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15谢丹胡若曦
谢丹 胡若曦
摘要:中国《十年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高等学校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对“互联网+”视角下独立学院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可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理解,丰富多元化教学的内涵,探索创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公平和效率。
关键词: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79-02
一、引言
在國家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广泛、远程、开放的特点,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主体关系发生转变,重构了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关于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及案例研究,并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引入研究领域,通过质量屋模型的构建,定量研究信息教学质量评价、满意度评价和质量改进,它可以为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有助于解决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独立院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解读不深
首先,多数独立高校采取专家治校的策略,通过其关联母校提供中层管理人员,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外聘专家的经验与阅历来把握,而不重视对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容易产生错读、误读教学质量的问题。由于外聘专家受限于自身院校管理体制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解决办法与思维不一定适合独立高校的实际办学需求。
其次,由于信息化建设直接与生产资源挂钩,在独立高校中,其高额的资源需求、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使学校在决策时容易忽略其对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积极正面影响,被现实条件所束缚。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由于独立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其自身特性,虽然时有提出,但反响平平,效果不彰。
(二)落后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目前,多数独立院校在资源方面存在分配不均、使用不力等情况。因此,各大学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受到极大抵制。由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对技术人员以及硬件设备的要求很高,部分独立院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或使用互联网+中共享平台的理论,但很难满足全校开展的需求。
各个正在筹备或已经建设部分信息化教学平台的高校中,均是在校内部分二级学院的某些专业采用专业数据库,这些针对专业设计的数据库不能够将校企合作单位、区域服务链等包含在内,处在孤立、盲目的发展过程中。它无助于独立机构的整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看来,互联网及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在各个独立高校中仍旧处在杂乱无章、独自发展、重复性资源浪费的状况中,迫切需要将互联网中的云共享理论运用在学校信息化教学中。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者能力不足
多数青年教师由于经验所限,其教学水平达不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慕课”诸如“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先进的信息教学方法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而且,很多教师刚从传统教学方式的熏陶中走上讲台,还不能完全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与手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来融合。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除了需要教师自身拥有相关教学专业知识,对教学技术、手段也提出很高要求,需要收集、筛选、整合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制作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相应资料,而部分教师还未能掌握相应技能。
总之,独立学院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最终实施者,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三、基于“互联网+”的独立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教学的认知改进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访问信息,而且需要使用计算机播放视频、编辑照片和多媒体教学。
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包括网络课程、教学互动平台、手机学习软件、微博、微信等。如果信息化教学仅限于计算机课程和多媒体课件,则偏离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信息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一方面,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云共享教学平台
可以通过云共享数据库的形式解决各大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问题。目前,互联网与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许多高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定程度的教学资源共享。但是,受限于硬件设备,也因为各二级学院间缺乏沟通与协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云共享教学平台的建设。
随着云储存技术的发展以及云共享教学平台的出现,能够解决原有教学资源储存空间不足、硬件购置与维护高成本等显著问题。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到“云”中,构建一个教学资源丰富的云分享教学平台。基于云存储的资源平台系统突破采用传统存储方法的局限性,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到高质量的资源,并大大降低移动学习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三)“互联网+”信息化人才培养
教师的信息化培养包括互联网信息集成、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及基于信息的教学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独立学院的教师不断丰富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掌握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
首先,院校应当以高职业适应性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促使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当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使其自然形成学习信息化的良好习惯,了解适应转变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其次,通过座谈、培训、继续教育、宣讲等多种形式,从“互联网+”、云共享、信息化等理论知识,到实际软硬件的操作、教学平台的利用,再到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新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理念,更要理解信息化教学的深层含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主流。无论从社会到学校,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虽然独立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还存在不少难点与问题,但通过对信息化概念认知的提升、云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的培养,能够解决部分高校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一点尝试。
参考文献:
[1]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3).
[2]吴文俊.关于职校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
[3]潘玉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1).
[4]黄颖,郑代富.“互联网+”高校教学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02-104.
[5]张莹,吴素超,胡永翔.“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69-71.
[6]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