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

2019-11-15鲁树军

黑河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鲁树军

[摘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才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使用语文,并使语文闪烁着光芒。在众多教育专家的探索以及广大教师的努力下,通过字词教学的诗意化,玩味语言的意蕴,创设氛围,感悟真谛,调整模式结构这些途径,享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享受魅力

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使学生享受语文有了可能。目前素质教育已经拉开了帷幕,全面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精神的总体目标,让我们看到了摆脱文学家式的应试语文,代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可能,看到了让学生在提高兴趣、创立个性的情景下,享受语文魅力的曙光。让学生真正达到享受语文魅力的境界,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一番艰辛的探索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是语文教学的“宪法”和“执行官”,他们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定位,事关语文的教学大局,更是教育专家们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真正让学生享受到语文的魅力,他上课的四十五分钟以学生为主,指导好中差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起来。他通过“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围,主动接收信息,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以及对所接收信息的反馈与强化。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快乐、有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的魅力。为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追求字词教学的诗意化

汉字都有一定的构成方法,或象形、或会意、或其他。如果就字论字,让学生认知它、识记它,因形式单调而使学生学之乏味,可是赋予其诗情画意之后,效果就大大改观了。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案及其意蕴的熏陶,学生在享受汉语发展的乐趣中牢牢地掌握汉字的区别和运用。教师讲解“惊蛰”的含义,联想到毛泽东读师范时写的《咏蛙》一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首诗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指的是谁?“春来”前,青蛙到哪儿去了?师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冬天昆虫都躲到地下深处过冬,不吃不鸣不动弹,这就是冬眠,也叫蛰伏;“春来”是指气候转暖春雷一声惊动了它们,开始到地面活动。青蛙首当其冲,它们鼓起腮帮,第一个鸣叫,这个季节叫惊蛰。如果再配以在隆隆的雷声中,青蛙慢慢顶起融动的泥土,爬动瘦瘦的身躯,呱呱欢叫的声音,这种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的录像、录音,学生无疑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享受甜美生活的真实里接受字词知识。

二、细致玩味语言的深刻意蕴

从审美角度看,享受是一种生活体验,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中国诗学提出了“玩味”这一审美接受方式,具体就是由“言”而“探意”,由显而索隐。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通过自己的感悟,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品味的轨道。如《背影》中买橘子一段,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蹣跚”表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手、两脚”更说明行动的困难。这些描写越是细致入微,越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也越能表现“我”对父亲的崇敬。再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的真切感受,一定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分量,在细致玩味人间挚爱之情的由衷和珍贵的同时,享受到语文的内在美。

三、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

笔者曾经在剧院里看过锡剧《狸猫换太子》,其中的女主角,感情达到高潮时,悲愤激越的唱腔和感人肺腑的珠泪,先是使全场肃然,继而不少人以帕拭泪,少数妇女竟有低泣之声。进入角色、出色的演技,使观众忘了这是演戏,好像真受到现实生活情景触发而动了感情。语文教师虽然一般不具备高水平演员的表演水准,但是尽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默契的、使学生动情的课堂情景氛围,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笔者曾经有过切身感受。课外阅读课文《九个炊事员》中,作者用近乎素描的手法,续写长征途中默默无闻的前赴后继,为革命光荣献身的九个炊事员的事迹。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反复阅读法,先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由一名朗读水准较高的学生有表情地朗诵,最后由我朗读,基于笔者本身已经被九个炊事员的平凡事迹和崇高精神所深深感动,再加上阅读时全身心投入,使得自己的语调是那样深沉,语言是那样动人心魄,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声音有些哽咽了,断断续续的,视线模糊了,不得不掏出手帕。再看看同学们,刚才还有几分笑意的几张脸,神态也变得严肃了,刚才还显得寂静的教室开始有呜咽之声。一课时的阅读课就这样结束了,不敢说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更不敢说真正考试的有关内容,学生能得到多少分,但就创设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景氛围,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和教师一起领悟人物的高贵品质,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这一点上来说,可算是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的乐趣。

四、感悟人生的内涵真谛

可塑性强是学生的共同特征。用富有血肉的事例和故事让学生感悟人生的内涵真谛,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学习源动力、个性得到塑造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某种享受。主席的诗词有很多,把《沁园春·雪》和《咏蛙》进行比较,理解“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感情抒发上的一脉相承之处和思想境界上的差别所在。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前者虽属咏物,却流露出作者的少年壮志,后者更直接地展示了作为一代伟人,“一览众山小”式的视角和包容宇宙万物的博大胸怀,后者的气魄是前者所不能企及的,毛泽东的成长轨迹于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如何直面人生,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在感悟人生真谛的过程中享受语文的魅力。

五、调整语文教学的模式结构

课堂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但绝不应该是唯一和全部。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从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上来看,语文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从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采用因人而异的多层次方法。

第一是课外活动课。每周可以从课堂教学课中抽出一节课,变成课外活动,这些内容和形式也可以不固定,或者进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或者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内容也不固定,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甚至可以选择语文学科以外的内容,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阅读欲望得以满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是组建兴趣小组。课外兴趣小组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在充满兴趣的实践中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同步享受语文的无限乐趣。

第三是组建班级文学团体。文学团体的创立是学校语文教学的窗口和旗帜。文学团体可以不定期地更换班级的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出一些手抄报、绘画和书法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它不但能培养语文学习的尖子生,使他们在此尽情享受语文,而且能激发一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活动课的开展和语文课堂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文学团体是金字塔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必读内容,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扩大知识面,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甚至是社会需求,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极大限度的满足,在享受中提高语文水准。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或许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教育工作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不断努力地追求和探索,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夙愿。

参考文献:

[1]史何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2]崔凤莲.激励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好语文[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05).

[3]杨学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4]许愿真.魏书生教育教学理念[J].教学方法,2014,(11).

[5]邱志松.浅谈如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J].2016,(06).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