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餐桌蜕变见证祖国大变化

2019-11-16张伟勋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合格进口食品

文/本刊记者 张伟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积累逐渐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祖国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再到走向美好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70年来,新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食物结构需求不断改善,实现了食品消费的升级换代,从“吃得温饱”、“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到“吃得满意”,见证了食品产业由弱到强、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回顾70年间,伴随着中国人餐桌蜕变这一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巨变,新中国的食品产业及食品外贸进出口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70年农业发展成就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发展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全球粮食安全、贫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全国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回首7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21世纪后,中国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农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7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8.1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

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12448.8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提升到2017年的17.40%。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网店985.6万家,阿里巴巴淘宝村2118个,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585家;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391.30亿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类经营主体达33万家,从业人员900万人,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经营收入6200亿元,带动700多万户农民家庭就业和增收。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已经实现由纯粹农业原始产品生产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发展,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旅游体验等农业多功能开发利用的双重转变。

农业实现全方位开放

70年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面推进,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成为世界农业对外开放大国,开放质量大幅提高。

一是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017年达到2013.9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出口额居世界第六位。从2004年起,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变为持续性逆差,并且呈扩大态势,由2004年的46.40亿美元扩大到2017年的503.30亿美元。

二是农业“引进来”由引资向引技、引智领域不断拓展,成效显著。农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外资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2.78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5192亿美元。在引技、引智方面,通过实施一批重大联合项目,引进了大量农业种质资源、技术、农机装备、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

三是农业大踏步“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800亿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农林牧渔类境外企业1300多家。

全球采购 全球买

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期封面:一名普通的中国小伙手持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新面孔”。

可口可乐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签。1979年,一列装载3000箱可口可乐的火车从香港开往广州和北京,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内地的国际品牌。

当时,可口可乐还是奢侈品。而现在,中国人可以通过跨境电商买遍全球。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一条新鲜的海鱼,可能来自遥远的南太平洋;一颗香甜的椰枣,可能沐浴过中东沙漠的阳光。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再到今天,中国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更多的进口食品,也因此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达到616.5亿美元,20年来增长了15.2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中国4次大范围、大幅度地降低关税税率。其中,食品降税税目总数多达数百个。牛油果税率降幅高达70.8%,龙虾、蟹、鲍鱼的税率降幅达到50%(含)以上。

关税大幅降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进口食品贸易额快速增长,进口食品来源更加广泛、品种覆盖更加齐全,部分进口食品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

海关总署发布的《2017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显示,2017年,全国共进口食品142.9万批(货物批,下同)、5348.1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36.5%和25.0%。近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5.7%。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西兰、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共440.3亿美元,占中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5.5%。

目前,中国进口食品种类已覆盖主要食品农产品类别。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肉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水产及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共539.1亿美元,占中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2.5%。

追求更高生活品质

1949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口食品销售渠道得到有力拓展,逐渐由过去的供销社、国营百货等拓展至便利店、大中型商超、精品超市等,进口食品消费日益成为寻常百姓追逐健康生活的表达方式。

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不断深入发展,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得到有效拓宽,手机端、PC端及电视端等多元化的消费形式极大拓宽了进口食品的销售渠道,这将进一步扩大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

目前,进口食品消费主要以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未来,随着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国内精品超市及大型超市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需求也将被打开,进口食品销售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9.58%。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1.00%,而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达到77.00%左右。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将有效带动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增加中西部等地区居民对进口食品的需求。

出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动机,国内消费者购买要素更多集中在产品的品质、口感和健康指标上,而这些恰恰也是进口食品的优势所在。目前市场上畅销的进口食品,如西班牙橄榄油、德国啤酒等都是特色口味、专业品质的代言词。同时,消费者对原产地出产的进口食品更加钟爱。

中国人餐桌更加安全

近年来,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

海关部门建立了科学、严密的进口食品安全检验制度,为中国消费者守住了餐桌上的安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各口岸共检出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标准、未准入境食品6631批、4.9万吨、6953.7万美元。口岸监管发现,部分食品品种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和品质不合格为主要不合格项目。

以乳制品为例,2017年,各地海关从来自24个国家(地区)的乳制品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共计250批、522.5吨、288.8万美元,主要为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占未准入境乳制品总批次超8成。安全卫生问题中,大肠菌群、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硝酸钠、氢氧化钾等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占未准入境乳制品总批次的22.4%。

2017年,各地海关从来自5个国家(地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17批次、35.7吨、41.7万美元。未准入境原因主要是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等。证书不合格,主要是进口国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输华乳品卫生证书。标签不合格,主要是由于营养成分符合性检测不合格。

此外,2017年,各地海关从来自34个国家(地区)的水产品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共计338批、921.9吨、447.3万美元。主要为证书不合格、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占未准入境水产及制品近7成。安全卫生问题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污染,镉等污染物超标问题占未准入境水产品总批次的18.6%。

相关人士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海关总署按照“预防在先、风险管理、全程管控、国际共治”的原则,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各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治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严密的进口食品安全检验制度,使海关真正承担起监管职能,回归“监管者”角色,有效防范风险流入境内。

一是设立输华食品口岸检验检疫管理制度。对进口食品严格实施口岸检验检疫,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准予进口。不符合要求的,依法采取整改、退运或销毁等措施。

二是设立输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进口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2017年,共对29类进口食品和100个检验项目实施风险监测,抽取样品1976个。

三是设立输华食品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制度。对进口食品严格实施风险预警,对口岸检验检疫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布风险警示通报,采取控制措施。2017年,共发布风险警示通报46份。

四是设立输华食品进境检疫指定口岸管理制度。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对于肉类、水产品等有特殊存储要求的产品,需在具备相关检疫防疫条件的指定口岸才能进境。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建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67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71个。

此外,还设立了进口商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制度、输华食品检验检疫申报制度,并将设立输华食品合格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认定制度。

70年沐风栉雨,70年光辉历程。新中国的70年,世界见证了一个国家的迅速崛起,一个民族的焕然新生。中国人的餐桌则随着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悄悄地发生质的转变。

正可谓,餐桌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经济及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从餐桌上的变化,中国人切实看到了伟大祖国拼搏腾飞的足迹。

猜你喜欢

合格进口食品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不合格的洗衣工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做合格党员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