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猪营养、饲养管理和繁殖性能研究概述

2019-11-16王松明张光磊肖淑华

中国猪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性欲公猪精液

王松明 廖 奇 张光磊 肖淑华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动物营养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0)

种公猪的饲养目的是为了进行配种使用,使得公猪得到强健的体质、旺盛的性欲、良好的配种能力,并且生产出数量多、品质好、密度大的精液,以及达到合理的使用年限和利用率。而为了使种公猪有好的配种能力,必须做到精准的营养供给、正确的饲养管理和优异的繁殖性能保障。合适的营养和管理才能维持种公猪自身生长发育、保证精液生成、保持精液品质从而获得优异的繁殖性能和最佳的使用年限。不同品种的公猪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不同。本文结合国内公猪养殖现状,把主要研究对象界定为杜洛克、大白和长白公猪。

1 种公猪营养

种公猪的营养需要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和脂肪酸、纤维素等。但是种公猪的具体营养研究还不是很细致,个别营养的需要是采用其他猪的营养标准作为参考的,如参考怀孕母猪料或者肥猪料的标准。个别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脂肪酸等一些功能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对种公猪使用价值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文中主要参考NRC、PIC、NY、丹麦、加拿大、帝斯曼公司等猪的营养标准和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种公猪的营养需求。

1.1 能量

足够的能量是维持种公猪自身生长发育、保证精液生成、保持精液品质的基本条件。在加裕猪营养体系中,根据猪的生长潜力(g/d),计算猪每天需要多少能量/蛋白质/赖氨酸等,来达到这个潜能。了解猪每天要吃多少食物(kg/d),然后再决定每千克食物中加入多少能量/蛋白质/赖氨酸等。根据多个资料查询了解,NRC标准的能量都偏高,但是能量需要可以采用析因法来计算,建议公猪饲料代谢能(ME)在3 100~3 200 kcal/kg,消化能(DE)在3 200~3 300 kcal/kg。配种期不同体重种公猪每天能量需要见表1[1]。根据析因法计算各DE能量需要模型:标准DE维持需要(kcal/d)=239×0.795×BW0.665(BW为体重,kg);蛋白沉积DE需要(kcal/d) =239×(Pd×0.0238) ÷0.54×1.04(Pd,g);脂肪沉积 DE需要 (kcal/d) =239×(Ld×0.0397) ÷0.74×1.04(Ld,g);交配活动 DE需要(kcal/d) =239×0.018×BW0.75(BW 为体重,kg);精液产生DE需要(kcal/d)=239×0.26÷0.6×1.04;总消化能DE(kcal/d)=1.04×ME=维持DE+生长DE+交配活动DE+精液产生DE。对于配种前期,或者后备种公猪来说,饲粮消化能DE含量在3 000~3 100 kcal/kg;根据公猪体重和采食量增加变化,能量蛋白比逐渐提高,赖氨酸能量比逐渐降低。

表1 不同体重种公猪每天能量需要的析因估计值 [1]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保证种公猪良好繁殖性能的必需营养物质。保证种公猪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摄入量,才能有效保持和提高种公猪精液的品质。不同品种、不同使用程度的种公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需求有所不同。

对于配种期的种公猪,每生产1亿个精子大约需要1 g蛋白质[2]。蛋白质的来源对精液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合理搭配使用,能有效提高精液的品质,特别是增加动物性蛋白[3],如鱼粉、鸡蛋、蚕蛹、蚯蚓等。种公猪蛋白质或氨基酸需要模型为总蛋白或氨基酸需要=(肠道+体表)损失需要+蛋白沉积需要+产精需要。当种公猪使用强度过大时,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对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的需要量。Lys对于提高种公猪精液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3]。Lys、Met能促进精子的早期形成,增强精子活力[4]。额外添加Lys和Met可降低精子畸形率、提高受孕率[5]。苏氨酸(Thr)影响公猪产生精子数量和质量以及性欲[6,7]。低蛋白日粮能降低公猪性欲,使精液总精子数降低[8]。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公猪精液总精子数无显著影响[9]。当饲料蛋白质偏低时,调整各氨基酸的水平和比例平衡对精液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0,11]。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种公猪Lys和Met的含量都比标准推荐的要高,在0.68%~0.78%和0.2%~0.24%;实际研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NY(2004)和丹麦(2018)推荐的要高,更接近PIC(2008)的蛋白质含量标准。总结国内外资料来看,粗蛋白(CP)含量在13%~20%,Lys含量在0.68%~0.78%,Met含量在0.2%~0.24%。很多种公猪氨基酸的标准参考妊娠母猪的标准,在丹麦公猪产精的氨基酸需要采用妊娠母猪的标准;加裕种公猪氨基酸需要除了SID Lys(0.75%)和SID色氨酸∶赖氨酸(20%)、SID颉氨酸∶赖氨酸(68%)外,其他氨基酸标准都采用妊娠母猪标准。而对于配种前期或者后备种公猪,随着公猪体重和采食量的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14.6%~18.8%),氨基酸含量也有所降低;能量蛋白比逐渐提高,赖氨酸能量比逐渐降低;防止后备公猪在随着体重增加而采食量增多的情况下,营养摄入过多,过于肥胖或者造成饲料营养浪费。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后备种公猪的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配种期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又有所提高且趋于稳定;同时根据公猪使用情况,日粮中可以额外添加一些蛋白质或者氨基酸类物质。

