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产保供
——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稳产保供高级研讨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2019-11-16本刊编辑部

中国猪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稳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猪瘟

本刊编辑部

近期,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猪周期”下行的叠加影响,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为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着力保障市场供给,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和部分省份最近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生猪稳产保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正在全面铺开。

为及时解读国家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有关政策,交流行业非洲猪瘟防控及科学复养经验措施,强化养殖企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确保生猪稳产保供顺利落实,2019年10月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协办,《中国猪业》编辑部承办,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稳产保供高级研讨会暨首届(2019)中国猪产业发展大会。会议聚焦“科学复养,稳产保供,转型升级”主题,通过搭建政府、学(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多方沟通交流协作平台,聚智聚力、共商共谋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复养政策、技术与产业实践,以期为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河南省畜牧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承启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杨劲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熊明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河南省畜牧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承启,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杨劲松,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副处长张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熊明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继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研,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田云峰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鸿军、农业农村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实验室樊福好博士等专家以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股份”)、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光明生猪有限公司、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创科技”)、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永革主持,王承启、杨劲松、熊明民、刘继芳、田云峰在开幕式致辞;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乔松林,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章分别主持了当天上午和下午的主题论坛;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主持了圆桌论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继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研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副处长张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喜

▲报到处紧张忙碌中

王承启在致辞时指出,河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2018年全省生猪存栏4 337万头,居全国第一位,出栏6 402万头,居全国第二位,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59个,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当前,河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受非洲猪瘟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活猪及猪肉价格上涨,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很多养殖企业也在努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当前的市场价格机会,稳产扩产。本次会议围绕当前生猪生产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养殖企业的期盼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献计献策,共商生猪产业发展大计,为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永革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田云峰

▲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乔松林

▲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鸿军

▲农业农村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实验室樊福好博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动物卫生评估处助理研究员孙晓东

熊明民在致辞中表示,非洲猪瘟发生以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党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部署,组织多个研究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研究。目前,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公开发布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防控清洁消毒技术要点。他表示本次大会旨在研讨交流行业非洲猪瘟防控及科学复养经验措施,探讨非洲猪瘟诊断控制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指导养殖场(户)系统“防非”、科学“复养”,确保生猪稳产保供顺利落实。希望大会能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助力。

刘继芳在致辞时提到,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当前生猪市场供给比较紧张,猪肉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此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要求的具体举措。希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猪业》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再接再厉,继续为养猪人和行业同仁服好务。

田云峰表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立即组织所属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专家团队,依托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围绕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早期诊断、精准清除、复产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技术服务、组织技术培训、完善技术规程、提供防控建议,为河南省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团队以及省内规模化养猪企业积极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先进技术成果,并促使这些先进技术在河南省快速落地生根,为河南省非洲猪瘟防控、稳产保供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诊断试剂研究所所长、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均华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远飞

▲光明食品集团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彬

▲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顺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彦朋

▲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冯松

▲江苏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俊武

▲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杨耀智

▲参会代表认真听讲中

张富指出,当前生猪稳产保供稳价面临严峻挑战,“不敢养、不让养、不想养”等问题突出,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要求实行省负总责,主产省份细化猪肉稳产增产目标,主销省份保持一定的自给率,提出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副处长张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等14位嘉宾和专家围绕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检测诊断、清洁消毒与生猪复养技术,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人工智能及保险助力养殖行业转型升级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促进生产加快恢复,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保障种猪、仔猪及生猪产品有序调运,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各地积极落实,已经有23个省份出台了加大资金支持、设定市县最低养殖量、允许使用林地定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政策利好形势下,生猪生产形势出现好转,全国生猪存栏降幅明显收窄,存栏增加省份增多,规模养殖整体恢复。预判年底前产能探底回升,明年市场供应逐步恢复。

张改平介绍了世界范围内非洲猪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传统减毒活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认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历来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对非洲猪瘟疫苗的市场需求迫切,在疫苗研发上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或解决。须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制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关注疫苗接种后是否有副作用,多次传代后病毒毒力是否改变,是否可能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等问题。

仇华吉指出猪场复养应注意大环境评估、复养前的深刻反思与全面复盘、查缺补漏、全面洗消、洗消后的评估、人员的系统培训考核、待引进猪只的健康检查及病原监测、猪只转运前的周密准备、哨兵猪饲养和连续动态监测并按照完善后的生物安全流程和饲养管理制度全面恢复生产等环节,应警惕大环境差,猪场选址重大缺陷,必要的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样品采集检测不全面、不到位,复养工作不系统、不扎实等问题。

樊福好解读了唾液学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比较优势,唾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唾液检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唾液检测与定点清除技术。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感染首先形成口腔内的局部感染,相对于血液检测更有利于非洲猪瘟的早期发现,而且操作简便,对猪无应激。但需注意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孙研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应强化生物安全理念,坚持“三分消毒,七分清洁”原则,合理选择有效、安全、环保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方案,加强关键场所与环节的清洁消毒,并准确评价消毒的效果。陈鸿军认为目前国内外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础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点,并且非洲猪瘟病毒本身还存在重组和变异的特殊机制,研制一种环境友好,高效低毒的非洲猪瘟疫苗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系统布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动物卫生评估处助理研究员孙晓东阐述了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好武器。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诊断试剂研究所所长、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均华提到准确、快速的诊断检测对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要,她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荧光热对流PCR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和ELISA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圆桌论坛

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彦朋、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杨耀智分别分享了各自企业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的先进经验、措施和方法。高远飞介绍了扬翔股份铁桶式“防非”楼房猪场,结构化的楼房猪场其实质是集约、高效、安全、智能养猪。李彦朋分析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包括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场外→场内、栋与栋、舍与舍、舍内猪与猪的四级入口管理,商品猪销售、种猪、断奶仔猪转运和病死猪、废弃物运输的出口管理及生物安全流程制度等。杨耀智结合大北农北镇二场复养经验,详细介绍了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出复养过程中在疫情复盘、种猪准备、饲料安全、硬件改造、消毒评估、架构增设、人员培训、全面监察等方面的实战操作及注意事项。江苏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俊武提出了微电脉冲技术干扰病毒侵染活体细胞,大幅减缓病毒在机体复制的技术原理及在非洲猪瘟带毒环境下生猪复养的应用潜力。

翔创科技总经理邓昌顺、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冯松分别介绍了智能监管和保险手段在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邓昌顺展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在人、车、料识别管理,饲喂、出栏、消毒、运输、无害化处理、屠宰场等产业链各环节,全流程监管、系统性“防非”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冯松分享了中原农险的“四体一保”(产业融合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信用培育体系和保险精准保障)畜牧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及针对生猪复养的保险产品链。

在会议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教授王亚宾、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光明食品集团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彬、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杨耀智、翔创科技总经理邓昌顺、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业保险部处长高磊,共同探讨非洲猪瘟疫情下产业和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以及当前恢复、稳定生猪生产的制约因素,碰撞思想,互取所长,共同助力生猪产业恢复及发展。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扬翔股份、翔创科技、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3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会议紧扣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稳产保供的行业热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干货十足,把准了养殖业发展之脉,满足了养猪人期盼之需,是难得的一次行业盛会。

▲部分嘉宾合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刘继芳书记与会务组合影

猜你喜欢

稳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猪瘟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