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装备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9-11-16贾康生
贾康生
由于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我与教育装备结下深深的缘分。
我出生在1960年,上县城里唯一一所幼儿园时,第一次看到了幻灯片《神笔马良》,神奇的画面、精彩的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那个能放射出画面的黑乎乎的设备让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那时还不知道这个幻灯机就是教育装备。上小学时很欣喜地见到了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课下我捡起掉在地上的粉笔头,在地面上忘情地画写。上中学时作为学校广播组成员经常用到扩音机、录音机、电唱机(如图1所示)还有麦克风,既觉得既有趣又有成就感。
图1 录音机和电唱机
上大学时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林林总总的仪器设备、试管试剂让我目不暇接,几年中积累的实验经验让我获得了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教师用电视机为学生播放实验录像、尝试用投影仪(如图2所示)和培养皿为学生演示实验、制作投影片、运用计算机、使用PowerPoint,这些技术手段让教学得心应手。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后主持建设了校园网、校园调频英语、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让学校充满现代化气息。走上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岗位后又沉浸在网络、数据、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与应用的海洋之中。
图2 投影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是情有独钟,不知不觉近六十年与教育装备相伴而行,我实践和见证着它的发展变迁,也感到了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到来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理解教育装备
1.教育装备成长之路
新中国的教育装备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的教育装备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模样,从简单的粉笔、黑板、课桌椅,直尺、圆规、三角板,跳绳、篮球、接力棒和极少的教学仪器起步,逐步实现了从电影、录音教学到幻灯、投影,再到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从教学仪器完全计划调拨的统购统配到发挥市场作用利用政采机制实现多元配备;从普及实验教学实现标准化配备到以支撑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教学的各类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从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到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从自制教具的星星之火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支撑教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方向发展;教育装备的行业标准从无到有,截至目前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发布7项国家标准和301项教育行业标准;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迅猛发展,有9个分支机构,3 800多家会员单位,从1980年开始,由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已连续举办了77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装备在教育装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以第77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为例,涉及教育信息化的装备企业占参展企业的26%,6 981件信息化产品占全部展品的34%。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着教育装备的发展,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跃迁,从辅助到整合,再到融合和创新,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育供给方式,推动着教育均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其不断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伴随和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育装备的变革之路
一切服务于学校教育发展、师生校园生活和学科教育教学的工具与技术,均属于教育装备的内容与范畴。今天的教育装备工作不再只是器物的配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承载着新技术的教育装备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教育决策赋能,新路径、新环境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动力;新教育装备支撑优质资源汇聚,通过共建共享提升优质教育的广度深度,是推进教育公平和实现均衡发展的调节剂;新教育装备支撑课程建构与创新,提供丰富的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推进剂。
教育装备的变革也印证着教育装备企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文具家具、仪器教具、体育器材等单一产品的几十家国有企业到今天门类多样、品种齐全、科技含量高的上千家教育装备企业。有中小微企业,也有互联网企业巨头;有生产类企业,也有研发、集成、代理、复合服务、国际化类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企业也在起伏跌宕中成长和壮大。有境界、有情怀、深耕教育、把握科技创新的企业才最有生命力。
二、把握机遇和挑战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教育装备企业都期待融入这一改革洪流,既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又达到互利共赢。但是理想很美好,过程却充满荆棘,这并非靠苦力蛮劲就能实现。真正理解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客观理性地看待教育变革,扎实深入地把技术创新融入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打造过硬的专业团队、优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是制胜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吹响了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支撑性、驱动性、引领性的战略作用。
1.教育信息化1.0时代 打好基础
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以“基础建设+设备配备+应用探索”为重点,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标志,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平台不少建,但相对孤立,难以发挥效用;资源不少建,但类别单一、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数据刚起步,标准不统一,数据不流通,无法分析利用;技术应用处于表层,相对分散,未能真正与核心业务融合。