1.3 矿物元素

大量资料中有关矿物质的推荐量都选用NRC的标准量,具体使用时个别含量有所调整。根据国家卫生标准,限定矿物元素的含量,得到矿物元素最大限度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与一些元素中毒现象的发生。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公猪的矿物元素需要和标准不一样。在丹麦种公猪料的矿物元素标准采用110 kg体重以下的育肥猪标准,从100 kg起采用妊娠母猪标准;加裕种公猪矿物元素需要采用妊娠母猪标准;而NY(2004)中的种公猪(主要为后备种公猪)矿物元素需要除钙、磷外,主要参考肉脂型生长育肥猪的一型标准。在实际养殖中,要根据种公猪的体重和采食量以及使用情况来确定公猪的矿物元素需要量。如果种公猪矿物元素缺乏或者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建议采用NRC和PIC标准比较接近实际。配种期种公猪饲料各矿物元素含量建议见表2。实际养殖过程中,后备种公猪的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配种期趋于稳定。

1.4 维生素

维生素的缺乏或者不足会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造成重大的影响。加裕种公猪维生素需要采用妊娠母猪标准。帝斯曼公司种公猪维生素添加标准中除了VB1和VB5比母猪标准偏低,其他都与母猪标准差不多。在NY(2004)中种公猪(后备种公猪)维生素的需要量主要参考肉脂型生长育肥猪的一型标准。国内大量研究认为大多数维生素的推荐量应为2.5×NRC。实际中饲料维生素含量受制粒、温度、光照、水分和存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和种公猪的需要上应考虑维生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故一般推荐量是一个范围。维生素和脂肪酸推荐量见表3。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后备种公猪的饲料维生素含量由高到低,配种期趋于稳定。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3g/头有助于精液品质的改善[12]。

1.5 纤维素

表2 配种期种公猪矿物元素推荐量

表3 配种期种公猪维生素和脂肪酸推荐量

在配种期种公猪饲养上可通过增加日粮纤维的含量,改善公猪福利,从而减少异常行为和限饲引起的饥饿[13]。日粮中保持一定量的纤维素可增进种公猪的饱腹感,延缓血糖反应,延长胃的排空和肠的蠕动时间,对于改变后消化道的微生物数量也有重要意义。纤维素能间接对繁殖性能发挥起到作用[14]。低温下添加日粮纤维可促使大肠发酵产热,增强公猪的体温调节能力。日粮纤维含量提高,矿物质含量也要增加,因为非溶性纤维会降低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一般种公猪饲料纤维含量推荐值在4.5%~6.0%。

2 种公猪饲养管理

正确精细化饲养管理是影响种公猪利用的重要因素[15]。饲养管理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公猪的使用效率。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配种前期(后备期,8月龄前或体重<90 kg)和配种期(8月龄后或体重>90 kg)。根据公猪的使用情况和预期目标,确定合理精细的种公猪饲养管理方案。

2.1 配种前期的饲养管理

配种前期(后备期)要保证种公猪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相关生殖器官、细胞发育的饲养营养需要。精确的饲养管理对于种公猪的生长和相关生殖器官、细胞的发育成熟很重要。选育种公猪应首先了解血缘、性能指标和遗传特征等,其次对品种特征、体型外貌、生殖器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16]。选育的后备公猪应品种优良、体型健康,各器官发育较好。在选育后的培育阶段,应做到饲粮营养的全面均衡,饲喂模式主要为自由采食,但是避免采食量过多,防止后备种公猪过肥;后备公猪不能过肥和过瘦,否则会影响生殖器官和细胞的发育。保证足够的饮水、环境和猪体的清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栏舍温度和活动空间、适合该猪场的免疫以及采精的调教驯化等。

2.2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配种期除了维持、自身的生长外,还有交配活动和采精。其中除了考虑公猪的生长发育外,重点应放在繁殖性能方面。如增强公猪体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提高精液品质等。饲粮营养的全面均衡是保持公猪旺盛配种能力的基础,对提升种公猪繁殖潜力和延长其使用年限有很重要的影响。饲料的营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公猪的生产水平,如果达不到种公猪所需的营养水平,就会造成精液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配种受胎率[17],使繁殖性能降低。充足的营养对维持种公猪的基本生命活动和健康不可或缺,对提高精液质量和配种能力,促进种公猪体格强壮和较高的性反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种公猪饲喂量要按饲养标准进行,根据体况、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体重达90~100 kg的每日饲喂2 kg,100~175 kg的每日饲喂2~2.5 kg,175 kg以上的每日饲喂2.5~3 kg,每天饲喂2~3次,保证充足的饮水。在配种或采精频繁时,每次可加喂鸡蛋1~2枚或鱼粉2%~4%等动物性饲料。同时也可以加喂一定的新鲜多汁的青绿纤维饲料。

