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分析

2019-11-16王璐瑶

时代金融 2019年25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西藏

王璐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近年来,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西藏农牧业更好更快地转型升级和现代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以企加快推进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西藏  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

一、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贷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西藏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西藏地域辽阔,金融机构难以做到偏远地区全覆盖,部分农村居民依旧无法平等享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其次,西藏农村地区农牧民金融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鉴于知识盲点的存在,对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接受程度较差,导致涉农金融机构创新能动性不足,供给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趋于单一。再次,西藏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的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困难等。

二、制约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分析

(一)西藏农村缺乏优质经济体及有效抵押品

西藏农村优质经济体较少,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基于“三性”原则考虑,慎重给予信贷投放,致使西藏农村信贷资金支持不足。另外,农村中小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一般以低端制造业、中小规模零售业为主要经营内容,创收能力较弱,因而缺乏有效的抵押品,难以满足涉农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者必须有充足保证或抵押的放款要求。

(二)现行信贷体制不完善

西藏涉农金融机构现行信贷体制不够完善,表现为注重资产,却疏于管理。在资金款项贷放之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要求必须有足额的资产作为保证或抵押,但是资金贷后的管理却相对放松,对企业贷后经营管理状况、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与流向等缺少审查。因此,贷后管理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涉农金融机构的坏账、不良贷款增加,打击了涉农金融机构在当地进行资金投放的积极性,致使农村信贷资金支持不足。

(三)适应西藏农村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复杂,金融机构类别较多,但监管模式基本统一,缺少针对性强的对应监管。因而西藏缺失适应当地农村金融特征的监管体系。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西藏自治区政府的监管协调度不高,存在监管空白;涉农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西藏农村缺乏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等。种种原因导致西藏农村涉农金融机构监管困难,监管效率低。

三、针对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

(一)设立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作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主体的新型金融机构,在西藏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西藏农村一共只有2家村镇银行,分别为林芝民生村镇银行和西藏堆龙民泰村镇银行,说明西藏农村村镇银行的覆盖面较小,不利于当地“三农”的发展。据温州银监局透露,温州已实现辖内村镇银行全覆盖的格局,相比之下,西藏自治区农村的村镇银行数量急需增加,在西藏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很有必要。

首先,按照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选取合适的投资人,可以是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自然人;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或出资人,而且该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股份必须大于或等于20%,此外的股东分别持有低于10%的股份;最重要的是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假设以向阳镇为例,镇内某大型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人,持股10%,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发起人,持股20%,鼓励镇内其他企业或生活富裕的个人参股,共同在向阳镇内设立村镇银行,可命名为向阳村镇银行。

其次,村镇银行的产生动因决定了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地域内的村民和中小微企业,满足它们合理的资金需求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另外,为有效满足西藏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落实村镇银行为“三农”服务的政策,应在《规定》中明確,村镇银行只能发放同城贷款,将存款准备金之外的所有可用资金都投入所在地域用于经济发展建设。例如,拉孜镇的淀粉厂需要融资来扩大规模,但其信用级别不够,无法在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若在地域内设立一家村镇银行,专门为此类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必定会促进当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与传统银行相比,村镇银行虽然规模小,但业务较齐全,主要包括,存取款、贷款、开办银行卡、票据承兑、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代理收付款项、代理发行、代理兑付、同业拆借、承销政府债券、代理保险业务等。因而村镇银行几乎可以满足“三农”的所有金融服务需求。

(二)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西藏农村以农牧业经营为主,伴随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单一的金融产品供给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而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尤为主要。

1.创造多样灵活的金融服务。自阿里巴巴进驻农村以来,所在农村的金融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大大提升了当地村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2015年,阿里巴巴与当地农资企业合作,推出适合于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农业大县的信贷产品“旺农贷”。

基于西藏农村的实际情况,基本满足阿里提供电商服务的各项标准,可促使西藏地方政府与阿里合作,在西藏农村引入阿里电商服务。以蚂蚁金服与爱维红酒合作为例,爱维红酒上游的制造商向蚂蚁金服贷款生产。授信通过后,网商银行则将贷款定向支付给淘宝的葡萄种植农户平台,种植户利用资金对葡萄树进行购买、种植及养护。在葡萄成熟后,爱维红酒向种植户进行收购,然后加工制成葡萄酒,最后在天猫进行销售,销售所得可以使种植户优先还蚂蚁金服的贷款。另外,阿里巴巴于2014年10月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按照“帮农民把东西买回来,替农民把东西卖出去,给农民提供贷款”的电商三步走战略,在全国发展起近2万农村淘宝合伙人和淘帮手。阿里巴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致思路是通过发现当地特色,开设淘宝店铺,从而增加当地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使当地居民从中获利,收入得到提高。因而促使西藏农村加入阿里的“千县万村计划”,将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在当地居民和阿里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必定会快速提升。

电商企业进驻农村着实起到了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但在关注合规發展的同时,一定要对随之产生的风险严格把控。协调好农村金融机构与电商企业的发展关系,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各相关机构各司其职,合力为西藏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打破最后一公里,使金融弱势的农村真正富裕起来。