2.教育信息化2.0时代 转段升级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核心目标就是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订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二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从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和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入手,实现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双提高”。
当前是教育信息化1.0向教育信息化2.0转段升级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2.0更侧重以“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应用为途径、以“生态系统”构建为核心、以“人本”服务为目标,从变革的维度方面,就是要向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上转变,这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融合应用上的跃升。转段升级就是要拓展先进技术在教学、管理等学校育人的全领域全面应用,实现在制度、文化、课程、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创新,实现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实现教育现代化。
3.为教育装备发展注入新内涵
对于教育装备企业而言,这一转段升级的进程正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把握国家政策战略的前提下既要掌握新技术,又要瞄准教育教学变革的内在需求,真正抓住二者的融合才能找到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5G通信技术给许多行业及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但与教育的融合并非易事,这种改变不只是利用新的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习方式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这一生产力要素,真正转变教育生产关系。让教育装备发挥更重要的价值,推动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变革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要想使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变革,必须要实现技术与人类精神的融合—教育信息生态。这种教育信息生态就是新型的教育生产关系。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不论是国家政策、资金投向,还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需求,都为教育装备企业创造了利好的条件。有无战略眼光,是否真正把握了需求,有无技术实力、研发水平、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这都是未来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为新时代的教育装备注入新的内涵。
第一,确立新的人本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如图3、图4所示)。新的人本理念表现在个性化资源的汇聚与推送、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互动交流渠道的畅通、个人文化素养特色潜能的打造以及所有业务流程的人性化处理等。
第二,融合新的先进技术。技术和教育不能是简单叠加,要将技术与教育印记或基因融合,形成新的结晶。具体表现在教育理念的体现方面,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不应只把新技术当作帮助学习的工具,要利用它改变、重构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环境的关系,创建一种新的学习文化,同时也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如图5所示)。
第三,支撑新的课程建构。孤立的教育装备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与课程建构相结合,并有效支撑课程体系才能发挥其装备的作用,如:3D打印、机器人、AR/VR/MR设备等,它们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再如,走班排课系统、教学互动平台是多样性、个性化课程实施的保障。
图3 指导青年教师
图4 准备演示实验
图5 到学校调研信息化应用
第四,创造新的教育生态。融入新技术的教育装备不仅作用于教育教学的局部环节,它更应作用于教育全局,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开放、跨界、融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使教育机制、管理方式、育人方式涅槃重生,打造全新教育生态。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体验好、功能优、创新强、信誉高的教育装备,才会焕发出推动教育变革的勃勃生机。
4.关注新技术 创生新业态
关注新技术的转化,创生技术应用的新业态,努力实现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实用性和高效率。目前面临的挑战还很多,需要攻坚克难。
(1)在基础设施方面,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和5G移动网络如何落地;云计算促进协作和共享如何布局;物联网对教育环境和非在线教学行为数据如何实时识别和收集;BYOD和可穿戴设备如何进入常态化应用。
(2)在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内容的虚拟强度、交互深度、丰富程度如何提高;资源在受众上如何面向所有人群和所有学段;资源在获取方式上如何实现动态和实时的自适应推送或推荐;资源供给如何满足均衡、公平、充分和个性化需求。
(3)在系统平台方面,教育应用系统及平台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实现对数据的精准识别与获取,自动化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教育应用系统及平台如何实现“开环”模式,促进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教育应用系统如何实现模块化、通用化,降低平台建设成本并使操作更为便捷。
(4)在教与学模式方面,新技术如何与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与学活动深度融合,创生新模式;资源、平台、应用和服务如何协同作用,降低教与学活动的创新难度;教与学活动数据如何获取,如何利用,以助力多元创新人才的培养。
(5)在教育治理方面,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支撑下数据采集和对接如何实施;如何发挥数据在实时反馈、干预及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如何提升个人隐私和教育数据的安全性;如何协助学校厘清教育业务条线逻辑,促进“管办评”分离,为“放管服”增效,推进教育治理水平与能力的现代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的教育装备企业担负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要打造一支有担当、有情怀、技术精湛、服务一流专业团队十分必要。第一,要努力发展建设学习型企业,完善改进员工评价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第二,要积极研发创新,将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改革命题与新技术对接,在实践中发展壮大骨干力量;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学校、深耕业务、摸清需求、培育市场,服务到位,建设命运共同体;第四,利用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重组人才、技术、设备、服务的业务链,重构企业生态。
三、结语
教育装备对教育而言是一种资源,对学校而言是一种财富,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育技术,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育装备企业而言则是凝结着智慧和汗水的一件件作品。带着信息化、智能化特征的新型教育装备和教育技术必将在参与深化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