沉淀,才出现的是蓝色沉淀.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分析给出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经过大家的确认最终形成了结论.
教师把新现象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了质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学生心中所想的问题,使学生更明确了思考的方向,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
二、巧用探究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教师向学生提了深入性的问题:(1)如果单独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铁片放入到稀盐酸中,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2)如果把这两块金属用导线连起来再放入到稀盐酸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3)当把铁片从溶液中拿出后,用天平测量质量会有怎样的变化?(4)当在连线位置放入一个电流表,指针能否发生偏转?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了结论:当单独把铜和铁放入稀盐酸中时,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铁却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伴随有气体产生.可是当把二者用导线连接时,就发现在铜片处有气体产生,而抽出二者时在铁片的表面上有铜附着,同时溶液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把铁表面的铜清理掉后,用天平测量的结果铁比原来轻了,也就说明发生了反应消耗了一部分.当学生在连线处接入电流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有偏转,说明有电流流过.
教师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运用,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用认知问题,增强辨析能力
在教学高中化学“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就采用了问题教学的方式.教师提出两个反应过程: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在氯化铝溶液中;把氧化铝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可能的现象,再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有学生发现当把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了沉淀,可是其中有个学生不小心把氢氧化钠溶液洒在了反应烧杯中,结果看到沉淀竟然消失了.在大家进行实验方程式总结时,就有了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如果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产生偏铝酸钠溶液.大家在验证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原本是澄清的溶液,可是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竟然有沉淀产生,学生看着这个结果很兴奋,对书写方程式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时学生根据沉淀颜色判定是氢氧化铝.学生在书写反应方程时,明确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了偏铝酸钠,当通入二氧化碳时就生成了氢氧化铝沉淀,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氢氧化铝的两面性,加深了理解,做到了正确书写方程式.
教师利用认知问题为学生清晰地展示了实际反应的现象,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也让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得到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