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典型问题例析
2019-11-15谢昌霖
谢昌霖
【问题一】概念理解浅层化或表面化
现实写作教学中,常有学生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作文写不深?有此困惑的学生总认为这是自己阅读积累不够或思维方式方法不行等原因造成的。的确,一篇考场作文是考生的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文体、语言、书写等能力的全面综合的表现。在实际写作时,如果对作文材料中的概念把握不准或不透,就容易写偏;如果对作文材料中的概念理解肤浅化或表面化,思维无法深入,就会写不深,只在概念上来回打转。这样的作文无法获得高分。因此,对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写得深刻的重要原因。
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通过作家与读者之间关系的比喻,让考生讨论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题目中的三句话,呈现出两个可展开论述的层次:第一层是讨论文学创作中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第二层是由此引申出的生活中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如果考生无法全面理解“作家”“读者”这两个概念,单纯只把“作家”“读者”当成作家、读者来写,那文章就只能在概念上来回打转,思维无法深入,更无法准确理解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只能写到第一层次,无法达到第二层次。
请看一篇得分为33分的作文。
读者,请你听我说
某考生
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一名作家,而作品便是我演绎的人生,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的作品绝不是你所想的科幻玄幻,而是一部平淡真实的人生之书。
读者,请你听我说。我的作品以身践行,用言行来诠释何为人生。首先,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站在七尺讲桌上耕种花草。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有有了梦想,你的人生才是彩色的。正如尼采所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因此,你得为你的付出行动,而不是成为一棵无果的树。
读者,请你听我说。梦想不会逃跑,会逃跑的永远都是你自己。“我也曾因我的梦想而逃避过放弃过,但是为了心中的那棵树能硕果累累,我重拾梦想,收拾行囊,向未知远方走去,无论前方是山崖还是火海,为了我所想要的东西,我甘愿在火中走过。”你也一样,愿你不被挫折击垮,要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刀枪不入的灵魂,只不过是一边流泪一边不断奔跑罢了。”只要你向前再向前,再大的困厄也只会成为你追梦路上的绊脚石,最终完成你的梦想。
读者,请你听我说。如果说,人生的前半段是奋斗,那么人生的后半段就是心系一处,报效祖国。
读者,请你听我说。你看“炸药王”王泽山,八十多岁高龄仍心系家国,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三次,仍奋战前线,他坚信着:“择一事,干一生,心系一处。”正如习书记认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只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于敏、南仁东、顾秋亮、李峰、黄旭华……正是他们,用双手撑起了新中国的碧海蓝天!
读者,请你听我说。茨威格曾指出:谁会栖息在自己的内心,谁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你应当要坚定一心,坚守本心,逐梦也好,奉献也罢,都要本着一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投入伟大的祖国建设之中。
读者,请你听我宣誓:作为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学子,我要牢记自己的梦想,热爱家人,热爱祖国,全身心投入中国伟大建设之中。
点评:严格来说,此文是偏题之作。从论述层次上看,这名考生的写作思路是清晰的:从希望读者理解作家“为梦想而奋斗”到“投入伟大的祖国建设之中”,层次清晰。但遗憾的是,此文整体上写成了“作家”希望“读者”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材料中要求的“多听读者呼声”或“不为读者所左右”。除主客关系颠倒之外,更主要的是通篇文章只是在作家与读者概念上浅层化理解,无法准确深入地去理解材料中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从而造成偏题。
再看一篇得分为53分的作文。
顾读者呼声,持独立人格
某考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作家,作家面临读者呼声和自己想法的权衡,而我们也面临他人认同与独立人格的抉择。我以为,“读者呼声”需要兼顾,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独立人格需要堅持。
首先,作为作家,我们只是一个人,看待问题未必有千千万万读者尖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必每个人都有困惑的时候,也都有偏激盲目的时候,这时读者的呼声就会成为你黑夜中的北斗,大海中的灯塔。况且,“术业有专攻”,完美即死亡,我们都只是有欠缺的人,若忽视这一客观事实,而一味高举“独立人格”的大旗,岂不是过于片面和偏激了吗?身边有能力的人为我们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会给我们追求“更加完善的人”提供“弯道超车”的便捷。
然而,正所谓“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读我们作品的读者有多少,就会有多少读者的呼声。
我以为,“作家”坚持自己的想法是辨别“读者呼声”的一双明目,是“作家”不左右摇摆浑浑噩噩的定海神针。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言:“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此言得之,人生不就是一场自己作为作家,书写自己然后又阅读自己的过程吗?持独立人格可以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坚定一颗闪亮的初心,做“向上走”的好青年。
