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垮掉的一代”中的“垮掉”内涵探析

2019-11-15季静静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内涵

季静静

摘要:“垮掉的一代”是指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非常活跃的一个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洋溢的各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界争相讨论的热点。本文中,笔者侧重探究“垮掉”一词的社会文化涵义,并期待通过这些分析彰显“垮掉的一代”各种疯狂行为背后的本真追求。

关键词:垮掉的一代;垮掉;内涵

一、“垮掉的一代”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美国经济在战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城郊开始大量出现由简易房构成的新型社区。凯鲁亚克曾在《达摩流浪汉》中把这些房子成为“没有个性的房子”。另外一个方面,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从1946年到1955年的十年间,美国的汽车产量增加了两倍,小说《在路上》就大量描写了汽车在美国公路上疾驰的情况,反映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繁荣。与此同时,电视技术的普及使得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到一九六○年前后,美国大约三分之四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机,美国人当时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达到了4到5个小时。杰克·凯鲁亚克曾经在小说《达摩流浪汉》中把电视机叫做“大独眼”,他认为由于电视的出现让大家每天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思考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从而使得个体趋同,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主流社会奉行一致顺从的主流价值文化,使得当时的美国青年极度压抑和精神崩溃。“垮掉的一代”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垮掉的一代”人物

“垮掉的一代”指的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在美国出现的一批“垮掉”派作家,以及“垮掉”派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垮掉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核心成员包括凯鲁亚克,金斯伯格和巴勒斯。这三个著名的垮掉派作家均来自美国东部的纽约以及周边地区,三个人在一九四四年开始在纽约聚集,他们的聚集标志着垮掉派核心圈的形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是文学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垮掉派文学作品。他们用自己的文学作品书写着对那个压抑的时代的强烈的不满。

凯鲁亚克的小说大多数如实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突出“个人”及“个性”,个人层面的忏悔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路上》,小说本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其中饱含着那些生活在混乱时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復杂的内心情感:迷惘,寻觅,失望,短暂的亢奋,长久的悲伤,而始终存在的,还有永恒的忏悔。当然,仅这部小说中所包含的忏悔意识,也是复杂的。

金斯伯格既是诗人又是垮掉派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常常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曾公然叫喊:别把疯狂藏起来。他说撰写的那些用于发泄痛苦或者表达狂欢的诗作,给当时的美国诗坛以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使社会上的读者们感到瞠目结舌。一九七三年,金斯伯格作为了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不久又凭借其文学成就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

作为“垮掉派”作家中的又一名大将巴勒斯在1953以笔名“威廉·李”出版小说“瘾君子”,这是巴勒斯进军文学界的第一部小说。巴勒斯的代表作《赤裸的午餐》是他的第二部小说,小说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地狱一般的场景,在一个叫做区际城的地方,各种势力之间冲突不断。人们生活在一个近似疯狂的环境中,到处充满敌对和控制。

三、“垮掉”的内涵

“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在文学作品形式虽千差万别,但他们表现的主题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垮掉”。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中所描写的故事主人公迪恩,以及《达摩流浪汉》中的人物贾菲都是垮掉人物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叛逆不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且也可以清晰的窥见他们内在的精神追求。一九四八年,凯鲁亚克跟他的朋友霍尔姆斯描述了他眼中的垮掉的含义,他说:“我们就是一群生活在地下的人,他们过着一种“垮掉”似的生活,我们毫无掩饰的直面生活,直面自我,因为我们最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我们只是厌倦主流社会的形式主义和虚伪的社会规范。我们不愿意假装,我们想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去做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凯鲁亚克认为,“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就是“直面生活,直面自我”,而他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就是不愿意与虚伪的主流价值观同流合污。

“垮掉”的第二层含义是节拍,节奏和韵律。“垮掉的一代”喜欢爵士乐,也曾有人把垮掉的一代称为“敲打的一代”。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创作的理念和技巧,甚至是作品的主题都受到了爵士乐的深渊影响,尤其是波普爵士乐。“垮掉的一代”由于厌倦主流的价值观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在神性光芒的指引下开始他们在路上的人生之路,他们跟随着它的节拍行走,也就是跟随自己的节拍,这些持续不断的节拍,敲击着走向整个世界。这就是生命的脉搏和自然的节奏,凯鲁亚克曾经说过,倾听你内心的声音,那些生命的节奏就是一切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韵律。

垮掉的第三层含义就是至福。所谓至福也就是指天主教中的至福,或称真福直观。这指的是一种灵魂的超越,一种可以进入永恒体验的境界,在垮掉的一代的作品中,他们孜孜以求的都是这种至福的体验。而垮掉的一代的三重含义并不是各自分离的,而是一个彼此关联的统一体,他们体现的就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追求。

“垮掉”一词的内涵是极其的丰富,它既能表现出“垮掉的一代”所生存时代的困境,又能够体现他们所践行的极端生活方式,同时还能表达出他们通过这种极端生活方式所进行的精神追求。“垮掉”一词也就是“垮掉的一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垮掉”一词所代表的丰富含义体现了“垮掉的一代”的本真追求,首先需要讨论的就是“垮掉的一代”的反叛性,这种反叛本质上是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垮掉派文学作品中的所描述的垮掉的生活方式中,处处体现了主人公对社会底层人和边缘人的认同,不仅如此,他们还痴迷于东方的禅宗和爵士乐,“垮掉的一代”所反叛的不仅是中产阶级的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还有那一套所谓的标准的,既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和规范。他们所发出的“嚎叫”是在表达那个机械文明社会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残杀的不满和抗议。“垮掉的一代”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十分绝望的时代,他们清楚的看到了主流价值观中充斥着的各种虚伪,但是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寄托的东西,他们的精神世界便是无处安放,唯一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便是身体,所以他们就在用身体的狂欢来感受生命的真实,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身体便成为了他们反叛的一种武器和工具。“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中不仅有反叛,还有他们对信仰的渴求,他们流浪,放纵,跟随佛教和禅宗,表现的除了反叛之外还有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他们在各种虚无的生活方式中追求信仰探索真理,他们尽力去寻找生命的价值,探索生命的一切可能,期待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

“垮掉的一代”其实只不过是一场个人行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社团组织,也没有所谓的活动纲领,更没有自己所谓的出版物,因此他们其实不能算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运动,更不能把它归为社会文化运动。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文楚安.“垮掉的一代”及其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内涵
丰收节,读懂“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争鸣与思辨:“一般应当”内涵的理性认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由“文化内涵”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