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的疗效评价分析
2019-11-15郭莉莉朱丽丽侯羽宇周德兴王安明李绍东
郭莉莉 朱丽丽 侯羽宇 周德兴 王安明 李绍东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为超过6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患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常采用强化化疗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约有60%者会完全治愈,其也是少数用化疗可完全缓解的1种恶性肿瘤[1]。恶性淋巴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B超或CT,多数用来观看病灶大小、位置及病灶图像,以用来分析治疗效果,其多用形态学改变诊断淋巴瘤,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PET/CT于2000年引入我国,其是1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将CT高分辨率及PET代谢结合起来,具有解剖显像及功能显像双重优点,可通过解剖形态进行功能、代谢显像,动态、定量的观察代谢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2]。18F-FDG(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是PET检查最常用的示踪剂,临床上常用18F-FDG PET/CT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判断临床效果[3]。目前约有4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会有复发,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即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对患者在治疗中期(治疗3~4周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确定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在临床上非常重要[4]。本文采用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的中期疗效进行判断,以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均为初诊,在化疗3~4个周期后行PET/CT检查,均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均无明显的化疗禁忌症;排除既往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有其他肿瘤病史者、有器官移植史者、确诊后放弃治疗者、有重要脏器损伤不能完成治疗者及失访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患者经PET/CT诊断后采用Deauville五分法,分为阴性组(39例)与阳性组(14例),即阴性组,Deauville评分为1~3分,淋巴结病灶与结外病灶消失;阳性组的Deauville评分为4~5分,淋巴结异常肿大或结外出现受累病变。阴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2.8±10.8)岁,化疗中期的肿瘤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3例、4例、15例、17例;阳性组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4±11.6)岁;化疗中期的肿瘤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1例、2例、5例、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给予600 mg/m2美罗华静脉滴注,之后第2天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800 mg/m2,静脉滴注,d1;表阿霉素 70 mg/m2,静脉滴注,d1;长春地辛针4 mg静脉推注,d1;强的松片90 mg,口服,d1~5。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治疗后所有患者行全身PET/CT检查,并根据PET/CT结果评价患者疗效。
显像剂18F-FDG购自南京安迪科公司,放化纯>95%,显像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TM PET/CT 690 Elite显像仪。显像方法:先确认显像仪处于正常状态,使用的18F-FDG性能合格。所有患者禁食4~6 h后,根据患者体质量静脉注射18F-FDG(0.12~0.2 mCi/kg),注射后静卧1 h,待患者排尿后进行PET/CT显像,按照2~3 min/床从头顶至大腿上段1/3进行三维扫描,CT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100~250 mA,电压 120 kv,管单圈旋转时间为0.8 s/周,层厚为3.75 mm,螺距为1.5∶1,扫描时间控制在30 s内。所有患者的图像处理采用GE公司Advantage Workstation 4.5图像处理工作站,并根据PET/CT结果,选取位置表浅、代谢高的淋巴结或局部肿块行穿刺病理学检查,个别患者腹内肿块或脾大,未见表浅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行手术切取以进行活检。所有PET/CT图像均由两位核医学医师共同进行阅片,选择目测代谢最高的病灶,对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进行测量,治疗中期再对患者同一部位的SUVmax进行测量,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的SUVmax(qSUVmax)、化疗中期的SUVmax(zSUVmax)及化疗前及化疗中期的SUVmax差(ΔSUVmax);化疗后,计算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判断患者的临床分期,化疗后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侵及1个淋巴结区或侵及1个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为Ⅰ期;位于横膈一侧,侵及两个或更多淋巴结区为Ⅱ期;受侵犯的淋巴结区在横膈的两侧或外加局限侵犯1个结外器官或部位为Ⅲ期;弥漫性或播散性侵犯1个或更多结外器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侵犯为Ⅳ期),并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中期无进展生存期(PFS);PFS是从疾病诊断到首次发现疾病复发、进展、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随访截止2018年8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qSUVmax、zSUVmax及ΔSUVmax对比
