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研究生的网络课程设计探究

2019-11-15王超群李贻学王一鸣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课件课程管理

王超群 李贻学 王一鸣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愈发明显,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互动的特性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促使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文章从网络课程制作的流程、网络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完善“地籍管理”网络课程的建议和措施三个方面对网络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课程;多媒体;互联网+;地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81-02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传播迅速的特点,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多维教学模式以其资源共享、跨越時空、互动共创、私人定制等优势,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地籍管理”课程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四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地籍管理”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地籍产权制度、地籍管理措施体系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地籍管理等技术方法,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地籍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色。基于上述课程特色与现状,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程方案、构建开放共享的网络化研究生学习平台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国科学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计算机网络在课程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一、制作网络课程的流程

(一)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因此,它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对目前我国地籍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数据库管理等具体操作技能。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教学内容应依据教学大纲设置,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同时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现形式还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网络课程还应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筛选出与传统教学不适应的内容,补充与网络课程相契合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任课老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目标,深化传统教育改革。

(三)教学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清晰地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均有重要的训练作用。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知识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

(四)运行维护与评估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是开放的,因为支持它的网络教学环境是动态的、开放的。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可以纳入网络课程中,逐步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进一步修订网络课程的设计,以期达到更好地维护和评估网络课程的目标。

二、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预期目标

面向全校公共管理、土地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地籍管理”课程将“嵌入”电子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点视频、图像、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方便快捷的优质教学e-book平台。建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研究生教学新模式。“地籍管理”课程网站将于2019年4月建成,网站框架分为篇首寄语、课程信息、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践教学、习题试题库六个部分。“地籍管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多媒体教案、习题试题库、教学资料库等组成,要求经常对地籍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部门规章及教学资料库等进行更新,定期对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充实和完善,专人负责对网络运行环境进行监管和维护。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解决纸质教材与信息化融合的问题。网络化教学将把知识点视频、课件、图像、动画、教学案例、试题库等有机集成,解决“地籍管理”课堂容量受限以及自主学习渠道不畅的问题。网络化可借助网络平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大量增加与专业相适应的地籍管理前沿知识和应用专题的教学,解决教学内容更新慢、应用案例与专业脱节的问题。

三、完善“地籍管理”网络程的建议和措施

(一)实施定期评价

网络课程教育的定期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效,并做出相应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一种工作过程。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处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需要实施定期评价,然后找出网络课程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需要明确定义

美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根据一门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内容的比例,将课程分成了4种不同类型:传统面授课程、简易网络辅助学习课程、混合/交叉型学习课程和在线学习课程。这种以课程在线学习内容占整门课程学习内容比例的不同来进行课程分类的做法,能够在传统课程与在线课程之间确定较为清晰的界线。这种界定不但为网络课程的评估确定了范围,更为“互联网+教育”的开展与融合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措施。地籍管理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因此需要任课老师在使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网络课程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便更好地开展“地籍管理”网络教学。

(三)网络课程需要在反馈中升级

网络教育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要素众多。美国教育从业者从网络教育的质量和规模两大要素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进行评判,使调查评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国网络教育也应积极借鉴有利的经验,以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20世纪末以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营造了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崭新氛围,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些都在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时代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说任重而道远,如何进一步融合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创新人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也将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万新娜.“互联网+课堂”的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

猜你喜欢

课件课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