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条件下高校创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察

2019-11-16洪敏冯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维创新

洪敏 冯林

摘   要:隨着近些年党中央与政府的大力号召和宣传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各地支持创业项目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创业帮扶政策日益完善,创业的门槛逐步降低,加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创业基础平台。新时期条件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也面临从教学走向实践的过程,如何使创业教育适应社会创业需要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创新创业高校教育观察视野出发,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思维创新  课程实效  资源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186-02

1  创新创业的立足点是创新思维

新时期条件下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立足于教学,必须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条主线,将育人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创业是载体,本质是创新。我们正处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这个新时代的要求不仅限于将技术学科领域进行深度创造,更多的是将高校师生的思维进行改变和创新。只有思维改变了,才能适应创新创业时代的要求,才能更透彻的看清创新创业的本质,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学历符合,专业对口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创新创业的特点是将灌输式的被动教育转化为内化主动教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补足自我,让自身更有利于社会的需要,让创新思维的主观创造性推动个人发展要求,让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成就,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能适应。

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创业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从目的论中出发,学会自我设计成功的路线能力,学会正确的测评自我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资源评价能力。当思维被拓展完善之后,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未来的学生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工作等都会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立足本职课堂之后带来的更为深刻的教育。只有思想不被约束,才能跳出问题的本身去思考问题,才能不被眼前的阻碍困住思维的方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限于对于课堂教育,还包含着高校行政制度等相关创新,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教育与实践;另一方面,需要在学校政策上灵活引导。高校行政制度的灵活性必须要能适应高校创业需要,既不能违反法律底线,但是又不能过于死板僵硬,阻碍发展创新创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高校行政制度创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用行政制度的层面去推动创新创业,去实地帮助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如何将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才是行政制度创新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  从实效出发,改善教学内容

我国经过了多年的教育摸索与实践培养了大批高质量高学历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优质的人才保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日益增多,人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也越发常见,高校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改善目前的就业环境,从导向上指引毕业生灵活就业,让创业成为就业的新增长点。高校创业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要明白什么是高校创业,怎么创业,了解创业中有哪些困难,哪些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可以简化,哪些可以利用共享资源进行节省等内容。

基于创业取代就业的角度来讲,创新创业的教学就必须进行不断完善,将教学的内容适应并能切合创业需要。创业教育的特点在于让创业能力提高,思考的层面增高,创业难度与风险降低。在教学中发现,设置有效的创新创业的内容大体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业的基础理论和背景资料介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创业,相关概念,理论体系有哪些。第二部分是创业案例探讨与研究,案例的学习,围绕如何将创业的思维打开,将创意与创业相结合,使创业行动的想法萌发。第三部分是创业的实操,包含了创意与团队如何走向创业的实践,如何做市场调研,如何成立公司并产生利润等相关知识。

高校的教学既要有基础理论体系做铺垫,也要围绕如何创业做案例研究与实践实战演练。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业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创业积极性,完善课程理论与实践建设。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与其它专业类别课程不同,在专业性方面偏弱。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就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不限于书本内容讲解。创业的主体在于学生,课堂的设计也需要围绕如何打开创业的思维这条主线。经过教学实践后发现,围绕每节课所讲述的主体关键内容采用讨论、设计路演、互动游戏取得的效果最好。

3  引入社会创业资源,丰富项目拓展

高校创新创业不是单一的教学任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是要立足高校资源,并整合所有社会资源最后服务于社会的创业。社会资源的特点是灵活性较强,高校资源的特点是技术性较高,创业只有两者优势互相结合,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创业发展。服务社会,产生社会价值是创新创业教育最后的目的,所以就要求创业的过程中必须引入社会资源加以引导,不能闭门苦练“屠龙术”。

当前大学生创业有三难:创业点难把握,创业动力难坚持,创业后期难运营。如何创业,创什么样的业都必须是围绕着社会需求这个中心问题。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有不被束缚的思维思考方式,更需要有自身的创业经历,这样才能将高校创业带动起来。在学生创业的初期,课堂教育进行的同时,可以多与创业成功创业者和创业项目交流参观。一方面可以拓展创业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对照自我发现问题。可以适当选取优秀的创业者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如果不引入社会中优秀的创业者来补充教学队伍,参加对实践环节的帮助或是参与教学,那么无疑使得高校创业成为了孤立无援的学科,也会使得高校的创业容易走向死胡同。

在社会资源利用的方面,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将社会资源加以利用。社会中的优秀创业者都是创业的优秀指导教师,可以更多的指导学生在创业初期给予的帮助。这个身份可以是动态的,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也可以发展成合伙人和投资人,将优质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共同将创业项目发展壮大。将高校创业最擅长的技术方面加以放大,将其他次要部分予以整合,甚至外包,最大程度调动高校创业的效率性,更好的带动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梅芳,杨芳,张镇,等.大学生创业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2] 林强.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85-87.

[3]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4]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5] 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91-94,90.

猜你喜欢

思维创新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科 技传播思维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