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9-11-15孔凡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学成效

孔凡坤

摘要: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开放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为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分析了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构建面向国际化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研究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最后对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成效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254-02

一、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国际教育开放的趋势下,国际教育资源得以重新配置,各国教育互相补充和互相包容,形成当今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海外劳务市场的全面开放,为我国技术人才到国外寻求工作机会提供了条件,跨国企业在国内的用人需求也在逐年提升。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不足,毕业生无法胜任文化多元化的工作岗位。

二、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数控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的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围绕我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面向汽车、专用设备等制造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国际先进数据加工技术,具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较高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四位一体”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实现对制造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涵盖机械、电气、计算机、光机电、气液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对硬件设备的精密程度和软件操作过程都有较高的要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较高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际化教育的具体要求,数控专业将人才培养模式分为机电理论知识、数控操作技能、跨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四个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机电理论知识。数控机床是对制造加工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机床设备,数控专业培养的技术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就是数控机床的应用与维修,因此专业知识体系除了要包含数控机床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相关课程,还要对重要部件、易损点和故障排除等知识点进行详解和实践训练。在学习数控机床知识前,还要开设机械原理、电气理论、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机电理论知识,才能在数控机床的应用与维修过程中对设备结构、原理、控制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除了现有的数控机床应用外,课程体系还要涉及新型数控设备和加工工艺的内容,介绍机电技术的世界前沿技术,了解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中的国际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2.数控操作技能。数控技术人才除了要非常清楚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外,还要掌握数控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技巧,具备编程和工具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国际上要求在一线车间从事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设计工具,能够独立完成数控编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工作,并通过经验积累掌握经营策划组织的技巧。因此,在机电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数控专业培养模式中要保证自动化控制、数控编程、辅助设计和经营策划类课程的比例,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控技术人才。

3.跨文化素质。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跨文化教育,也是体现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是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互通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要以语言为载体,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跨文化交际等语言类课程;在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引入国外先进的数控专业原版课程;在授课方法上,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比较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文化的差异;还可以邀请国外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报告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文化的融合和互补。

4.创新创业能力。制造业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数控机床的类别和使用场景较多,相关技术人才除了能够灵活使用设备进行数控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外,还要具备新工艺的设计实现能力。设备制造过程中的零部件复杂度较高,新工艺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一个新渠道。创新创业目前是国际上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数控专业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自主创业提供了条件。

三、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国际化研究

明确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能力结构后,还要从教学模式出发,研究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数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知识、技能和素质3个维度上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课程,形成以数控知识为基础、以英语交流为手段、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实践就业为导向的“三维四层”国际化创新模式。

在具体课程安排上,一方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制定面向岗位技能培训的课程群,并通过课程引进、双语教学、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和能力。具体做法包括:引进德国数控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原理、数控编程、质量控制等;根据国际标准编写新的专业技能类教材,如3D建模、产品加工、车床控制、产品设计方案等,在教材中加入国际最新技术标准和前沿技术发展内容,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与商务英语专业组建教学互助团队,邀请英语教师讲授管理学、英语口语、国际交流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具有国际贸易背景的制造业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实践类课程的编排,形成就业定向培养的课程体系,第5、6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工作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以提前和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

四、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分析

(一)体现教育国际化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进行升华,提出以英语交流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使用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开设专业类英语课程的方式来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解决了原有教学体系缺乏国际化元素的问题,真正把跨文化能力培养从概念研究的初级水平提升至教学应用实践的新高度。

(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数控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化为标准,以岗位技能训练为内容,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目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式教学,将专业技能、英语交流和岗位培训融为一体,通过“教、学、拟、练、论、做”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去。

(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统一的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选用教材、设计教學、考核评估和就业辅导,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仅仅丰富知识储备。特别是在技能训练环节,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开展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校外参观和创业团队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和国际化交流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高,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拓展教师团队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师团队建设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原有教师在教学交流、语言培训和合作办学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素质和能力,在授课中使用双语教学促进了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晓玲,屈伸.基于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和发展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月刊,2011,(8):110-111.

[2]朴成道,尹凤哲.国际视野下“NECP”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8):67-68.

猜你喜欢

教学成效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成效的思考
职校物理教学如何优化整体效果
高校经管类课程网络交互教学实施的成效研究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影响体育教学成效的因素与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