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乡“智慧养老”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2019-11-16李芳婷郑雅玲常戎楼梦娇娄佳萍

青年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桐乡互联网

李芳婷 郑雅玲 常戎 楼梦娇 娄佳萍

摘 要:本研究对100位桐乡市民就桐乡市智慧养老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简单访谈,了解实施现状。结果显示,桐乡市智慧养老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其中还存在费用较高、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有障碍、宣传力度不够大及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养老;桐乡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发展新动能。在“互联网+”“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三网融合”等战略实施的带动下,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最佳结合,将会成为地方政府加速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智慧城市两大潮流的融汇,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桐乡的老龄化、高龄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截至2014年底,桐乡60周岁以上老人1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58%;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1万人,占老人人口总数的13.55%。桐乡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工作繁忙的80后独生子女來说,现在正面临严峻的赡养老人的问题,工作的繁忙必然导致居家老人无人照顾的结果,而养老院等城乡养老机构在近几年“一床难求”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智慧养老是目前政府和各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尝试的新领域,它也是人口老龄化背后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块“巨大的蛋糕”。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及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局面,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需要形成解决养老问题的顶层思路,也需要政府、机构、企业以信息化为支点,共同整合资源、协作创新[1]。一些城市正在尝试社区养老模式,即老人们还是居住在自己家里,但周边建成的服务机构可以随时上门为老人们服务,老人们与服务机构之间可以依靠智能硬件、智能应用等进行连通。目前,中国正在兴起的“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维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于运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

面对老龄化趋势,乌镇引进了椿熙堂养老项目。联合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三方战略合作“物联网+养老”。乌镇服务照料中心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运行,是乌镇居家养老的一个中心点,覆盖3个社区1个村的4000名老人。老人们可以凭一张“乐享生活卡”在服务照料中心享受养老服务。服务照料中心可以为老人提供餐饮、洗澡及健康检测等服务,还经常为老人们提供各种娱乐活动。此外,养老照料中心在试运营的几个月中,对老年人的人口信息、健康信息及服务需求信息等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希望通过政府信息平台上对养老需求的分析,可以为老人“私人定制”养老服务,打造“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让政府供给更有针对性,而养老服务企业也可就此为老年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全镇1.5万名老人均可享受到照料中心的服务,日服务老人逾500人次。不过,经过调查研究和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业态,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2]。

二、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由参观椿熙堂养老院、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三部分组成。参观椿熙堂养老院的过程中,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介绍,我们对智慧养老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次对智慧养老的调查,是在桐乡市乌镇选取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不同性别、合理年龄层及不同社会身份的市民。选取的对象有:20-30岁51人、30-40岁18人、40-50岁18人、50-60岁11人及60岁以上2人。共发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小组成员对部分桐乡市民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对智慧养老的实施和推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调查结果

(一)乌镇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型的养老服务方式,智能化养老服务还处于一个初步探索期,当前,“互联网+”正全面融入交通、医疗及保健等家庭服务业。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表示,中国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养老模式。同时,小组成员通过仔细观察调研认为,“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了养老资源配置,节省了人力资本。但是,作为在发展中的新兴产业,“互联网+养老”的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乌镇各年龄层居民的问卷调查和乌镇的智慧养老院的实证调研,将从老年人接受程度、项目实施、运行机制三个层面分析总结智慧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接受程度不高

1.智慧养老项目费用较高

智慧养老中包含了很多种养老形式: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型的社区服务中心养老及智慧机构养老。无论是哪一种养老形式,对于家庭或者政府来说,在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压力。智慧养老要求给老人配备智能化的设备,如可穿戴的仪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如果老人选择的是居家型养老,那么家中的设备都要求是智能的,购买这一些设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如果在智慧型的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一些养老服务,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门理发收取15元等;如果选择在智慧机构养老,虽然机构的设施系统完备度、系统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更高,但是这一些智能化设备价格都比较高,机构的消费金额也比较高,这给一般的家庭很大的压力[3]。

2.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有障碍

老年人倾向于使用自己习惯的智能终端和一些简单的设备,在采用新技术手段获得服务上仍存在困难及担心[4]。另外,在与老年人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虽然不少老年群体表示能够接受先进的数码产品,但看不清楚字体、使用不方便及功能复杂等原因让老年人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只能是远远观望而不愿意使用。其中,在社交网络方面,孟凡兴运用Nielson的启发式评估法、认知走查法及可用性实验对老年人的社交网站进行了可用性评估,发现这类网站对老人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存在主页名称模糊、功能较多及缺少操作说明等问题,因此提出要对网站进行名称优化、功能精简及增加操作帮助等意见,以便老年人使用[5]。

3.智慧养老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经过问卷调查和分析问卷结果发现,智慧养老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桐乡市民对智慧养老的了解程度不高。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只有49%的群众表示对于这个项目只是听说过而已,不是很了解,甚至有32%的群众对这个项目完全不了解。这100个调查对象对是否支持智慧养老广泛推广的问题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具体同意结果如表2所示。

