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

2019-11-15王小春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肇庆粤港澳大湾区

王小春

摘 要:从知识溢出路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广州、佛山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知识溢出内容探索肇庆对溢出知识的吸收。肇庆可借鉴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大都市经验,通过完善陆、水交通网和培养物流明星企业的形式建设“一区三带”物流枢纽城市;借鉴佛山智造经验,不断引进机器设备和FDI以发展肇庆制造;借鉴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经验,采用旅游飞地模式发展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精品地。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知识溢出路径 肇庆

[HJ2mm]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的十二次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深化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一区三带”的汇合点,也是国家东西部地区的连接点,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城市。国内学者关于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主要有肇庆产业转型升级、肇庆城市定位、肇庆与湾区城市的协同发展、肇庆融入的机遇挑战和策略等[1-4],但未能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统一分析框架,也没有具体的融入路径。肇庆已出台的《肇庆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与策略研究》,加快了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融入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本文将从知识溢出传导路径、对流路径和辐射路径出发,探索肇庆吸收广州、佛山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知识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和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

一、知识溢出路径文献综述

由于知识具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它很容易被非知识主体获取,这就是知识外部性的表现之一——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总结国外学者有关于知识溢出路径包括知识型员工之间的流动、商贸往来、会议、技术交易和投资等[5-7],且知识溢出会产生区域内的模仿效应、交流效应、带动效应等正向经济效应,也可能造成区域内的“搭便车”行为和恶性竞争行为。国内学者有关于知识溢出路径的研究有:孙兆刚(2005)将知识溢出路径分为通过FDI、机器设备等特定知识载体为传导路径获得的知识溢出,通过商品流通这类不特定载体为对流路径获得的知识溢出,通过研发和干中学等辐射路径获得的知识溢出[8]。传导路径依赖于组织化的知识载体,对流路径依赖于非组织化的知识载体,辐射路径依赖于参与生产和消费的个体[11]。还有学者研究发现,知识溢出的传导过程是知识溢出的关键环节,知识溢出传导路径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关系、外部政策等[10]。毕克新和申楠(2016)对知识溢出路径没有具体的细分,而是将知识溢出的过程统称为传导路径,并总结归纳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知识溢出传导路径具体有研发合作、技术转化和产品流动[9]。

综上,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知识很容易被技术设备、商品和人才等知识载体对外传播,处于社会网络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内部个体很容易低成本或无成本获得网络内溢出的知识。肇庆毗邻广州、佛山,与国际都会的澳门同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湾区内部社会网络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使得肇庆可以低成本或无成本获得佛山、广州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合作过程中溢出的知识。

二、广州、佛山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溢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和广州-佛山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引领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大湾区的整体经济、社会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是大湾区联系和辐射内地的最佳桥梁和纽带,具有带动、引领和辐射周边地区文化建设、交通发展、战略定位等的作用。广州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交通枢纽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广州市对其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广州东、西、南、北站和广州站之间,白云国际机场与车站之间,北江、东江北干流、增江、沙湾水道等8条江河港口之间,车站与港口之间,机场与港口之间必有地铁或铁路相通。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运输经济理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性,此网络结构的完善不仅提高了运输的可达性,也降低了物流企业的成本,邻省和本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本省物流产生正向影响,提高物流技术和增大交通固定资产投入可有效提高物流产业效率[13]。广州市陆、水和空交通基础设施之间构建的立体交通网不仅降低了广州市的运输可达性,也降低了广州市物流企业成本。珠港澳大桥的通车,广州、珠海、澳门等航班密度的增加、港口的相互对接构建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使得广东省的运输可达性、物流企业成本更低。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资料可知,广州市近年来交通固定资产投入保持增长的态势,根据交通固定资产投入可有效提高物流产业效率知,广州市的物流产业效率也是逐年上涨,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国内贸易和对外经贸的持续增长上。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资料,国内贸易方面,2014-2018年广州市批发零售业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同时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也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对外经济贸易方面,2014-2018年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同时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也保持持续增长。