在雪域邮路上忠诚信使其美多吉的“作品”中,是“作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没有理会别人的讥讽,才将联系的温暖传播到雪域。“风颂赤子心,涛拍孤岛岸”的民兵老人王继才,也许有“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呼唤他去享乐去利己,是他的坚持让他实现了报国的价值。而在钱学森的“作品”中,或许也有“读者”劝他留在美国享乐吧,何必回国吃苦呢,是他“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的回答让他的“作品”永远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作家”,那些让我们热泪盈眶的“作品”,哪一个不是持了自己的想法,守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任尔密雨倾斜,我自坐拥皇城。”此之谓也。
若非守住了心中一片净土,“作家”坚持了自我,“作家”想必早就在“读者”的呼声中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了。
身为“作家”,我们要兼顾“读者”的呼声,以避免盲目和偏激的泥淖,但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守一片净土,风雨不动安如山。
点评:较之于上一篇作文《读者,请你听我说》,此篇作文在对“作家”“读者”概念的理解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作家”“读者”这一概念。文中说“作为作家,我们只是一个人”,把“作家”理解成“人”,就上升到了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同时又理性思辨地阐述了“作家要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又要去辨别读者呼声”。在审题立意上,明显更深刻。可见,对作文材料中的核心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将对文章能否写深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问题二】主旨升华标签化或生硬化
今年高考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类,硬是在文章中间或结尾处来个“主旨”升华,生拉硬扯,得不偿失,造成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跟我们高三复习迎考时大量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类主题为作文的训练材料或模拟考试密切相关。在这类训练或考试的“造势“下,造成学生思维定式,碰到别的材料学生就生硬去套或干脆贴个标签。殊不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这一类的题目只是对去年高考作文的模仿和思维延续,但作为高三的任课老师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始终抓住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主线。可见,复习方向有多么重要!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思考,不会对症下药、举一反三,没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这也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请看一篇得分为30分的作文。
愿为中华书华章
某考生
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我对此深以为然。那么,如果我是生活的作家,谁是我的读者?作家心怀着读者,青年呢?青年心怀国家!故,以国家为读者,愿以我的才能,为国家书写华章!
作为一个青年,当以知识报国,以知识为国家这位读者书写华章。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知识是青年为国书写华章的底料,而唯有勤学能求知。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佳话,近有马克思博览群书磨坏了图书馆的地板,有毛主席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现如今,我们有名师指津,有同学切磋,有自由的时光去探索真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唯有以勤学对创作生活之书,以知识对待我的祖国,那么,我也不枉此生,当代青年亦不枉此生。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虽穷山距海不能限。”《尚书》有言“功崇惟志”,一本书自然得有好的主旨、好的立意才算对得起读者,青年的一生才算对得起国家。我认为,志向就是我们生活之书的主旨。
我们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立志振兴中华,在檀香山上振臂一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热血场景;我们也还记得1919年天安门广场前那些青年学生们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刘和珍倒在血泊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得于敏先生“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崇高志向。他们是勇士,更是志士!只有有志者才能创造未来。个人是渺小的,而当其选择了为国奉献便是伟大的!我们立志,要高、要远,更要“不驰于虚声,不骛于空想”,将我们的志向与国家利益相连,那么我们创作的生活之书也便无愧于国家。
而创作时,也得坚持,不能面对困难便放弃。作为青年,光有理想不行,还得有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顾忆往昔,中国由积贫积弱到如今发展繁荣,离不开筚路蓝缕。追求志向,报效祖国,必然面对艰难险阻。而我们需要以“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为青春远航。唯有一个坚定的人,才能为国书写华章。
如今,中国虽繁荣富强,却也面对诸多困境。华为、中兴受制裁的信息令人愤恨,却也愈发告诉我们,国要强,我们才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接过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自当以勤学之我、学识渊博之我、志向高远之我、百折不挠之我,书写中国的时代华章!让我们的国家,在我们手中,繁荣昌盛!