对智慧养老大范围推广的态度,36%的群众表示十分支持,33%的群众表示比较支持,30%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对。调查结果说明,广大群众是比较愿意接受智慧养老的,对智慧养老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因此,智慧养老项目在桐乡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前景都是乐观的。

4.运行机制不完善

虽然智慧养老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现有的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非常简单,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稳定的系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智能化养老服务应按照政府统筹规划、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但目前的运作过程中政府依旧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基本依靠政府部门推动,其他參与者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不能发挥智能化养老服务产业的最大作用。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组织起有效的老年人需求服务勘察系统,不能很好地为老人们服务,而且没有有效地组织智能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等[6]。此外,对于智能化养老服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加盟服务提供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等级都没有明确规定。例如,虽然中国现有的整合技术养老服务的探索大多都是结合地产开发、产业园而建设,但项目形式复杂、流于表面,并且没有明确完整的运行机制和产业链。这个项目面对的是年龄较大的群体,且一开始就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多数的老人,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老人和农村老人受到一种新的社会排斥,增加社会分化[7]。

同时,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些群众反映,尤其是对智慧养老项目十分了解的人们表示,智慧养老应该把一些项目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徒有虚设,希望做到积极落实,大力推进、共同关注。

(二)原因分析

1.智慧养老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决定着老年人群对其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

“智慧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物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接。”智慧养老的这种性质决定着它将是一种建立在高科技技术的研究发展上的新型养老方式,这也决定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在向人们展示新颖特点的同时兼备了昂贵的造价这个特点。智慧养老的实现需要建立养老需求服务与养老风险服务的物联网架构。在这个物联网架构体系中,无论是支撑起整个架构体系的互联网技术,还是涉及应用的各种智能化养老工具,如便携式呼救器等,无一不需要大量的技术和金钱的投入。这便决定了智能化养老至今最大的一个现实矛盾:智慧养老的费用过高。调查中发现,目前为止大部分在智慧养老院享受智能化养老生活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一些退休老干部,一般条件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起智慧养老的高额费用。

智能化养老决定了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老人必将少不了与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智能产品打交道。这也表明老人需要对这些智能产品与技术有一个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但有些老人在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方面略显不足。

2.宣传平台不广,宣传对象存在局限性

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养老方式,是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项目,曾多次在全国性大型会议中被提及。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在“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指出,智能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智能化养老列为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老龄工作的重点,以智能化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8]。另外,也有报纸、杂志等报道、刊登了桐乡的“互联网+养老”模式,但通过这些宣传方式推行智慧养老并不能让老人真正了解智慧养老。首先,在进行实地调研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发现,桐乡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需要我们逐一解释才能明白调查问卷上的内容,因此通过新闻、报纸及杂志等途径宣传智慧养老不能使农村等地的老人了解该项目。其次,智慧养老项目的宣传对象不能局限于老人,而应包括年轻人。年轻人的文化程度相比于老年人要高,并且擅长使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了解新闻信息。因此,通过在网络平台宣传智慧养老项目,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该项目,效率会更高。同时,年轻人更能理解该项目中涉及到的设备、数据分析方法等,认识到该项目的优势,从而考虑让其祖父母或者父母选择并信任“互联网+养老”模式。

3.政策难落实,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单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宏观调控,所有相关政策都是逐层逐级下达并实施的,“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提出及施行也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很重视,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是很多都难以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出台的政策中针对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的政策性文件不多,很多都是建设性意见,缺乏科学说明,一些优惠政策本身没有考虑现实状况缺乏可实施性,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优惠政策和落实属于不同的机构,双方难以协调,各自因为所在部门的利益存在责任推脱的现象,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智慧养老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层面的养老服务仍然无法有效地与互联网进行对接。“互联网+养老”毕竟还属于新鲜事物,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其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智慧养老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投入,智慧养老发展的是高端的养老服务结构,而绝大多数普通老年人需要的是中低端,主要的需求是医疗卫生机构,加之一些老年人对于科学技术的不熟悉,不会使用高端的科技产品,导致了智慧养老中的一些器具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这些可能会成为企业等社会资源投入的阻碍。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努力开发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

(1)政府加强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

一方面政府可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与社会福利事业在养老事业中承担一定的资源供应责任(如志愿者走进养老院、教授老人新型智能產品等),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并将智慧养老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相挂钩,从而达到减轻养老群体资金负担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社会福利养老事业中。放眼国外的智慧养老模式,李宗华对欧美社区的照顾模式进行了回顾及总结,且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以家庭照顾为主,以社区和非营利部门为辅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强调要调动社会各类资源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这一行动的实施对于家庭和老人而言,大大降低了养老的成本[9]。同时,政府加强与社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机构的合作,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投入。这不仅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想学习智能产品但是没有人教授的难题,而且还能有效地从源头降低智慧养老成本,从而扫清一部分由于资金短缺问题无法普及智慧养老模式的障碍。

