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19-11-16宋持恒
宋持恒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魄和永不言弃的吃苦精神,初中体育最为发展学生身体健康、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首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转型,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无法激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难以将体育锻炼培养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难以高效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检;教学瓶颈;解决方法
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建设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树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其他知识性学科的学习中,初中体育学科的开展能够辅助其他学科的开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不加以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对教学形式的转变,没有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了体育学科的枯燥无味性。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仅仅利用篮球、足球、踢毽子、跳绳等方式开展教学,这几个传统的教学项目虽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但是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满足对体育学科的学习需求。[1]老套的教学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现实发展,阻碍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长久发展。
2.有教学器材不足。
体育器材对于初中体育的课程开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器材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源泉,保障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但是,由于学校对学生体育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体育教学器材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需求,很多体育器材甚至破损严重,却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器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科学习的脚步,也在侧面体现出了家长乃至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体育学科开展的不重视。
3.对体育学科教学不重视。
由于升学考试对于体育学科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没有摆正对体育学科的认知态度,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样的对体育学科的偏见是不正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成为一门边缘学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体育学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初中体育教学问题对应策略
1.加大体育教学投入。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器材教学器材的匮乏以及教学内容的老套落时要通过学校和老师双方面的努力共同解决。首先,对于学校方面,要加大对体育初中体育课堂开展的教学投入,购买多样化的教学器材,扩建体育场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器材中激发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兴趣为老师,以好奇心为引导,不断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体育教学开展的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使用“竞争法”和“游戏法”这两种方法开展教学,运用竞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竞争的条件下,在与别人的对比中形成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2]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行接力比赛,哪个小组成功的接过接力棒送到达终点,并且用时最少的一小组就是冠军,就是可以给冠军组予以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还能让学生在竞争当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游戏化的方法,让学生在欢乐放松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相关知识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锻炼身体,在欢乐的氛围中开展体育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2.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摆正对体育课堂开展的态度,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要促进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态度:体育课程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刻苦精神、调节学生学习压力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调味剂,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要认清对初中体育对于学生生活发展和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摆正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态度,加强对体育学科教学的热情,提升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师时,要不但完善自我学习,促进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加强自身体育学科素养的建设和道德素养的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孙茂昌.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21.
[2]蘇生录.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