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函数公式在高校“个性化”成绩分析表中的运用
2019-11-16陈英芳
文/陈英芳
1 案例分析,制作成绩表
班级:普通专科财务管理18-1班,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数:32人,班上学习积极,但是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好,但是班上的几位藏族同学在以前很少接触过电脑,基础差,因此成绩表要反应出学生名次、全班平均成绩、汉族和藏族学生差异、各分数段人数。本课程属于考查课,注重过程化评价,平时成绩40%,期末上机卷面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活动表现*40%+模拟考试一*30%+模拟考试二*30%(所有成绩百分制),成绩表中需反应出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差距,关注考试“失常”考生,并备注:可疑。根据以上需求,建立如图1所示的工作表。
2 利用Excel函数公式完善工作表
(1)用Excel公式计算平时和期末成绩,在目标单元格输入:=表达式,在本案例中,在H2单元格输入:=E2*40%+F2*30%+G2*30%,在J2单元格输入:=H2*40%+I2*60%,然后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向下拖动鼠标,平时成绩和综合成绩就全算出来了。
(2)利用RANK函数计算成绩排名。RANK函数在不改变原表单顺序情况下进行排序,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主要功能是返回某数字在一列数字中相对于其他数字的大小排位。其中“Number”是要查找排名的数字(单元格地址),“ref”是一组数或对一个数据列表的引用,“order”表示排序方式参数,如果为0或忽略,降序;非零值,升序。本案例中,如图2,在K2单元格输入=RANK(J2,$J$2:$J$33,0),然后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向下拖动鼠标,名次就全算出来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自动填充功能,ref的参数框要用绝对地址$J$2:$J$33,不然会出错。
图1
图2
(3)利用IF函数判定成绩是否异常。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差距过大,则考试可能有异常情况,先计算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差距,若差距大于20,在备注栏标记可疑。具体方法:在L2单元格输入公式:=I2-H2然后按回车键,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得出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之差,然后用IF函数进行判定,在M2单元格输入:=IF(OR(L2>20,L2<-20),"可疑"," "),这里用到了IF函数的“或”关系,指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差20分即标注为可疑,其他显示为空白。
(4)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AVERAGE函数的语法为:AVERAGE(number1,number2……)其功能是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平均值。本案例中在O3单元格输入:=AVERAGE(J2:J33)就得到全班平均成绩。
(5)利用COUNTIF函数计算汉族学生人数和藏族学生人数。COUNTIF函数的主要功能是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在本案例中,O5单元格输入:=COUNTIF(D2:D33,"汉"),O6单元格输入:=COUNTIF(D2:D33,"藏")即可得到相应人数。
(6)利用SUMIF()函数求出汉族学生成绩之和和藏族学生成绩之和,除以相应人数得到汉族和藏族同学的平均成绩。
本案例中,在O8单元格输入:=SUMIF(D2:J33,"汉",J2:J33)/O5得到汉族学生平均成绩,在O9单元格输入:=SUMIF(D2:J33,"藏",J2:J33)/O6得到藏族学生平均成绩,了解民族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
(7)FREQUENCY函数是一个频率分布函数,其语法为:FREQUENCY(data array,bins array),它是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一组数组的频率分布,其中,“data array”是用来计算频率的数组,“bins array”是数据接收区间,也就是分段的界值,该函数返回的是数组,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进行输入。本案例中,学生综合成绩保留的一位小数,分段界值设置为59.9,如图3,选中P13到p17五个单元格区域,插入函数FREQUENCY,输入第一个参数J2:J33,第二个参数O13:O17,然后按下组合键Ctrl+Shift+Enter,就得到各分数段人数。
3 结语
结合本班需求的“个性化”成绩分析表能更好地反应出本班的学习情况,反馈和导向教师教学,Excel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合理运用函数公式来制作“个性化”成绩分析表,教师充分地利用“数据”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有效促进教学。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