根据佛山市统计信息网数据知,2012-2018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且基数很大;2012-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也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且同比增长率不低于10%;虽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017年和2018年有略微下降,但2012-2018年总体保持增长,且同比增长率达到11%及以上;2012-2018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值同样呈增长态势,虽然同比增长率于2015年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但是之后又恢复上涨。2018年,佛山突破“万亿城市”的门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这个珠江口西岸的制造业重镇,借粤港澳大湾区之东风,在中国制造——佛山制造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应用推广。佛山智造、佛山创造的过程中溢出的知识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高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发展,也离不开FDI的持续增长,机器设备和FDI作为先进技术、高技术知识等的有效载体,它们承载的知识很容易在技术交流和合作中自然溢出[8]。

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博彩业更是世界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澳门既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城市,也是岭南文化在中国与世界传播的联系人,本地定居的葡语系居民更是澳门与葡语国家游客联系的宗源。自2011年澳门确立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城市定位以来,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议》,成立了联委会,澳门也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旅游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加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情游”旅游线等。但是,澳门建设旅游休闲中心的最大瓶颈是土地资源、休闲空间、人力资源和旅游服务的短缺[12]。2018年珠海横琴编制完成《橫琴与澳门“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同年港珠澳大桥通车,横琴通过提供土地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充当澳门旅游休闲产业的后联区,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过程中溢出的知识是干中学和联合研发是学习者通过直接观察和学习获得知识,而这类不需要通过知识媒介的知识溢出过程属于知识溢出的辐射过程。根据澳门统计年鉴数据知,香港和内地是澳门最大的两个客源市场,内地客源占澳门非本地客源市场约65%,而由广东陆路进入澳门的游客又占比约55%。根据地理距离的远近影响知识溢出的辐射作用强度知,香港、广州等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必将辐射澳门旅游产业,而且根据以上数据知,这种辐射作用强度大。

综上,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知识是:完善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对物流产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产业效率和商品流通速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知识是机器设备和FDI作为先进技术、高技术知识等的有效载体,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知识转移;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知识是干中学和联合研发能达到知识的外溢,学习者通过直接观察和学习获得溢出知识,而地理距离影响这类溢出知识的辐射作用强度。

三、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

(一)肇庆吸收广州国际大都市知识溢出过程

近年来肇庆城市定位主要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和珠三角辐射大西南、拓展“泛珠”经济腹地的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一区三带”的汇合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座与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相邻的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最近的城市,拥有全省通往西南地区最长的高速铁路、黄金西江水道和多条高速公路,且广佛肇地铁和佛肇高速、柳肇铁路和肇顺南城市轻轨纳入“十横八纵”建设规划。而早在2006年,由肇庆市政府委托,深圳综合开发研发院编写完成的《肇庆市“十一五”物流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文件确定了肇庆一区三带物流枢纽城市的定位。就目前而言,肇庆市各县市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除了大旺新区物流园区由于工业较发达,物流服务发展较好,广宁县和怀集县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有违当地主要产业的发展,德庆县的康州港码头建设定位也不对,封开县、鼎湖以及端州区的物流园区仍处于招商筹建中;高要市连接肇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陆路有广肇高速、321线等,连接珠海、香港、澳门、广西梧州、贵港等地的水路有高要港、禄步码头、金利码头等,但高要市并未形成集中的、规模的大型配送和物流中心;宇培肇庆四会物流园虽于2016年建立,但也一直处于招商引资中,并没有真正满足当地柑桔、荔枝等主要水果产业对物流的需求。

