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狮吼记》中的喜剧性元素研究

2019-11-15宋美琪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形象喜剧

宋美琪

摘要:《狮吼记》是一部古典喜剧作品,其题材新颖,情节建构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旨在惩悍妇、振夫纲,作品的喜剧色彩颇为浓厚。

关键词:惧内;形象;喜剧

《狮吼记》为明代作家汪廷讷所作,共三十出,以文人记载的陈氏惧内的事迹为源头,加以艺术手法创作出了此部作品。后经世人不断编演,在戏曲界传演至今,甚至现今的影视界,依然有不少“狮吼”类作品,可谓影响深远。

如今关于《狮吼记》的研究繁多,经整理可分为如下几大类:本事源流研究、特定版本研究、人物形象研究等研究。其中人物形象研究相较其他研究最为丰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柳氏的悍妇形象与其产生的原因。

柳氏被贴上“悍妇”、“妒妇”的标签已久,给人的印象是粗俗、彪悍的妇女形象,其实不然,“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作者这样描述柳氏,她不仅貌美还体贴明事理,在陈季常提到上京之事时,她虽然担心丈夫拈花惹草,但是面对丈夫求官,奔前程这一大事,她还是选择去成全丈夫。她深爱着丈夫,不愿与人分享,在面对丈夫的寻花问柳,不像寻常女子独自伤心落泪,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骨子里有着专一的爱情观,但在得知丈夫还有“变羊”的可能时,她却选择退步,哪怕自身十分难过也允许丈夫纳妾。她还富有才情,苏轼看不过陈季常被责罚责问柳氏,柳氏还能引经据典,与之争辩。作者塑造的柳氏这一圆形人物,她的性格特点即使被象征性的标签所覆盖,但也难掩其风采。

而作家汪廷讷也将陈季常塑造成一个立体饱满的形象。除惧内之外,其一,陈季常爱游乐;在第二出中陈季常就要借拜见吕著公之名,实则去游乐一番;随后友人苏轼相邀,冒着被责打的风险也要与友同游。其二、风流;先有上京之时的花天酒地、后与友人携妓同游,冒着风险外出幽会,被发现后又“变羊”吓唬柳氏,只为让她同意纳妾一事,这处处都显露出他的风流。其三;有情义;柳氏因陈季常纳妾一事昏倒在地时,陈季常慌乱的扶着妻子并且抱着柳氏大哭,随后听苏轼说佛印可以救柳氏还拜托苏轼帮他去求,平日里最期望的就是摆脱柳氏,可当柳氏出事时,他却是最心急的一个,可见他虽然风流但却对妻子仍有情义。其四,爱面子,在友人调侃其惧内之时,还强调自己是真男子、烈丈夫,说柳氏见了他便战战兢兢的,不愿在友人面前落了面子。其五、有男女平等的意识;我认为他之所以惧内,并不是因为真的害怕妻子,而是因为他对妻子的那份愧疚之心,他内心已然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内心对妻子心生愧疚,他才甘愿被妻子责打,承受柳氏的“河东狮吼”。正是这种多样性与矛盾性才显得陈季常这一人物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加剧着柳氏的性格变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除此之外,《狮吼记》作为经典的喜剧作品,其喜剧性不言而喻,喜剧技巧的使用也区别于一般作品,下面将从几方面对《狮吼记》的喜剧性进行分析。

首先是喜剧技巧的使用,许多经典的喜剧作品都擅用的误会、巧合等技巧来等营造喜剧效果,例如《风筝误》中就充分的利用了误会与巧合,用名字谐音制造出误会引发喜剧性,但是《狮吼记》却另辟蹊径,首先是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作为喜剧原点,充分发挥柳氏与陈季常性格中的喜剧因子,不论是柳氏夸张的“河东狮吼”行为,抑或是陈季常懦弱风流的设置都彰显出浓厚的喜剧色彩。其次是剧中的人物关系设置,柳氏对应陈季常,柳氏跋扈,陳季常往往被责骂,这便产生了夫妻二人之间的喜剧性。柳氏对应苏轼时,苏轼搬出伦理道德来争辩,柳氏表面依旧强势但实则被压制,二人的关系便产生另一种风格的喜剧性。陈季常对应苏轼时,苏轼对于陈季常的调笑与讽刺,陈季常好面子的嘴硬式反驳,都产生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狮吼记》中的科诨也值得关注,科,是指令人发笑的动作,诨则是指令人发笑的语言,二者共同作用于戏剧,也是众多戏剧题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喜剧题材作品中更是独树一帜,《狮吼记》其中的科诨可分为两类,一是雅科诨,多用于友人苏轼调笑陈季常时,二是俗科诨,例如陈季常被柳氏责打之时,他说“奶奶,打我是小事。你方才养成的指甲,恐被抓伤,吾罪越重”,诸如此类的俗科诨是营造喜剧性的主力。而柳氏惩戒陈季常时便会较多的涉及到打斗科诨、嘴硬科诨、喷嚏科诨等,这也是《狮吼记》舞台演出时的喜剧技巧。科诨恰到好处的使用增添了语言及行为的喜剧性,在演出之时这种喜剧效果更甚。

《狮吼记》不仅题材新颖,喜剧性展现也区别于其他喜剧,还塑造出陈季常与柳氏这样经典的喜剧人物,是我国古典喜剧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明]汪廷讷.狮吼记·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2.

[2]张蕾.《狮吼记》情节源流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张蕾.《狮吼记》本事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

[4]梁新荣.夫纲社会中的另类女子——论《狮吼记》中柳氏形象[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5]曹炳建.读古典喜剧《狮吼记》[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6).

[6]杨今才.别开生面的喜剧佳作——谈古典喜剧《狮吼记》[J].戏剧文学,1998(08).

猜你喜欢

形象喜剧
喜剧大师
喜剧大师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