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南方果树栽培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15邓晨张敏曾燕红
邓晨 张敏 曾燕红
摘要:作为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果树栽培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技术。传统教学更加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不利于栽培果树技能的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南方果树栽培技能则显得更加现实与重要。因此,文章根据作者经验,分析果树栽培课程的实践概念及其价值,阐述具体实践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以确保与提升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南方果树;栽培;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252-02
一、引言
南方果树栽培课程是国内南方农业职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的是南方果树在生产方面的主要理论与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内容,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南方果树在栽培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同时培养分析与化解问题的素质,形成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为以后从事的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显然,“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仅仅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掌握切实的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更难以培养出21世纪“乡村振兴战略”的果树学科的创造性人才。怎样有效地强化学生果树栽培的实践技术,探索出与学科性质匹配、符合学生技能发展的教学方法,自然是当务之急。笔者通过数年的南方果树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得了一些研究心得。
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概述
1.概念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由于“三农”(即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因此,须自始至终将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的工作重心,推行乡村振兴战略。
2.实施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原则主要如下:坚持党管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乡村全方位振兴、城乡结合式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因地制宜以及循序渐进;强化与改进农村地区的经营体制,确保承包土地的长期性关系,并将第二轮承包土地延期30年;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性,抓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强化农村区域性基层工作,锻造素质过硬的爱农业、爱农村以及爱农民的工作团队。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南方果树栽培课程实践
1.南方果树栽培实践课程教学的概念界定。果树栽培偏于实践性,实践教学即为教学实践的一类模式,能够充分使用非课堂教学的环境资源,从而与教学目标相符合,诸如到农场进行实习、野外勘察以及旅行等一系列体验,归属为课堂之外所规划的一类教学活动。对于本文所研究的果树栽培而言,即不单单教授课堂上的南方果树栽培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开展户外果树栽培的实践教学,脱离教学课堂范畴,亲自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针对性地、有条理地、有规划性地开展果树栽培教学实践课程,从而切实达到果树栽培的教学目标。
2.南方果树栽培实践课程的价值。果树栽培学在整个学科中处于轴心的地位,凸显出实践性、多元化以及运用性等特点。实践性教学在果树栽培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就专业性人才的能力及其技术培养以及基于理解基础上的理论知识应用而言,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果树栽培的实践性教学,凸显果树栽培实践的重要性,进行综合性的实验操作,让实验室呈现出开放式格局,集产、学、研为一体,这一教学模式是强化学生掌握果树栽培技术、训练创新式思维理念、锻炼综合素养以及强化团队合作觀念的重要渠道。
3.南方果树实践教学的具体流程。(1)实践教学任务的设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展开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处处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因此,教师所体现出的主导作用,应率先表现于如何设置教学任务,因为教学任务自身的质量也确定了学生具体学习内容的质量。因而,设计果树栽培的实践教学任务时,须树立“学生中心论”,确保学生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另外,应顾及南方果树栽培课程的专业性特点及其所需,还须高瞻远瞩地兼顾社会相关职位技术培养所需。因此,笔者实践后认为,应将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整合为综合性任务,尤其在培养高级果树栽培技术的学生对象时,更须在获得栽培基本知识及其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本校的南方果树种类资源来确定授课时间及其要求,细化成多个分任务,把多个南方种类的果树栽培技术分门别类地教授,从而确保学生据此能够娴熟地栽培南方果树。(2)教学的具体训练程序。第一堂课时,教师把南方果树栽培课的整体任务借助任务单的模式发放给每个学生,且翔实地介绍全部任务实现的流程以及所要留意的相关事项,然后下一堂课便进入分任务的教学步骤。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南方果树栽培课程的实践反思
1.教学须基于生产现实。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果树栽培学》。该教材涵盖面广泛,然而无法凸显区域性特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北方的地理条件存在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处于同一纬度的南方,不同省市也存在地理气候的差异。因此,实际教学时,必须联系本区域果树栽培的现实状况,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南方果树栽培,应加强我省在最近几年中重点培育果树中的名、特、优种类进行教学。
2.教师身应为双师型的教师。讲解果树栽培理论时,必须和当地的现实生产联系起来,最好是联系当下的前沿理论及其研究趋势,这就对教师提出不低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素质及其教学质量,应多次、定期地组织全部教师一同外出观摩学习,积极参加果树栽培相关培训。另外,邀请本专业知名果树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性讲座以及下基地进行实践生产的具体指导。当然,教师并无理论和实际训练的严格区分,因此,凭借双师型标准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加以考评,不单单是可以上讲台进行理论讲解,亦可以下基地对学生的实训加以引导。
五、结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开展果树栽培教学时,有机地整合专题性理论知识教学以及项目实践性教学途径,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切实培养“乡村振兴战略”果树栽培领域的人才,而非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从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来看,笔者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特色,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现实化,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当然,进行基于实践的反思后也发现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化解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南方果树栽培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显辉,向长武.果树栽培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体会[J].职教论坛,2003,(4).
[2]卢艳.果树栽培技术要点与栽培管理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8):100-103.
[3]侯雷平,李梅兰.设施教学体会及建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