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白蛋白血症与肺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019-11-15申秋菊薛亚妮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白蛋白血症血浆

申秋菊 薛亚妮

肺癌是1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仅次于心脏病和卒中,是世界第3位导致死亡的疾病[1]。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血、胸痛、发热,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也可引起阻塞性肺部炎症[2]。在该病的发病中晚期,机体蛋白的代谢发生异常,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可导致体重下降和骨骼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5]。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浆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担负着运输、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主要生理功能[6-7]。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浆白蛋白浓度≤35 g/l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也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呈负相关性[8-9],不过目前其与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还无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了低白蛋白血症与肺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明确肺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病例检索系统,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诊治的84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具有手术临床资料;入院前1个月内未进行手术、放疗及化疗;具有完整病历资料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年龄20~80岁;术前经胸片、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术后病理等综合诊断为肺癌;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患。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疾患;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术前、术后输注白蛋白患者;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白蛋白值将84例患者分为2组:低白蛋白血症组(白蛋白≤35 g/l)44例、白蛋白正常组(白蛋白>35 g/l)40例。

1.2 临床资料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术前白蛋白、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病变大小、组织学分化、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糖尿病、淋巴结转移等。

1.3 死亡调查

采用电话随访与复查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死亡与生存情况,调查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1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病变大小、组织学分化、手术方式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白蛋白血症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糖尿病、淋巴结转移与白蛋白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预后生存情况

随访至2018年8月,84例患者中生存76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9.5%。其中低白蛋白血症组死亡7例,正常组死亡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37)。

2.3 相关性分析

在84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与肺癌患者的术后引流量(γ=-0.433,P=0.007)、糖尿病(γ=-0.562,P=0.000)、淋巴结转移(γ=-0.395,P=0.012)、死亡(γ=-0.611,P=0.000)均有显著相关性。

2.4 影响因素分析

以患者的预后死亡作为因变量,以调查的资料作为自变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淋巴结转移、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多因素分析(n=84)

3 讨论

当前我国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正迅猛增长,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不过具体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10]。肺癌的早中期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偏低,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现象比较常见[11]。手术为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唯一的根治性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后容易复发,且手术创伤也有一定的应激作用,因此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2]。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占人体血浆蛋白总量的50%左右,其作为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载体,可发挥营养作用,也可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13]。白蛋白的半衰期在20 d左右,血管内白蛋白量占全身储存的30%左右,而每天的降解量约占体内白蛋白总量的4%。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白蛋白在肝细胞的内质网合成之后,然后转运到肝外并贮存于血管外空间[14]。传统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主要是因为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肿瘤消耗增加,患者食欲下降、蛋白摄入不足等造成,但是纠正营养,改善体重、氮平衡等指标后,有时也很难逆转低白蛋白血症状态[15-16]。本研究显示低白蛋白血症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糖尿病、淋巴结转移与白蛋白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病变大小、组织学分化、手术方式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间接反映了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情况相关。当前也有研究认为结直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与肿瘤特征、体积大小及分期等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发生应激创伤等有关,白蛋白的浓度减少主要原因不是白蛋白合成障碍,而是白蛋白的降解加速[17-18]。

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液黏度增高,加重微循环障碍,也使得大量液体通过毛细血管转移并潴留于组织间隙,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抗体合成需要的酶减少,使得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增加死亡几率[19]。相关研究表明在重症患者中可出现血清白蛋白的下降,低蛋白血症已经独立成为重症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危险因素[20]。本研究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与肺癌患者的术后引流量、糖尿病、淋巴结转移、死亡有显著相关性(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淋巴结转移、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前也有研究显示低蛋白血症的发生会严重损害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患者贫血、严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也与患者的病死率有密切关系[21-22]。淋巴结转移、糖尿病也会增强患者对于手术的应激作用,产生机体的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增加死亡的几率[23-24]。不过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样本量不大,且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收集的资料还不完善,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肺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比较常见,与患者术后引流量、糖尿病、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也是导致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白蛋白血症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