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9-11-15刘言李隽波曲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刘言 李隽波 曲霏

摘要:在国内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章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校内培养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调研;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234-02

一、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随着各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企业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在各类营销推广渠道中,电子商务以其多元化的展示方式、较低的推广门槛和可评估的推广效果优势,成为我国企业首选的营销渠道和方式。而以“90后”为主体的电商就业环境,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建设必须结合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定位,构建校企高度融合的高素质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二、广西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广西内的企业,总共调研数量为11家,其中桂林6家、南宁5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就业单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1.电子商务建设状况。(1)企业电子商务建设的概况。设立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企业有10家,没有设立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企业有1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2)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期望。上述企业中,对电子商务建设的期望值较大,认为公司的相关职能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公司有6家(以下简称甲类公司);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暂时不完善,但有进一步建设期望的企业有4家(以下简称乙类公司);对电子商务持保留观望态度的企业有2家(以下简称丙类企业)。调研对象中大多数企业都对电子商务建设持有一定的期望,对现代电商人才的数量提出了更多需求,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甲类企业:对某一专业技能较为专精的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其中以电子商务技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和国际贸易等专业技能人才最为紧缺;乙类企业:对电商多种技能都有一定了解、且比较熟练的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较少;丙类企业:对电子商务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有一定涉及的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较少。

三、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电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

通过对本次调研公司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发现电商专业学生的能力不足被多次提及,且在三类公司中这些不足之处普遍存在,以下是具体内容:

1.缺乏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入职后需要较长的磨合适应期,不能较早地投入工作;部分学生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懂理论不精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升。

2.专业知识略滞后于社会发展,部分知识技能落后于社会实践所需,部分程序设计思路落后于现今社会主流思想5年左右,入职后还需进行培训,需要重新学习知识技能和程序设计思路。

3.缺乏团队观念,部分毕业生的个人主义较强,集体意识较为淡薄,团队协调能力较弱;部分毕业生常与同事发生争执,处理争议的方法有待提升,团队磨合期较长。

(二)高校电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实训课程安排较少。电子商务本科阶段的教学仍以理论为主,虽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课程,但这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标准相比稍显不足。企业的需求是员工可以通过较少的时间熟悉企业环境,并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以达到降低用工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的目标。

2.教学内容更新慢,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课程的设立和教学方法的修改,通常需要在提出后經过各级部门审批,之后才能投入资源筹备、建立工作。这样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做法是致命的。假如提出学科建设时的设想符合社会需求,但是经过层层审批及筹建活动,往往导致这一学科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欠缺。因文化观念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院校相较于国外院校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对团队协调能力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虽然有些院校开设的部分课程涉及学生组队完成团队课题,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需求。

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有教学体系。提高课程的更新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是现在互联网社会中增强高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这可以使高校教育的改变能够紧跟社会实践的需求,以培养实力型人才;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及相关领导,深入企业进行挂职考察锻炼,发现现有教学内容同社会需求的差异,以增强所传授知识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使教学内容可以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决定了电商人才应当拥有大量实际操作经验,其中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可以和社会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将企业实训内容列入培养方案,将学生在企业参观、实训的相关学习过程计入相应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经验,又可以使企业获得较为稳定的人才输入,实现双赢。

3.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部分学科设立了课程小组共同完成作业,这和以前全靠个人的学习方式相比有了很大改进,但和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协调工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在每学期设立一个小组,所有和小组有关的课程全部由相同的成员构成,这样既可以方便小组内成员对不同课程科目的时间进行安排,又可以使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熟悉,锻炼组员解决内部矛盾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企业团队合作能力。

五、总结

笔者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研学习,深入了解了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和校内人才培养的差别所在,这有助于笔者对学校今后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参考意见,进而增加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电商人才,同时也有利于笔者改变今后专业技能的学习重心,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电商人。

参考文献:

[1]李隽波,崔发生,侯治平,等.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4):176-177.

[2]罗薇.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112-113.

[3]蔚莹,刘希龙,赵明轩,等.基于QFD模型和双向聚类技术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分析——以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三位一体”在线教育平台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7,(2):33-44,79-80.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浅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提升探析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基于AS仿真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研究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