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11-15林晓蓉陈忠正李斌
林晓蓉 陈忠正 李斌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课程设计灵活,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效果显著,国内外许多专业领域的一线教学工作者已针对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开展大量研究探索和应用推广,充分验证了微课在当代教学信息化改革中的突出意义。《食品生物技术》是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其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需要实验教学辅助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但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受课时、场地所限,往往难以涵盖课程的所有重难点,并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亟须探索能够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方案。文章初步探讨了微课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之“食品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专业及其他相关理学、工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微课;实验教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酶工程
中图分类號: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87-03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21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深入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12年3月,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特别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与应用的资源和分享平台日益丰富,带来了移动、远程、在线、个性化、碎片化等学习方式的新变革,促使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大量涌现。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突出特征而备受国内外教育者瞩目,被认为是2015—2020年最具应用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微课的概念源于1960年美国的微型课程(Mini-course),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在多门课程推行Micro-lessons项目,2004年英国通过教师电视频道播放教学微视频,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以“一分钟微视频”为载体的微课(Micro-lecture),2011年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在国内提出微课(Micro-course)的概念。胡铁生等(2015)认为,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学习资源。微课通过对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视、听信息的时序化组合,快速、直接、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从而在短时间内展示更丰富、充实的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理解、思考、记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容易获取、方便实用、适用性高、实用性强的学习资源,为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资源支持。因此,微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确立了以“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即从内容选题、表现形式、教学策略、实施方式、评价体系等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身特点而量身定做,是实施教育信息化与自主学习等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微课设计主要考虑时长、内容、结构、语言、媒体、专题等六大要素,具体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教学内容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围绕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合理设计微课的教学内容;(2)教学方案策划: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知识点构成等,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选择适合教学主题表达的教学策略,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板书、提问、讨论等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艺术和学习效果;(3)微视频制作:通过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布局、色彩搭配、景别选择和镜头组接,实现在短时间内高效、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师生的思维互动。
其中,微视频的制作主要包括三种方法:(1)幻灯片讲解法:利用PowerPoint、Focusky等软件编制幻灯片文件,利用Power Video Maker Professional、微讲台等软件将幻灯片文件转换为WMV、AVI、DVD等视频或Flash文件;(2)屏幕录制法:利用屏幕录像专家、优酷录屏大师、喀秋莎等软件将教师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过程完整地录制下来,并利用耳麦等同步录制声音;(3)设备摄像法:利用数码相机等录制教师讲解、演示等视频。利用这些方法制成微视频后,再根据微课的设计理念,使用爱剪辑、快剪辑等软件进行后期剪接、编辑、加入字幕、制作片头片尾等处理。
三、《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概况及实验教学现状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基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其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手段,结合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相互融合、多学科相互交叉,贯穿于食品制造的全过程,是食品工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核心技术之一,对促进我国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食品绿色制造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食品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更是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交叉分布于该学科的各个二级学科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课程的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实验教学的科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