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优化

2019-11-15徐磊张继勋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水利水电工程

徐磊 张继勋

摘要:文章首先对现阶段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了相应的人才需求,进而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思路,为今后相关院校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238-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发展的侧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阶段,水利的内涵已由传统的“工程水利”逐步扩展为“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以及“智慧水利”等[1]。这一变化无疑对以培养工程水利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水利水电高等教育提出挑战。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高校应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直面行业需求,以更好适应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因此,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相应的人才需求,进而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面向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思路。

二、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已由工程水利阶段逐步推进至资源水利阶段。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该决定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水利工作必须在掌握水资源内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社会和人类活动对水灾害的催化作用,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提倡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要从系统性、综合性的角度,依据水利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以及保护[2]。在上述背景下,水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分述如下。

第一,与传统水利相比,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受到更多影响因素的制约,所涉及的学科也更为广泛,知识结构单一的传统工程技术人才已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亟须培养具有更广泛学科基础的水利人才,以支撑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各个建设阶段,均已呈现出明显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发展趋势[3]。这既对传统水利的从业人员提出挑战,亦为未来水利人才培养提出要求。

第三,在国内市场渐趋饱和,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在这一过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为此,必须培养精通专业、掌握国际规则、熟知国际项目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随着水利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周期越来越短,在工程设计、施工等阶段对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密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

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业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行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度。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总体上可以满足水工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持续提升,分述如下。

第一,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总体上仍侧重“工程水利”[4],所培养的本科人才虽可满足服务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求多样性以及涉及学科多重性的背景下,学科基础偏于单一。

第二,现阶段,“新工科”建设方兴未艾,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5]。另外,在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环节,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的实际应用。在这一方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尚显薄弱,亟待加强。

第三,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需要向国外输出优质过剩产能,提高中国水利的国际竞争力,这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智力支撑。但受限于我国传统水利水电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与模式,所培养本科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尚显不足,难以适应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迫切需求。

第四,实践教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工程建设周期的缩短以及工程建设复杂程度的提高,对水利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

在分析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分述如下。

第一,拓宽学科基础,培养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水工人才。传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以水利工程为主干学科,为适应水利事业发展趋势,建议将其他相关学科(如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中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并视重要性程度划入不同课程类别。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提高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现有水利水电专业培养方案中,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均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此外,尚有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的实习内容,但考虑到用人单位所反馈的本科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通过总体教学计划安排,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比,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从课程设计内容、指导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并通过动态引入行业主流与先进技术,以提高实践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

第三,推进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升级,追踪行业技术发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引入新技术与新方法,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水平不断提高,但现有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未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组织管理新思想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导致专业课教学中部分内容陈旧,与工程实践无法充分契合等。为此,应大力推进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升级,并紧密依托水利行业资源,将水利行业的最新成果与要求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追踪行业技术发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第四,深化本科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国内行业需求培养人才,而海外工程建设在很多方面均与国内工程建设不同,如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生态环境约束等。为服务中国水利“走出去”战略,需要培养专业水平高、精通外语、掌握国际市场规则以及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五、结论

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开展了面向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首先对现阶段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了相應的人才需求,进而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行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思路,为今后相关院校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肖晓春,梁犁丽,董静.智慧水利框架模型设计初探[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09):8-13+4.

[2]陈锡林.江苏资源水利的实践及发展趋势[J].水科学进展,2000,11(9):314-32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水利水电工程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
论述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