由于肇庆、广州既属于粤港澳大湾区,也属于广佛肇经济圈,同处于一大一小两个社会网络结构内,地理距离的临近性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的密切性使得广州建设国际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的经验知识易被肇庆吸收:完善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对物流产业有空间溢出效应。那么肇庆如何在没有空运的条件下完善其交通基础设施呢?抑或是能否在不增加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下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呢?据广州市和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知,2012-2018年,肇庆公路运输量和水路运输量都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长幅度有限,除2013年和2014年增长较快外,近年的增长都很缓慢。相比于广州市公路、水路运输量,肇庆不到十分之一。从肇庆陆、水运输量历年增长数据可知,肇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当前物流需求,但是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鉴于肇庆现有港口码头、高铁、车站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在当前规划不到位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进行定位、重新进行网络规划,实现大湾区与大西南的陆运、水运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建设的目标。根据完善的交通网能够实现对物流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知,肇庆陆运、水运交通网络体系的建立能实现降低肇庆市的运输可达性和降低肇庆市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此外,可直接从物流产业角度出发,吸收广州市物流技术知识实现自身物流产业的发展。根据知识溢出对流路径的内容,知识从存量高的单元流向存量低的单元,商品充当对流的质点,帮助实现知识的转移。如此,广州市高存量物流知识如何流向肇庆?鉴于肇庆各县市物流产业园区地块仍处于招商筹建的状态,这些物流产业园区可通过承接广州的部分物流业务,与广州市物流企业合作,以提供场地的形式和以广州市物流后联企业的身份吸收广州市先进的物流技术知识。而肇庆市政府作为溢出知识加速传播的催化剂,应当适时推出有利于肇庆物流产业与广州物流产业合作的相关政策,让广州物流产业转移更加顺畅,同时解决肇庆各县市目前物流产业园区闲置的状况。与此同时外,鉴于肇庆物流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肇庆市政府可通过培养肇庆各县市物流产业明星企业的方式,借助品牌企业培育,将广州物流产业溢出的新技术知识、新思想知识更快、更好地吸收,为其他物流企业起引领示范作用,进而推动肇庆整体物流产业的发展,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一区三带”的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二)肇庆吸收佛山创造、智造知识溢出过程

肇庆工业城市定位历经了以下演变: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未来广东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但肇庆市工业制造业实际情况表现为:工业发展一直较落后,这也是肇庆GDP垫底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肇庆市工业制造业门类已经很齐全,关键是缺乏主导产业,也就是说肇庆缺乏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产业和肇庆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一个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与物流产业的发展属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前者决定后者的发展水平,后者也会促进前者的发展。所以,肇庆物流产业要发展,将供给方制造业发展提上日程至关重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空间转移。而肇庆也确实实现了部分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如承接了顺德的打火机产业、佛山的陶瓷业、东莞的养殖业和深圳的造纸业。根据知识溢出传导路径知,知识存量高的企业或区域可以通过FDI、机器设备等特定知识载体,将高技术知识流向知识存量低的企業或区域。佛山和肇庆地理距离是最近的,且同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佛肇经济圈成员,也是珠江口西岸城市,借助两市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优势,肇庆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佛山引进机器设备,通过机器设备上固有的管理、组织和技能等知识溢出实现知识学习、消化和吸收。

此外,肇庆政府应加强引进FDI,因为外资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等知识溢出可使肇庆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生产技能等获得提升,进而促进肇庆经济增长。根据肇庆市和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知,佛山FDI增长率从2012年到2018年不低于15%,虽然2015年以后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增长态势,而肇庆的FDI增长值不足佛山1/3的情况下,其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大跌后趋于平稳。由于FDI能带来产业内的竞争溢出效应、模仿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也能带来产业间的前联效应和后联效应,还能带来本土社会知识积累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增长效应和影响外汇收支[8]。所以,肇庆要想发展其制造业不应该止步于当前的FDI,肇庆政府应该抓住有利的政策优势,加大对FDI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FDI加入肇庆,让其对肇庆本土制造业企业产生竞争效应、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并实现肇庆与外资企业的前联效应和后联效应,以达到“壮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目标。