桐乡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领跑者,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慧城市转型氛围。所以政府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与当地的互联网产业相结合,努力把新科技的成果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2)开发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先进的智能产品的学习掌握能力不佳。在实践小组的问卷调查中,老人们普遍反应表示能够接受先进的数码产品,但看不清楚字体、使用不方便及功能复杂等原因让老年人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只是远远观望而不愿意使用。所以在设计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时,可以将字体有所调大,将功能尽可能地简便优化,减少按键的设置,从而使老年人对于新产品不再只是远远的观望。同时,桐乡乌镇是“互联网+”时代的先行者,互联网技术相对发达,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发老年人智能产品,如智能安全监测手环、手表,它不仅方便老年人的使用,还能更加直观地观察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使老年人的生活有充分的保障。

2.扩大宣传力度

当前乌镇的智慧养老的宣传范围很局限,老年人接触到的很少,一些年轻人也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真正很好了解这种智慧养老模式的人微乎其微。所以要想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智慧养老的魅力。

(1)政府方面的影响

政府要发挥在智慧养老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媒体、新闻报导、杂志期刊及组织活动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树立“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品牌形象,使公民对其有正确、具体且全面的认识。同时,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年轻人活动频繁的的平台以小视频、图文字等生动的形式进行推送,让年轻人更深入了解“互联网+养老”,通过年轻人来影响老年人。

(2)智慧养老机构方面的影响

加大自身宣传力度,组织上门服务、免费体验等形式的活动。智慧养老主要面向于老年人,老年人自身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老年人传统的相信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提供一个老人亲身体验的机会,使“互联网+养老”模式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真正使普通市民、农村居民能体验并了解到智慧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切身感受智慧养老的便利才是它最好的、最无价的口碑。

3.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参与者的作用

智慧养老中包含了很多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养老形式,对于政府和普通家庭来说,在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压力。智慧养老是一个潜力极大、需求量强大的产业,但是直至现在政府依旧占重要位置,并且基本依靠政府部门推动,其他参与者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不能发挥智能化养老服务产业的最大作用,政府管辖的方面有很多,不能深入、全方面地完善智慧养老产业。因此,发挥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是不错的选择,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桐乡乌镇作为一个新型发展的小城镇,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对广大的投资商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乌镇的智慧养老模式可以加强与地产商、物业管理及家政服务等产业的合作,形成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对于政府的经济压力有明显的减缓作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市场化,引进资金和资本化的运行模式,与公益性相结合。但是政府也要加强市场的监督主导作用,防止资本化运营模式下控股企业惟利是图带来的弊端。

4.不断发展和丰富养老服务项目,扩大影响范围

“互联网+”背景潮流下的智慧养老模式是乌镇较为特色的产业,拥有着广大的发展市场。为了使智慧养老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智慧养老机构需要在政府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撑下,坚持“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并且在积极探索的同时结合社会养老资源发展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营方式。在坚持保本微利的基础上,构建一种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及组织管理模式,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例如,可提供无偿、抵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认购服务。对于桐乡乌镇散居的“三无”老人,百岁老人、低保和低保边缘人群及持有特困残疾证、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社区独居、空巢老人,乌镇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加强与社会志愿机构、社会义工的合作,使老人能够无偿或低偿地享受到养老服务。对于那些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使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包括通过企业、社会、个人为老年人实行认购服务。通过这些方式,使不同生活水平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还能够使老人切身的感受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与优势,形成良好的口碑,扩大智慧养老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本文基于浙外社会实践小组对乌镇智慧养老的实地参观和当地市民的问卷调查,从中展开深入思考,對当今智慧养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了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养老应运而生。这是一次在科技的成果上产生的养老革命,信息化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先进完善的保健设施,细心专业的工作人员无一不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生机。当下智慧养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在项目的宣传力度、老年人的资金费用、设备使用等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转型和创新的过程,智慧养老在未来发展方向上要追求摆脱形式主义、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社会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合理收费,让智慧养老进入千家万户。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中辛勤耕耘,塑造舆论引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双提升。最终,让老人们能够从“安老”到“养老”最后达到“享老”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5).

[2]齐悦.“互联网+养老”:中国养老新形式[J].今日中国,2016(5).

[3]屈真.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16(3.

[4]谢岚旭.智慧养老:让“空巢老人”不再孤单[J].上海信息化,2014(4).

[5]孟凡兴,杨华胜,吴庆超.中国老年人社交网站的可用性评估[J].人类工效学,2014(20).

[6]Hailong Zhu,C.E.Tapie Rohm Jr,Jake Zhu, 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Elderly Care in china :A New paradigm[J]. Communications of the IIMA,2014(14).

[7]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

[8]李宗华,李伟峰,陈庆滨.欧美社区照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05(4).

[9]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桐乡互联网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桐乡翔云小学:用第三方评测激励学生阅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桐乡东池蚕种生产新模式试行小结
桐乡现存若干谱牒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