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微历史、 微思考、
2019-11-15
1.陈光权是涠洲岛民,岛上人大都以捕鱼为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要紧急返港避险。但涠洲岛东边没有港口,西边最近的港口也有几十公里远,根本躲避不及。于是,陈光权便有了建立港湾的想法。说干就干,一头牛、一根铁杵、一副手套,他当起了现实版“愚公”。能用的石料用完了,就四处寻找建筑废料,修好的堤坝被冲垮了,就重新来过。由于长期搬重石,陈光权经常咬紧牙关,引起牙齿松散。有人问他值得吗?他说:“值得啊,牙齿咬掉了我都不怨。”30多年的努力,“马拉港”终于诞生了。愚公移山,移的就是一份坚持。
2.“你知道,我是一个‘怪人。”“怪人”叫乔治,他49岁穿上跑鞋,67岁参加了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今年他99岁,仍坚持每周到山上长跑。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其他老年人加入跑团,他领导的马拉松接力队中,最年轻的跑者最近刚满67岁。去年,98岁的他第13次完成了华盛顿山公路赛,跑完了一条长达12.2公里的公路。当他回到起跑区,激动的人们给了他长达一分钟的起立鼓掌。“你将继续前进,对吗?”主持人问。“我会试试。”人群中,一位妈妈指着乔治,告诉自己的小女儿,“你知道那是谁吗?那是传奇。”
3.陨石是茫茫宇宙带给人类的厚礼,而陨石猎人,就是专门去捕获陨石的爱好者。赵宇贤自从2009年走上“猎陨”之路,十多年来,不断在野外搜寻陨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因为陨石稀少,找陨石一直是件十分艰苦的工作。有次他和队友在沙漠里徒步走了三天,才在起沙尘暴之前发现了一块陨石。猎陨圈有这样一句话,“十次猎陨九次空”,虽然时常空手而归,但对于赵宇贤和他的队友而言,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次不成功,总会有下次”,他们将永远怀抱希望,永远走在路上。
1.@许厚全: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赐建王府。某日出门时,郭嘱咐筑墙工匠:“好筑此墙,勿令不牢!”工匠回答说:“几十年来,京城达官家的墙都是在下所筑,从来只见主人改换,而墙依旧完好。”郭听后“怆然动容”,当即上朝坚决向皇帝请求告老还乡。人有荣宠盛衰,岂如物之坚牢?炙手可热時保持清醒很重要。
2.水如许:唐代吏部尚书唐俭因下棋触怒太宗,被贬为地方官。太宗余怒未息,又想让尉迟敬德指控唐俭有怨言,以便找借口杀了他。次日,当庭对质,敬德连连否认。太宗气得将手中玉珽摔碎,袖子一甩,进了内宫。过后,太宗开宴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并当众表彰敬德所为有“三利三益”:唐俭免于枉死、自己免于枉杀、敬德免于曲从,此为三利;自己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此为三益。即使尊贵如皇帝,也不过是凡人一个。而凡人都是有脾气的。但事情过后,能恢复理性,认清是非,就不失为一代明君。
1.@余秀华:一年里,秋天是最具植物性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多半是动物性的,只有老了,才从灵魂里生长出植物的根须。有了植物性,大地从容,生命也从容了:一个枝条垂到地面,不过是弯曲起来重新向上;一个人跌倒了,不过是爬起来,继续走路。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好坏,善待便是。所谓善待,就是你跌倒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看四周有没有拉你的人,而是已经用这个观察的时间爬了起来。
2.@柯云路:自由是感觉不到的。这就是深刻的格言。感觉不到的就是“无”,就是无为。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不自由。当我们说自由时,说自在时,是因为我们还感觉到不自由、不自在。或者,起码是我们曾感觉到过不自由、不自在。感觉到自由了、自在了,那是因为还残存着些微的不自由、不自在,至少还有着不自由、不自在的记忆。其实,即使我们只是记着过去曾有的不自由、不自在,那么,它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真正的自由,就是彻底的“无”,就是连过去的不自由,也毫无印象。
3.@赵宽宏:夏季来临,“大树被风连根拔起”的新闻也多了起来。大树被连根拔起,被拔起的树真的很大,但树根却小巧秀气,与树不成比例。树大应该根深,根深了就不易被拔起。原来,这些树自山野来城里安身不久,根基尚浅。这些大树若是安守故土,大概不会遭此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