(三)肇庆吸收澳门旅游业知识溢出过程

肇庆旅游城市定位历史演变: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融“山湖城江”为一体的美丽山水城市。肇庆过去很多年一直以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为主,但是工业发展的落后,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发展工作重心的转变,使得肇庆旅游业止步不前。由于知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个体或组织的知识总是向外扩散,其他个体或组织不需要通过知识媒介,直接观察和学习就能获得知识的过程属于知识溢出的辐射路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表现形式是联合研发和干中学。肇庆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肇经济圈,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城市,加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带一路”等相关合作政策的支持。肇庆既能受益于湾内城市如广州、香港、澳门等辐射出的旅游业知识,也能受益于广西、云南等“一带一路”省份相关旅游城市辐射出的旅游知识。能不能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吸收粤港澳旅游业发展的精髓,实现与大西南旅游产业的对接,是肇庆突破旅游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下面以肇庆吸收澳门旅游业溢出知识为例,展示联合研发和干中学的知识吸收过程。

肇庆要实现高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精品地建设,澳门要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两个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使得澳门旅游产业知识溢出辐射作用强度不够。澳门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土地面积只有32.8平方公里,为了更好地承担国际化城市的重任,2009年,经中央批准,澳门实现首个文教飞地模式:将澳门大学新校区建于邻近的珠海横琴岛上,占地面积是老校区的20倍,由澳门全权管理。根据梯度转移理论,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采取“飞地经济”模式,选择欠发达城市作为“飞入地”进行产业延伸和转移,可以带动两个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鉴于澳门旅游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采用旅游飞地模式,将澳门休闲旅游和肇庆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完美结合,肇庆提供场地,引进澳门部分酒店、娱乐和购物设施,既解决了澳门旅游供资源、服务给不足的瓶颈问题,也实现了澳门游客和旅游服务技术的引进,进而推动肇庆旅游业的发展。澳门部分酒店、娱乐和购物设施等的入驻,其旅游服务溢出的知识主要通过本地人才的直接观察和学习获得,抑或者通过与澳门旅游相关人才的联合研发获得。肇庆作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其旅游业的发展与大西南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一是肇庆建设一区三带物流枢纽方面。肇庆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建设一区三带物流枢纽,可以借鉴广州经验,不断完善其陆、水交通网建设,同时通过培养物流产业明星企业的方式实现物流技术知识、物流新思想地更好吸收并达到带动和引领其他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一过程中,既是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交通枢纽大都市知识溢出的对流过程,也是肇庆吸收广州溢出知识的过程。

二是肇庆发展工业制造业方面。肇庆工业制造业一直低迷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和高技术知识。由于机器设备和FDI的引进能更快速获得外部的高技术知识和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所以肇庆要想进入肇庆制造,可以借鉴佛山经验。这里的佛山经验和肇庆学习就是佛山制造业知识溢出的传导过程。同时,肇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和肇庆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即工业制造业发展速度越快,物流产业发展也将随之加快。

三是肇庆建设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精品地方面。肇庆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在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工业,旅游资金投入稳定的情况下,旅游局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吸收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对湾区内城市辐射出的旅游知识。善于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带一路”等政策对肇庆吸收旅游知识的支持,采用旅游飞地模式,在干中学和联合研发中获得澳门旅游业发展溢出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洪超,唐建宁.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挑战与策略研究[J].广东经济,2018(07).

[2]刘璟.肇庆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路径[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8(09).

[3]郭璇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发展路径[J].税务与经济,2018(02).

[4]丁孝智.城市定位的逻辑——兼论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城市定位问题[J].肇庆学院学报,2018(06).

[5]Greunz. L . , Geograph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Knowledge Spillovers European Regions[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3(04).

[6]Davis Colin R.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occupational choice in a model of free trade 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9(05).

[7]Cummings Jeffery L. and Bing-sheng Teng. 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20).

[8]孫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9]毕克新和申楠.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知识溢出的传导机制[J].学术交流,2016(04).

[10]刘满凤,唐厚兴.基于社会网络模型的知识溢出传导过程研究[J].当代财经,2010(05).

[11]赵云.高速铁路对区域知识溢出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估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7.

[12]杨道匡.澳门建设旅游休闲中心相关问题探讨[J].港澳研究,2016(01).

[13]刘瑞娟,王建伟和黄泽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与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06).

猜你喜欢

肇庆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