饲喂、采精或配种、运动、刷拭等工作应在大体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和完成。圈舍光照适宜对公猪精液量和精液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适当运动可提高种公猪食欲,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预防各种肢蹄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精液质量,有利于配种工作的完成。避免在气温过高或过低下外出运动,在运动后的30 min内禁止饲喂或洗浴。种公猪配种期间尽量减少运动量或者暂停运动。保持栏舍、食槽等卫生清洁,定期清洗消毒。栏舍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地面干燥无杂物且防滑。单圈栏面积至少2 m×3 m。注意防暑防寒,定期驱虫及接种疫苗。随时注意观察猪的排粪、排尿、采食规律及健康状况。

种公猪的初配年龄和生产强度决定种公猪利用年限。合理利用可延长公猪使用年限。10~12月龄时开配比较适宜[17]。在种公猪配种能力高峰时(2~3岁)应加以充分利用。配种公猪的使用强度对于射精量和精液的品质会产生重要影响,过度使用、使用强度过少和长期不配都会影响种公猪的繁殖能力,严重时导致性欲下降、繁殖力变差、精子老死量增多。采精频率应参考公猪的年龄、生产需要、性欲表现及精液检查结果和精子成熟时间(72 h),每周1~3次。种公猪饲养管理合理,使用年限可达3~5年。

3 种公猪繁殖性能

除遗传因素外,公猪的繁殖性能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考虑:性欲、精液和肢蹄。饲养公猪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得到好的繁殖力。而公猪的肢蹄问题影响着性欲,性欲又影响着精液的品质,而精液的品质又影响着配种能力。性欲、精液和肢蹄也是决定公猪是否淘汰的重要参考指标。

3.1 性欲与种公猪繁殖性能

公猪的性欲主要观察公猪从进入采精栏到完成射精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和所用时间。公猪性欲的有无和强弱决定着公猪采精效率[18],也是决定公猪是否淘汰的重要参考因素[19]。公猪的性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养殖配种期的公猪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年龄、良好的品种、健康的体质以及全面的饲粮营养和精确的饲养管理。公猪性欲的有无及强弱直接影响着精液的采集,也在一定因素上影响着精液的品质。

3.2 精液与种公猪繁殖性能

精液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成熟率和畸形率)、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20,21]。公猪射精量的多少严重影响着公猪的配种能力,能否配种或者能配几头几次等,即限制着精液的分装瓶数。公猪的射精量一般采用称重法进行测量[22,23],1 g约为1 mL计算。精液密度也影响着精液能否配种和原精液的稀释倍数,只有精液密度达到一定的数值以上时才能进行有效的配种。精子活力是评判精液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产仔率和窝产仔数存在相关[24]。在精子形态中主要观察精子成熟率和畸形率,精子成熟度不够可能是采精过于频繁[25],而精子畸形率过高会严重影响配种能力。总精子数是由射精量和精液密度共同决定的。有效精子数直接反映着公猪的配种能力,是剔除不成熟精子、死精和畸形精子等没有配种能力的精子后的一个有效参考值。

3.3 肢蹄与种公猪繁殖性能

从近年国内外资料来看,肢蹄问题也是影响公猪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26]。公猪肢蹄问题主要是蹄损伤和跛行,其严重影响着公猪的繁殖性能,主要表现为无性欲或者性欲弱,影响采精行为等。减少肢蹄问题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公猪的使用价值和利用年限。肢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保证各营养元素的均衡、适合的栏舍条件、合理的生长速度、精细的管理水平和有效的疾病防控能够有效地减少肢蹄问题的发生。

4 小结

对于种公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饲养管理和繁殖性能方面。精确的营养配比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公猪优异的繁殖性能。根据公猪品种和使用情况来确定公猪的营养水平,能有效控制公猪的繁殖性能。合理且精细化的饲养管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猪的繁殖性能。根据各营养素的研究进展,精确配置公猪饲粮营养水平,对公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提升公猪的体质健康、性欲和精液品质。对于公猪的研究不再是单纯考虑营养,而是营养、饲养管理和繁殖性能之间的综合考虑,研究维持怎样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种公猪身体健壮、性欲旺盛、多且好的精液和良好的配种力,以及合理的使用年限和利用率等问题。

猜你喜欢

性欲公猪精液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男人性欲强是病吗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上期回顾
猪冷冻精液标准化生产
性欲到底是什么
精液味道判断男人健康状态
男人性欲强烈也是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