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地区梨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11-16董冉魏树伟王宏伟冉昆董肖昌王少敏

果农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黑斑病分生孢子侵染

董冉 魏树伟 王宏伟 冉昆 董肖昌 王少敏

梨黑斑病是梨树生长期的常见病害,同时也是梨果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该病害是由链格孢真菌引起,在梨树生长季节可引起叶片脱落、果实腐烂等。在我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地黑斑病普遍发生,因此梨黑斑病在梨的进出口贸易中,成为梨出口的限制条件。

1 发病症状

梨树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和新梢。

1.1 叶片病症

幼嫩的叶片一般最早发病,开始先出现针尖大小、圆形黑色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或呈近圆形、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有黑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常相互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焦枯、畸形,甚至早期落叶(图1),影响梨的产量。

1.2 果实病症

初期在幼果果面产生一个至数个黑色圆形针头状斑点,后扩展,呈圆形或椭圆形,略凹陷,潮湿时有黑霉。果面常发生龟裂,有时裂口纵横交错或呈“丁”字形,在裂隙内会产生很多黑霉,导致早期落果。成熟果受害,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病部略凹陷,在重病果上黑褐色病斑合并成大斑,使全果表面密生墨绿色至黑色的霉,随后果实软化、腐烂脱落,影响梨的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3 新梢病症

病斑黑色、椭圆形,稍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稍凹陷,后期变为淡褐色,病部与健部分界处常产生裂缝,影响树势生长。

2 侵染途径与发生规律

2.1 侵染途径

2.1.1 经花侵入 在花序伸出期,边花上已带菌,先侵染初花期的萼片,随后进入花瓣、花柱中,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花带菌率迅速增高。落花后,萼室间和心室依次出现链格孢菌。

2.1.2 經果皮侵入 花后2周果皮中已开始带菌,而只有在果实膨大前期菌量才迅速增加,病菌潜伏在果皮组织,果肉组织含菌量很少。

2.2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叶、病梢及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天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表皮气孔或伤口侵染。病斑可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以发病,华北梨区,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7—8月雨季为发病盛期。发病严重可造成早熟梨裂果和早期落叶落果,导致减产,最终导致树体衰弱,缩短结果年限。

3 发病条件

3.1 气候条件

黑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温度、降雨量以及空气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气温在24~28 ℃且连续阴雨天,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当气温低于15 ℃,或者高于30 ℃时,并且连续晴天,不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传播,病害停止蔓延。

3.2 果实成熟度

病原菌由潜伏期转向活跃期与采后果实内部pH值、糖分的变化有关,一般成熟果实易被侵染。

3.3 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的果园,黑斑病发生较为常见。

4 防治措施

链格孢菌的侵染速率和途径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贮藏过程密切相关。所以根据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一般采用采前防治和采后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4.1 采前防治

4.1.1 合理修剪,彻底清园,减少越冬菌源 结合冬季修剪适当疏枝,增强树冠通风条件;彻底剪除病枝,摘除僵果,用涂抹剂处理剪锯口,防止病原菌侵染伤口。将落叶、落果、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病源。

4.1.2 合理施肥,增强树势 结合深耕改土、行间生草(图2)等土壤改良方法,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提倡配方施肥,控制化肥施用量,促进根系和树体健壮。

4.1.3 药剂防治 花芽萌动前,喷施0.3%~0.5%(质量分数,后同)五氯酚钠+5波美度石硫合剂、65%五氯酚钠100~200倍液,以消灭枝干上越冬的病菌。

果树生长期,一般落花后至幼果期,常用药剂有: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4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3 000倍液;24%腈苯唑悬浮剂2 500~3 000倍液;喷药间隔期为10天左右,共喷药2~3次。对于套袋果实,套袋前必须喷1次,开花前和开花后各喷1次。

4.2 采后防治

4.2.1 喷施增强果实抗性的化学杀菌剂 常用的有壳聚糖、SA等,壳聚糖可使果实表面伤口木栓化,堵塞皮孔减少真菌侵染;SA一般认为是诱导植物积累病程相关蛋白,从而使果实产生对病原菌的抗性。

4.2.2 施用抑制链格孢菌的杀菌剂 常用钼酸铵、焦亚硫酸钠、过氧乙酸等,其中钼酸铵、焦亚硫酸钠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过氧乙酸作为强氧化剂,可以有效抑制果实上的致病菌。另外,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嘧霉胺等杀菌剂也广泛应用于梨果实采收后防腐保鲜领域。

猜你喜欢

黑斑病分生孢子侵染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多黏类芽孢杆菌HT16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