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整体政府视角下部门协同模式探析
2019-11-16杨帆
杨帆
摘 要:整体政府理论是当今政府改革借鉴的理论框架,通过协同与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复杂多变问题。“互联网+政务”是实现政府与社会会公众之间联系的一种新型渠道,有利于对部门职能模糊的问题,作出全面的反应、为政府“碎片化”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防止部门间相互推诿、支持部门间无缝的服务、减少部门间无意义的重复。因此,分析部门间协同模式要素、明确组织目标对于政府提高其回应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整体政府;部门协同;政策整合;
一、整体政府:概念解读
全球化浪潮催生出主体多元化、技术信息化和媒介网络化的全新治理时代,现代公共部门在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掀起第二次改革浪潮,其核心特征就是伴随治理理论而兴起的各种“跨界”协作。作为一种新兴的改革尝试,整体政府跨部门协调与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互补,促进各方互动,最大可能地避免职能交叉或利益冲突,形成合力后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
目前有关整体政府的术語有很多,如英国的“协同政府”(Join-up Government)、“整体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美国的“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以及澳大利亚提出的整体性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这些术语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其本质都是在传达政府部门间的管理应当注重整体协调,部门间通力合作。整体政府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以当前全球信息浪潮下社会事务的复杂和多样变化为出发点,以协同和整合为中心,强调在信息高速传递的当下,高效、快速地解决多样化的问题。
整体性政府这一理论的由来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的。英国政府出于政治的因素,为了“与前届政府的碎片化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回应对英国中央政府‘空心化的担忧”[1],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协同政府”(Join-up Government)这一概念,佩里·希克斯在其著作《整体性政府》提出要“超越层级、部门功能分工的鸿沟,以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整合性服务为核心的政府,是关照全体公民、整合性、改变文化、结果取向的政府。”[2]
二、“互联网+政务”:整体政府内涵体现
政府间的合作通常是为了应对单个政府部门无法应对的挑战,例如国家安全、医疗卫生管理、各行各业的审批等领域。“互联网+政务”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条新路径,是政府回应力的体现。“互联网+政务”有利于重构政府生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部门间的管理的扁平化、去中心化,是政府、社会、公民三方通力合作对社会生态的创新性思维与实践路径。“互联网+政务”服务有着以下四个特征:
1.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交往形成新的政策,实现“自下而上”的转变;2.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等等传统管理中的短板;3.能够借助非政府组织——移动通信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策目标;4.提供各级政府综合服务,便捷、高效、广泛。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赖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通过互联网的交互性创造一个第三方,打破传统模式下的数字鸿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合作能力,协调解决各单一机构之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江苏省提出的“不见面审批”、还是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广东的“一门一网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出台,都深深体现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倒逼政府部门服务创新,催生组织变革。“互联网+政务”作为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管理整合平台,其表现出来的协作是信息共享和参与互利的交互,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主体间的交流磨合,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
三、模式探析:协同的必备要素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门户网站是与公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渠道,因此,一体化的网上政务和事项办理平台,能够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体验,从而吸引越多越多的人使用政府的线上办事平台,最终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传统部门间的合作面临技术、组织、政策等障碍,如对目标缺乏共识,部门间的行动缺乏一致性;资金紧缺;容易受到决策的外部环境影响以及组织利益的自我保护心理。整体政府理论指导下的“互联网+政务”体现着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互联网的交互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水平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互联网+政务”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政府协作的主要要素(图一)包括:
1.协调多元主体:制定治理过程中用于指导部门参与的关系规则,各部门共享资源与事务执行权力,并就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定的协议;2.重组组织机构:明确行动者角色。通过改革重组功能相似、职能重叠的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便推进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3.引入协商机制:实现组织自治。协调整体利益和行动者特定利益,将协商嵌入政府工作的每一环;4.建立新的规范:建立信任和鼓励互惠关系。“为了使整合和合作顺利的进行,要在合作部门间建立一种信任体系,将权力尽可能的放给一线的管理者。”[3]
四、“互联网+政务”:引领未来生活新模式
政府各部门在不同层面进行互联网方面的相关合作,借由整体政府的理念,实现多方主体共同协作,创造和谐的政府服务环境,解决原有信息壁垒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共享信息资源、应用程序和其他基础设施,减少行政成本,确保组织部门间目标的一致性,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整体政府所关注的正是政府管理能力的问题,整体政府所倡导的协作、整合正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全新的治理模式,在此理论指导下,“互联网+政务”服务也会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Tom Christensen,Per Legreid,张丽娜,袁何俊.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6(09),p83-90.
[2]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ment:The New Reform Agenda[M].New York:Palgrave,2002.
[3]周晓丽.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的新理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