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沈阳城市开放空间更新研究

2019-11-15秦佳文宋立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沈阳空间文化

秦佳文 宋立东

【摘要】沈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建设史的北方城市,其城市空间随着时间以他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演变着。沈阳城市空间更新需要在地域文化的引导下进行深层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沈阳城市历史文化的解读发掘多重价值,研究沈阳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特征,总结沈阳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律,结合历史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主导沈阳城市空间更新的理念,从而提出沈阳城市开放空间更新发展引导建议。

【关键字】地域文化;城市开放空间;城市更新

课题来源:2019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SYSK2019-24-09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之于城市应从意识形态转变为具象化的表达,从而以城市为物质空间载体进行储存,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因此,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考虑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前提下,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延续。然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如今的沈阳城城市空间活力下降,城市趋同化现象严重。因此,要完成沈阳城市开放空间的更新,离不开提高城市空间中的文化与内涵,而城市空间,同样需要地域文化的引入。

1. 沈阳城市开放空间格局

沈阳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沈阳由明朝的中卫城到清代的盛京城,完成了從军事卫城想封建都城的转变。到了近代,日俄对陪都盛京的争夺,沈阳在盛京古城之外形成了满铁附属地,是为近代沈阳城市结构的基础。随后,沈阳城的发展,在奉系军阀统治下趋于自主化,陆续形成了商埠地、皇姑屯新区、奉海工业区、惠工工业区、大东工业区、北大营、东大营等,形成了与附属地东西对抗竞争的城市格局。1931年日本侵占全东北后,对沈阳城做了总体规划,形成了以工业为核心的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站。以此为依托,现代的沈阳城市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了“一主四副”,以金廊银带为骨架的城市空间结构。

本文根据沈阳的城市地形、文化、旅游业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最终确定了沈阳市的六大类城市开放空间,分别是:广场、公共绿地、步行街、文化遗产古迹、滨河道路与城市标志性建筑。在此,我们列举的沈阳城市开放空间类型虽然并没有包含沈阳市市区全部的城市开放空间类型,但是都是极具代表性、典型性的能够体现沈阳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

城市基本骨架决定着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因此沈阳城市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他城市开放空间的分布格局。在沈阳老城中心,遵循“中轴对称+网格道路的布局手法,呈井字空间布局”的中国传统都城营造手法。但是在城市建设中,当有日俄殖民者参与时,城市布局则强化形式构图,巴洛克轴线结构的布局手法随之出现,采用放射状道路连接城市广场及重要节点,形成以三条道路组成“鹅爪”式。逐渐沿着河流流向、铁路延向方向发展,贯通城市的整个演变发展。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沈阳城市主要开放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

①城市开放空间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且类型多样,城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圈层开放空间较少,且类型较为单一。

②公共绿地面积与城市人口密度不匹配。

③城市郊野公园数量较少,发展相对缓慢。

④城市开放空间分布呈外围组团的轴线布局特点。

2. 沈阳城市地域性开放空间整合方法

2.1 城市地域性的保护与利用——生态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设计的出发点应为生态的价值观,并将传统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思想适当融入,把社会——经济——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运用生态机制方法对城市开放空间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结构、功能进行模拟、辨识、调控和设计。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人、时间和空间三大因素,促使城市开放空间稳定、有序的发展。

沈阳市在城市地域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由于前期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城市特色开放空间缺失。以旧址位于现沈阳市北部,九一八纪念馆周围的,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的“花泊观莲”为例。此地在清朝年间,坐落有一个大型的天然水池,莲花生长于水池之中,每到应季时节,满池莲花,芳香四溢,漫步四周,花香风起,有如仙境。“花泊观莲”,闻名遐迩。然而,变迁扩张注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清末民初时期,柳条湖不断瘦身,最终成为了柳条沟。直至上世纪中叶,柳条沟也逐渐湮没于历史。即便在沈阳,“花泊观莲”之景也再无人知晓。

2.2 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人文

作为城市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脉更是区分两个城市之间重要的象征。对于历史长达7200多年的沈阳城,城市文脉则更能展现城市特色与个性。而城市文脉的构成既包含以城市建筑、城市环境为主的显性形态,又包含以场所精神为代表的隐性形态。

以沈阳故宫为例,故宫是沈阳方城的中心,是满清文化的聚集之所,其周围区域的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环境都会对沈阳故宫甚至沈阳的城市文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为了保护沈阳故宫的地域历史,在故宫外延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以及建筑空间处理中均遵循城市原有空间格局的规定,结合故宫的特色布置绿地、道路与广场。而在控制范围以外的区域则是由现代建筑构成,从而与故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城市意象的表达——公众参与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曾写道:城市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在城市设计中,要以满足大众的认知要求作为目标。城市景象的组成包含人,而人们感受的则合成城市形象。在这里,城市意象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指的是居民在潜意识当中对于城市的印象和感觉,主要关联于城市的视觉景观和空间形态;第二则揭示了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具备城市的自身发展痕迹的特色与特征。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地域性物质实体就是为展现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而服务的,正因如此,这些就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脉络特征与城市意象,而城市开放空间的地域性体现就是对城市意象的识别、补充和优化。

沈阳的标志性建筑、城市主干道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沈阳城市的地域形象,这些历史建筑成为识别沈阳城市地域性的重要标志性节点。而中山路、中街、太原街等历史线性开放空间,则是对原有城市结构和肌理的维护与优化。而万泉公园、万柳塘公园等,则能起到延续历史记忆,凸显地域环境的重要作用。

3. 地域文化的演绎与再生

3.1 明确空间价值取向

城市开放空间的价值取向既包含通过城市记忆体现时代精神,又包含以城市形象为基础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而整合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乡统筹城规划同样重要。作为任何城市都必须坚持的内容,通过调查和研究现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发现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综合对比相关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历程,根据城市自身特点,确定城市开放空间的价值取向,进而引导城市开放空间向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方向发展。

3.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确定多个关键点形成文化中心,串联周边文化空间,发散形成文化空间片区,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形成不同文化主题的结构片区,通过轴线的串联与组合,成为带动城市开放空发展的开放性空间。同时在城市开放空间的整体布局中将城市与周边山水、生态景观相关联,从宏观层面组织空间脉络,从而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的地域文化关键点,在城市中建立山、水、城交融共生的城市开放空间文化。

3.3 注重地域文化保育

保护城市多元文化,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这强调了城市集体记忆的延续。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广泛征求民意与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对待非保护性传统建筑的去留。从城市开放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方面入手,在区域性城市开放空间改造过程中注重追求质量的精细化城市“双修”,继而使城市综合品质得到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更新与建设应考虑到情感交往与社区空间的建设,通过建立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城市地域文化。

4. 结论

本文针对沈阳城市特点,对城市地域文化进行梳理,对沈阳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现状进行研究,分门别类,对沈阳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进行整理,与此同时,详细分析了沈阳城市开放空间在地域性的差异表现内容。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进而解决文化缺失等城市病,从而达到存量增值的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使城市活力与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01]苏鹏蛟.诗人眼中的盛京八景[J].城建档案,2014(4期)

[2]学位论文:[02]李萍.西安城市开放空间地域性整合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

[3]学位论文:[03]刘泉.近代东北城市规划之空间形态研究--以沈陽、长春、哈尔滨、大连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连续出版物:[04]胡巍巍.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期)

作者简介:秦佳文(1993.10-),辽宁抚顺人,沈阳工学院助教,园林历史与理论方向。宋立东(1991.06-),辽宁沈阳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方向。

猜你喜欢

沈阳空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最小和最大
谁远谁近?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