两组qSUVmax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zSUVmax低于化疗前(P<0.05),且阴性组zSUVmax低于阳性组,ΔSUVmax高于阳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qSUVmax、zSUVmax及ΔSUVmax对比
2.2 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及分期
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为96.2%(51/53),18F-FDG 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为94.3%(50/53),其中3例患者的化疗后分期不一致,1例临床分期为Ⅱ期,18F-FDG PET/CT分期为Ⅳ期;2例临床分期为Ⅲ期,18F-FDG PET/CT分期为Ⅳ期。
2.3 分析两组患者的中期PFS
治疗中期,显影阴性组3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中位随访14(9~18)个月出现疾病的进展或复发,有2例患者随访16、18个月后死亡,PET/CT的阴性预测值76.92%(30/39);显影阳性组1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中位随访10(6~15)个月出现疾病的进展或复发,有2例患者随访13、14个月后死亡,PET/CT的阴性预测值为50.00%(7/14);阴性组与阳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6.3±3.65)个月、(28.14±4.01)个月,阴性组中期PFS优于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10.417,P<0.001)。
3 讨论
淋巴瘤是发源于全身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1种血液的恶性肿瘤,其首发临床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期间会出现肝、脾肿大,若病变发展则会出现贫血、发热及恶变[5]。根据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是1种恶性侵袭性的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在亚洲国家中超过40%,在中国人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5.8%[7]。而18F-FDG PET/CT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全身显像,将疾病对全身的累积情况显示出来,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分期,而准确分期可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同时其可反应肿瘤治疗后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全面的对化疗中期的疗效进行评价[8]。因此本文分析了18F-FDG PET/CT对5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的中期疗效、分期、无进展生存期等进行了判断。
肿瘤细胞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异常分裂,且常伴对邻近组织(如血管壁及淋巴管壁)的侵蚀造成转移,此类生物行为需要旺盛的能量代谢支持,而局部葡萄糖代谢多通过肿瘤组织中的浓聚程度体现[9];同时细胞分裂消耗能量,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有进展时,肿瘤细胞会增殖迅速,此时葡萄糖的代谢多于正常组织,肿瘤细胞分裂越多,葡萄糖代谢能量越强[10]。SUV为病灶的比活度与全身平均比活度比,是FDG的标准化摄取值,也是PET/CT中的1个半定量判断指标,具有易计算、无创的优点,可反映组织中葡萄糖的代谢程度[11]。一般情况下,治疗有效时,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能力降低,SUVmax降低,若无效时,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能力增强,SUVmax上升。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常有微小病灶残留,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化疗的反应会持续存在,此类微小病灶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消失,因此用治疗前及治疗中期的SUVmax差值表示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变化趋势较为有效[12]。本文结果表明,两组qSUVmax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zSUVmax明显低于化疗前,且阴性组zSUVmax明显低于阳性组,ΔSUVmax明显高于阳性组,说明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果。表明18F-FDG PET/CT可用于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判断。
本文结果表明,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为96.2%,18F-FDG 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为94.3%。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诊断一致性较高,主要是由于以往采用对疾病的分期采用CT、B超、体格检查、骨髓穿刺、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判断,但常由于检查不够造成漏诊,且会对早期局限性病灶、小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PET/CT可以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无症状的隐匿病灶,且其可以对CT可疑或正常淋巴结是否为活性肿瘤组织进行判断,从而提高准确性,且可对化疗中期肿瘤分期进行判断[13-14]。本研究也显示,阴性组中期PFS优于阳性组,说明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前期的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化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18F-FDG不是肿瘤的1个特异性示踪剂,只能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水平,对其他可能引起葡萄糖代谢改变的病变(如炎性肿块、结核肉芽肿)及一些高代谢的良性病变均可引起,因此临床有待研发特异性高、且能完全性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异性的示踪剂。综上所述,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的疗效评价、分期诊断及无进展生存期预测均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