2.创新金融服务宣传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宣传渠道,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技能的传授,告知农民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流程,促进西藏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快推进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宣传金融知识,共建和谐乡镇”为主题,开展金融知识进乡镇活动,一方面,把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金融知识、需要掌握的金融技能,传授给当地村民,丰富村民的金融知识和理财方式,提高公众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开展金融知识进乡镇活动,通过现场对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为例)文化的介绍,优势服务、特色产品等的展示,让村民更深层次地了解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对金融机构产生好感,消除对金融机构复杂、繁琐的业务流程的抵触情绪。

(三)积极推进金融教育

经调查发现,受教育水平越高、对金融知识越是了解的农村居民,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意愿越强烈,而金融知识匮乏的村民在有资金需求时往往偏向于寻求民间借贷。因此,对村民进行相关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其金融知识水平很有必要。

1.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西藏农村地区的村民普遍存在金融知识盲区,非常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首先,划分教育对象,将乡镇居民划分为学生和非学生群体,根据年龄阶段不同,又将学生群体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可通过学校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金融素质。中小学生的金融教育内容要简单易懂,利于掌握;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应该专业而有深度,着力将其培养成经济金融方向的有识之士。针对其他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实地讲解、宣传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出版物等传媒方式对其进行金融知识普及。要注意金融知识普及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使农村居民从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金融技能。另外,可以针对农村居民的不同金融需求组织相对应的的金融服务体验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促使村民了解并掌握相关金融知识。

2.编写金融教育读本进课堂。由某商业银行西藏分行成立农村金融教育读本编制小组,尽快完成农村金融教育小学、初中金融教育读本的编写工作。小学读本可以通过小故事、漫画等形式来体现“诚信”的主题,促使小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初中读本主要传授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相关知识,以及金融技能的运用方法,促使初中学生能够了解金融产品、掌握金融技能,并且能够规范地运用于实践中。

3.突出金融教育普及和培训重点。对农村居民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需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金融常识的普及。使农村居民掌握金融常识,树立金融意识,将金融产品和服务与自身生活有机地结合,利用好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从而更好的致富,同时,使农村居民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得到增强。二是银行信贷功能的有效利用。对农村居民详尽讲解银行有关信贷政策内容,促使他们能够正确申请贷款,并将所获贷款有效、充分地使用。三是诚信意识的树立。守信用、讲诚信是为人之道,与身份、地位无关,注重诚信行为的培养,促使当地居民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金融环境的向好发展。四是理财产品的传播。当地农村有的村民生活相对富裕、有闲置资金,但没有投资理念,导致资本浪费。金融服务人员应注重对此类村民进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讲解,将其闲置资金更好地利用,使村民的资本升值。

4.加大金融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充足的专项资金投入是西藏农村金融教育普及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藏地方政府金融办可以做出具体工作计划,申请从财政支出中筹措专项资金;当地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可以通过进社区、开办公益活动、塑造形象宣传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其余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可以通过不定额自愿捐款的方式从民间获得资金支持。将众多渠道获取的专项资金汇集起来,用于西藏农村的金融教育、金融素质提升工作。

在西藏农村成立基金组织,致力于对各类基金资源的整合,所得基金专用于当地农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可从以上渠道获得的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初始基金。基金会对其进行运作,促使基金增值,同时利用多种渠道使基金规模逐渐壮大,进而为西藏农村的金融教育普及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征信体系平台建设。开启征信数据采集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三农”征信数据库建设。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对信用记录良好企业或个人可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给予优先授信、优惠利率、无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等优待;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模式、财务信息、纳税记录等信息进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匹配的信用征集系统、信用评级制度、失信惩戒机制,并将信用级别及评价细则公开化。

完善农民信用信息采集制度。要求西藏涉农金融机构开设农民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加快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村信用平台建设;丰富对农民信用评定的方式方法,不限于个人线上线下信贷记录、相关联系人评价等数据分析;增设新型信用考评标准,对有过失信行为人群设置信用预警,建立重点监管、联合惩戒等机制。

健全信用行为奖惩措施。涉农金融机构依据信用主体不同评级,实行差别化贷款利率、期限及额度;建立失信黑名单数据库,将有失信行为的农村个人及企业列入黑名单,谨慎提供信贷,必要时可采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由财政出资,设立以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为服务对象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如省(区)级农业租赁担保公司,优化农民保证金结构,降低担保费率标准,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及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建立适应西藏农村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好顶层设计”。中国人民银行应结合西藏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建立差异化监管制度,促进农村金融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促进资本要素回流,保持西藏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参考文献:

[1]范方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11).

[2]陈爱东,李蕴.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西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探讨[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8.09.

[3]吴东军.乡村振兴战略与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2018.07.

[4]李子轩,邵楷. 乡村振兴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纵横,2019(1).

[5]孙维仁,李中华.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N]. 金融时报,2018(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青年项目《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项目编号:19MDQ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个人的西藏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