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非理工类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15严冰关培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

严冰 关培超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与各行业高速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非理工类编程课程的教学已经从选修逐步发展成为通识必修。文章从本科非理工类编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C语言教学特点为例,初步分析、探索了其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非理工类;教学改革;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27-02

计算机编程类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贯以专业性、实践性较强著称,自20世纪末开始,随着国内高校非理工类专业建设对信息类技术的不断重视,在其培养计划中也逐渐突出编程类课程的规划设计。在非理工类编程课程的选择方面,教学门槛低、易于上手实践体验的C语言,一直是大学各非专业信息类课程建设的首选.近20年的实践证明,C语言的合理教学及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非理工类专业学生根据计算思维处理逻辑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服务本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本科非理工类编程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已有研究出发[1,2],结合C语言教学特点,初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与方向。

一、非理工专业编程课程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传统入门编程课程,一般课时量都在72个左右,且后续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课程作为强化补充。作为非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在54个左右课时规划下,很难保障课程教学的全面性和深度,这造成了目前高校公共课C语言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流于形式,基本只能将教师布置的几个典型程序理解熟记以应付考试,就算课程合格也很难真正从课程中锻炼学生的理工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扩展信息技术内容的进一步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是湖北省一所财经类高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财经类本科专业均调整培养计划,纷纷在大一、大二阶段将C语言课程教学作为通识必修课程,我们在教学中也逐渐发现,与课程教学规划对比,这种编程类课程在非理工类专业中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存在若干问题。

1.课程知识体系与内容不明确。目前,非理工类C语言教学的主力都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其对非理工类如金融、统计等专业不了解,课程体系一般都根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容易过度专注课程知识细节,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随意性较大,使得课程教学效果毫无预见性。

2.实验实践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非理工类学生往往实践课程前准备不足,根据惯性思维认为理工科实验和某些文科类实验一样,课中随时可以跟上,同时由于基本打字速度没有过关,实验效率不高。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非理工类学生遇到问题时,对比理工类学生,一般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依赖老师解决问题(大部分是小问题),缺乏变通手段,这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课程后续不足。非理工类专业开设编程类课程,将其作为必修课程的出发点不错,但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即编程类课程不可能只靠一两门课程就能在大部分学生身上看到效果,必修合理规划后续选修课程进行补充。

二、课程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及工具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中,非理工专业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相互融合不但符合当代大学生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也可以大大提高非理工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总的来看,编程类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属于计算机非专业教育的第二个层次[3]。根据当前时代信息技术所处地位及其发展态势,不断改进的课程可保证培养非理工科专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人才。非理工类编程课程的建设过程,就是将具体教学内容不断与实际情况相融合、逐渐改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通过知识传递到非理工类相关专业,提高非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思维素质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路

(一)课程知识体系及内容调整

在大学专业学习的背景下,非理工类专业将C语言作为必修课也很难引起专业学生的重视。如果计算机专业教师以传统针对专业学生的方法进行编程类教学,将很难培养非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当非理工类学生开始接触规则众多、形式化的枯燥知识时,很难引起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可以做如下一些课程变革。

1.在非理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次编程课程中,挤出一节课时进行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具体信息技术的介绍,要让非理工类学生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尽量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大环境,理解编程类课程的基础地位,可以将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些C语言问题和答案(最好结合非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直接提供给学生并简单讲解,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编程的信心。要让学生了解信息学科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学科有很多交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编程技术,怎样学习编程技术,编程技术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2.对非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具体授课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课程不能进入太深入的知识细节。例如,对C语言的格式输出,只需要学生了解掌握最基础的整型、浮点型输出即可,时刻以确保学生会用、敢用C语言编程为课程教学的首要原则。只有在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经典例程完全理解的前提下,才可尝试使用问题驱动的方法,提出问题,准确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老师的协助下解决问题以得到编程的成就感,进而逐渐将课程教学过程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课程实践效果

由于非理工类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问题较多且繁杂,所以课程教师一般无法在实验课进行单独、有针对性的实践辅导。为解决此类问题,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配备专业的助教(助教完全可以由信息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来担任,课程前期可以适当安排多一些)来配合教师指导学生。这样,当非理工类学生面对陌生的开发环境,无法动手进行程序编写与调试时,有助教及时的督促与指导。在非理工学生适应了编程类实践过程和节奏后,即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体验编程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三)积极开拓师生沟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学教师在教授非专业的学生课程后,课下一般很难再和学生有见面的机会,而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手段,一般也很难对编程类问题有很好的解答,不利于督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进行相关教辅平台的搭建,可以提供平台(如教学辅助网站、微信小程序)供非理工学生实时提出问题、汇总问题(相同问题可归纳整理,置顶供老师优先处理),相互解答问题。这样课程的教师和助教即可针对学生重点问题,集中及时答复,提高与学生的互动,保障课程高效、有质量地进行。

(四)相关编程类后续课程开设

在有条件的高校,非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建设,可以将编程类课程变为三四门,除了C语言作为必修外,还可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进行编程类课程的选修学习。例如,开设同谱系的Java语言作为C语言学习的后续,让非理工类信息技术专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所长,将编程技术真正作为工具,辅助专业学习。

四、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针对非理工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编程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可以让更多学生在信息类编程课程的学习上获得真正的收获,显著改善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弊端,增强非理工专业同学进行编程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娟,刘波,胡勇,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的分析与阐述[J].高教学刊,2017,(9):113-114.

[2]黎昂,曾利军,李泽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22-23.

[3]肖红,彭洁.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123-125.

猜你喜欢

C语言教学改革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