点评:一看到这篇文章在开头提出的观点,笔者就明显感觉到该考生在刻意抬高主旨,联系到“家国”上,提出“作家心怀着读者,青年呢?青年心怀国家!故,以国家为读者,愿以我的才能,为国家书写华章!”这一观点,背离了材料命题的方向!
当然,并不是说凡写“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类的作文,一定是不好的作文。今年高考作文非常强调真假作文,在审题上特别强调,阅卷组有言:“之所以关注审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真假作文,所谓假考场作文,是指某些考生使用抄袭和套作的方法,以获取高分。因此,是否切题,是检验真假作文的试金石。”可见,今年作文非常强调考生写出考场中的真作文!换句话说,哪怕你写的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类作文,但只要是真作文,不是生拉硬扯,不是贴标签,照样可以获得高分。
再看一篇得分为52分的作文。
以独立之自我应时代之召唤
某考生
一个作家写出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作家独特的构思流畅的文笔;二是读者的认可。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为一部好的作品奠基。
我们的人生亦是一部作品,时代则是我们的读者,作为书写者的我们想要创造出一部好的作品,就须保持独立之思想并响应时代之号召。
然而“独立之思想”在我们的社会中已鲜少听见。互联网赋予了我们最大程度的自由,它用自由的幻觉将我们绑架,我们唯一重要的自由——思想自由便这样丧失了。知乎、微博、今日头条等代替了我们的思考,文坛中抄袭者不在少数。人们的思想若变得格式化、趋同化,那又如何能谱写绚烂多样的人生华章呢?
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的担忧:人们逐渐爱上奴役变得温柔且隐蔽,它在无形之中将人们塑造得趋同。因此,我们亟须摆脱这份奴役,重新找回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作家才能创造出不同,而不同则将构成整个世界的多样和绚烂。
但是,有了独立的自我并不意味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孤芳自赏。作品没了读者也就不成其为作品。时代作为我们的读者,它的声音自然也应被我们重视和听到。
南仁东青丝熬成了白发,终为中国睁开了一只仰望苍穹的“天眼”;两弹城里的元勋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林鸣及其团队,严到苛刻,又细到毫发,突破艱难,为三地架起了一座互通之桥。这些人的人生作品之所以被人铭记、赞扬,正是因为他们将时代的召唤刻在心头,将时代的责任扛在肩头,时刻铭记:人生并不是一场属于你个人的“独角戏”,独立的个体须用梦想点亮时代之路,用拼搏开拓时代之未来。
因此,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在尽善尽美自身的同时,也应不囿于自我,不做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论是在创业浪潮中勇立潮头,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始终不变的一定是我们的独立思想与精神,爱国奋斗之信念,如此,我们便能创作出美丽的人生画卷,做好时代的“答卷人”。
人生的篇章,我将用独立之我,应时代之号召,谱华丽之篇章!
点评:同样是写“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此文与之前那篇生拉硬扯的文章不同,它把“人生”当作一部作品,把时代当作“读者”,“作家”是“书写者的我们”,围绕 “作家要有独立之思想去谱写时代之篇章”这一观点进行阐述,论述自然,层层深入,的确是一篇不同于主旨升华标签化或生硬化的假作文,恰好相反,这是一篇立意较深刻、思想境界较高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