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褐腐病的显微识别与综合防治

2019-11-16胡世平冷德良肖建强王迪轩

果农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侵染悬浮剂

胡世平 冷德良 肖建强 王迪轩

2019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笔者分别到安化县高明乡、赫山街道办事处团洲村、衡龙桥镇湘江西村等地了解经济作物生长情况,正是桃子采收的季节,在团洲村的一藏姓农户的几棵树上只剩下几个没有商品性的桃子,地下掉了一层的病果,仔细一看,全部为桃褐腐病所害,损失达100%,十分可惜(图1、图2)。

桃褐腐病又叫灰腐病、灰霉病、果腐病、菌核病等,该病在桃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危害桃果的重要病害之一。除危害桃外,还可危害杏、李及樱桃等。主要危害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能发病,以接近成熟期和贮藏期的果实受害最重,可造成大量烂果、落果,受害果实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受害,而且在贮运中也能继续传染发病,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该病在田间也危害花、叶片和枝条。

由于该病一旦发生,通过风雨等传播很快,对桃果损失大,发病初期往往难于及时发现,因此,应根据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和防控,特别是发生过褐腐病的果园,来年尤其要引起高度注意,进行清园和预防。

1 发病症状

1.1 果实受害

發病初期在果面产生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小斑,斑部果肉很快腐烂,环境适宜时,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展到整个果实,造成病果大部甚至整个成褐色腐烂,病果表面多显现皱缩,后期干缩成僵果(图3),僵果初为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即菌丝与果肉组织夹杂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假菌核,悬挂在树上的僵果不易脱落而吊挂在树上(成为病菌持续传播的病源)。

近成熟果受害,初为淡褐色至褐色圆形斑,并很快扩展至果实的大部分(图4),甚至整个果实,果肉迅速变褐腐烂,并在病斑表面由发病中心向外逐渐产生质地紧密而隆起的黄白色或灰色绒球状霉丛或霉层(图5),常呈同心环纹状排列,引起落果,果实毫无商品性。

贮运期果实受害,常造成烂箱或烂筐。

1.2 花朵受害

多从桃花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病部开始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至全花,使残花变褐枯萎。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褐色霉丛。干燥时,病花变褐萎垂,干枯后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

1.3 嫩叶受害

自叶缘开始,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到叶柄,使全叶变褐萎垂,最后病叶似霜害状残留枝上(图6)。

1.4 枝条受害

多由染病的花梗、叶柄及果柄蔓延所致。在枝条上产生长圆形、灰褐色、边缘为紫褐色的溃疡斑,中间稍凹陷,初期病斑常有流胶,当溃疡斑扩展并环绕枝梢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即枯死。天气潮湿时,溃疡表面也产生灰色霉层。

2 病原

病原为果生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2.1 果生链核盘菌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分生孢子梗较短,分枝或不分枝。子囊盘漏头状。子囊间长有侧丝,丝状,无色,有隔膜,分枝或不分枝。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卵形。

2.2 核果链核盘菌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子囊盘具有长柄。子囊间长有侧丝,有隔膜,分枝或不分枝。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 ℃左右,在10 ℃以下,30 ℃以上,菌丝发育不良。分生孢子在15~27 ℃下形成良好,在10~30 ℃下都能萌发,以20~25 ℃最适。

3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桃褐腐病菌主要在树上、树下僵果及病枝条溃疡斑部以僵果(病菌的假菌核)和菌丝体越冬。翌春气温上升后产生大量病菌孢子,从气孔、虫伤和机械伤口侵入,借助风、雨水飞溅或昆虫在果园内辗转传播,病部产生的霉层,可继续传播,若不及时防控,可致整棵树或整个果园均不同程度感病,严重的导致毁灭性失收。

该病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都能侵染。花期若遇阴雨天气,分生孢子经柱头、蜜腺侵入花器易引起花腐,果实成熟期,遇多雨多雾天气,由于蛀果性害虫等造成各种伤口,易引起果腐。

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危害严重的果园,褐腐病发生较重。高温、高湿环境,受侵染的部位便出现症状,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更多果实、枝梢受害。果实在贮运过程中,高温多湿条件下也容易发生。

在桃树的各种品种中,一般桃果皮薄、果肉柔软多汁的品种较易感病,田间栽植过密、地势低洼、管理粗放、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易发病。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如果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园内温暖、潮湿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

在长江流域,一般先侵染花和叶片,易感病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5月中旬以后侵染枝梢和果实,并反复侵染危害。

4 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

在休眠期和生长期,及时清除园中和枝条上的病果、僵果、病枝、病叶和病花,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消灭侵染来源。发芽前翻耕果园,将病残组织深埋地下,尽量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及时防治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椿象等害虫,减少伤口,减轻危害。

及时修剪过密枝条,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害虫。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采果后应立即摊开降温,晾干果面水分后装箱,可减少贮藏运输中的病菌感染。

在重病区选栽抗病品种。一般表皮角质层厚,下皮层组织形成木栓化能力强,气孔腔周围细胞生成木栓质,细胞壁厚的品种,抗褐腐病力较强。

4.2 果实套袋

在幼果期(5月上中旬)及时进行套袋(图7),可阻隔病菌侵染。套袋前喷洒一次杀虫、杀菌剂,如灭幼脲+多菌灵,防治桃蛀螟、食心虫等蛀食害虫和灭杀果面病菌,严防果面出现伤口,预防褐腐病菌侵染。待药液干后,在疏果及疏除病虫害果的同时,对保留的果进行套袋,当天喷药的果树最好当天套完。

4.3 化学防治

4.3.1 清园 对于往年褐腐病发生重的果园,在萌芽前,选用30%(质量分数,后同)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或60%铜钙·多菌灵悬浮剂300~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波美度石硫合剂、1∶1∶100倍式波尔多液等喷雾,并同时喷洒地面,以铲除越冬病害。

4.3.2 生长期喷药 在花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于初花期(花开约20%时),喷1次杀菌剂。花腐不严重或很少发生的地区,要掌握在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再喷1~2次,直至果实成熟前3~4周,再喷1次药。果实套袋的后几次喷药可免除。

药剂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4%腈苯唑悬浮剂2 500~3 2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500~3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

或选用混配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應根据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于采收前及时停止喷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4.4 贮运期管理

桃果采收、贮运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在贮运期间的侵染。贮运前严格挑选果实,彻底剔除病、虫果。

药剂浸种:可选用24%腈苯唑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等浸果10~20秒,晾干后再包装贮运。

或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噻苯唑浸果1~2分钟,晾干后再装箱贮藏和运输。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侵染悬浮剂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