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案例教学
2019-11-16王秀彩
王秀彩
摘 要:面对国内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发展,我国的职业院校教育定位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关注。职业院校教育管理需要将学生的素质能力考虑在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这对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德育素质的重要过程。正因如此职业教育才需要着重做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知识教学。本文将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有效开设思路,希望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学好学科知识、学科内容。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系统中,《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有着特殊的地位与特殊的追求。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都有意识到职业道德考核的价值与作用,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课程资源补充与课程教学调整。开始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个人认知,是学生个人价值、道德品质、价值观生成的有力支持与必要性前提。
二、案例教学原则
所谓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应用已经发生过的案例,以案例中的细节、过程为依据,参照点讲解分析教学内容。此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点内容。案例教学凭借出众的优势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意识范畴类的知识点通常比较抽象,因此经常会使用案例教学形式[1]。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并且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善于营造课堂氛围、教学气氛的教学模式,所以其教学表现效果十分突出。虽然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突出,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要求与原则需要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必须先行转变自己的意识理念,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念字、念文。教师需要用教学案例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与学习[2]。其次,教学所用方式必须契合实际,满足学生的成长规律,参照学生条件、情况调整教学对策、教学办法,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顺利学好知识,提高知识见解、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本就用于生活,是从生活经验、生活案例中提取的理论内容[3]。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身边发生、学生熟知的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只有当理论与实践完全契合以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才能体现自身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
三、现阶段《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重视技术层面的教学,认为只要学生的技术水平、专业能力达标,学生就能顺利就业。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虽然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同样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是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所以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关注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工作[4]。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并没有考虑这一追求、这一需要,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素养教学工作。虽说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使得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不过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学习意识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没有明显改善。枯燥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对策显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保障教学质量。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方式,运用更为实际、可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新时期人才。
四、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运用
(一)案例讲解
必须说明的是,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案例选择有误,不符合实际,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共鸣感与代入感。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保障案例足够贴合人们的生活,从而学生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吸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案例讲解前,教师需要铺设一段简短的理论,随后抛出案例要素、案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探讨。比如,教师在讲民事责任时,应注重讲解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几种,并询问学生生活中听过哪些例子,一些学生便会纷纷发表感言,诉说自己平时的见解。在该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踊跃发言,呈现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随后教师将案例引出:小强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非常淘气,时常用路边的石子偷砸他人的窗户,有時候甚至会直接折断路边的树木枝干。某天小强在马路玩耍的过程中,恰好路边有人使用三路车拉了一车的镜子,此时小强的邻居王某说道,你有本事砸碎那一车镜子吗?小强听到以后立刻砸了过去,造成对方损失了400多元。事后镜子主人找到小强的父亲赔偿,小强父亲赔偿以后得知小强的行为是邻居王某指使,于是要求邻居赔偿。此时邻居王某称小孩子自己惹祸自己负责,拒绝赔偿。此时教师可提问小强平时砸坏的东西应当由谁赔偿,为什么,这次的镜子应当由谁赔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反思与思考,认为平时损失应当由小强的父亲赔偿,因为小强年龄小,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小强的父亲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所以应当由小强父亲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次的镜子损失应当由邻居赔偿,因为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48条2款规定,教唆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在本次案件中,邻居王某是唆使者,所以王某是侵权人,本次损失应当由王某承担。如果这次没有王某唆使,才需要由小强父亲承担。通过案例教学,教师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二)营造氛围,调动活力
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需要建立在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明白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案例视频或是通过相关视频带领学生深入问题中,展开问题思考、问题分析。例如,学习依照程序维权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权利,为什么要维护权利,权利包括哪些方面,平时是否遇到过维权的问题,维权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纷纷思考,有的学生说权利就是国家赋予人民的一种能力,是维护权益的关键所在,权利包括、涉及很多方面。在学生完成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后,教师引入案例:王某在自己姑姑的工厂上班,因姑姑的工厂连续3个月没有开工资,于是王某为了要回自己的工资,绑架姑姑最小的儿子,打电话威胁自己的姑姑索要工资。在王某的姑姑赶到时,王某立刻举起姑姑的小儿子,威胁姑姑说如果不给工资就将孩子摔在地上。随后王某被众人制服后被公安机关带走,并得到了相应的惩罚。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该问题的探索、思考,提出如何处理该问题。学生在综合分析后得出,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教师要着重强调法律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法律不仅能够惩罚坏人,还能伸张正义。
(三)注重讨论,强化认知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虽然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不过其内容仍旧过于理论、过于抽象。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方面内容的时候都会感到枯燥且无聊,不愿意去看书学习与认真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路,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案例方式,用真人真事、学生熟知的内容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关注度与学习欲望,从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例如,某孕妇由于感到身体不舒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在与医院方交谈的过程中,因费用过高无法立刻支付。医院综合考虑后决定先行救人,后讨论费用,此时家属考虑到费用较高,拒绝在术前签字,最后病情越发严重,直至孕妇死亡。根据医药部门的鉴定,这一次事件中医院方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用这个案例进行引导,要求学生独立反思,面对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学生应当如何去处理和选择。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几种观点,并阐释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点有了深刻认知,还能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在讨论与思考中,教师不能在课堂中频繁打断学生发言,出现批评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多分析与倾听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创新素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把握教育重心,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开展课堂活动,仅仅采用案例教学并不可取。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效果十分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其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与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实际,参与到学习中。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体现与保障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掌握具体的学习技巧,选择案例的时候應当用具备代表性的内容和知识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在教学前还要做好案例内容的深度分析,确保案例的科学性。案例不应当仅仅只是与所讲知识点相关,案例同时也要具有目的性,体现实用性作用。在讲解案例的同时,教师应激发课堂活力,保障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案例中,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力.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2]干朝辉.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3).
[3]申素花.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9(6).
[4]任生贵.如何提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