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江苏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分析①
——以江苏制造业为例

2019-11-15南京晓庄学院郭佳俊赵玉阁梁晶

中国商论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产性价值链竞争力

南京晓庄学院 郭佳俊 赵玉阁 梁晶

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正在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江苏省是中国的工业大省。加入WTO后,江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正在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以创新型加工制造发展。江苏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推动江苏制造业“走出去”。

1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

全球价值链与一个商品或一种服务的生产到最终营销服务的任一环节都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组织,涉及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以及营销服务等环节。

1.1 设计研发环节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制造业科技人才的培育推动产业升级。2017年,江苏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77290人。其中,大部分是教师占比2/3,其他技术人员则较少,同时,与江苏省总的就业人数相比,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仍然并不多,只有总就业人数的0.16%。因此,江苏制造业科技人才不充足。

科技的投入通过产出来体现其投入是否具有意义。新产品得以问世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在生产前对其人、财、物的投入。工业新产品的产出,才最能体现其生产力以及科研的有效性。根据统计结果,2017年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新产品投入产出比仅为0.08,说明江苏技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仍需进一步发挥产品研发投入。

1.2 加工制造环节

由于2015年多个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的泡沫,国际环境不稳定,江苏制造业产值也有所下降。但是,制造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加工制造环节中,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对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江苏近年来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形成了技术溢出效应。2016年底,江苏省发布对外贸易“优进优出”行动计划,鼓励扩展海外市场,加快国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从而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增长。

1.3 营销服务环节

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是对外贸易大省,但并非品牌强省。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品牌创新不容小觑,近年来,江苏省也在不断加强品牌创新。2018年,全省商标注册量达31.6万件,同比增长98.21%,其中平均一万户企业的有效注册商标量达2814件,增长18.78%,专利成果优异。但是,像广东华为、浙江阿里巴巴这样享誉世界的企业,江苏很是缺乏。

江苏制造业主要是劳动以及资金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发展空间小,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拥有研发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及营销服务的先进经验。由于缺少自主品牌或品牌优势不明显,江苏未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市场经验不足,使得在营销服务环节受到国外先进跨国企业的控制,难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2 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变量

回归分析中主要有以下变量构成。

一是被解释变量。本文将建立两个模型,分别针对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从出口与进口两方面来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故被解释变量为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额(X)和进口额(M)。

二是解释变量。本文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从4个方面选取解释变量。用江苏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程度(RD)来反映生产要素方面;用人均GDP(RJGDP)来反映人们的需求状况;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FWY)来反映相关及支持产业的状况;用制造业企业规模(QYGM)来反映企业的战略结构以及竞争。

2.1.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选取1999—2017年江苏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或经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而得。

2.1.3 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筛选,构建出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式(1)为出口额模型,式(2)为进口额模型。

2.2 回归分析结果

2.2.1 回归结果

建立模型后,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回归结果

2.2.2 回归模型的检验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模型(1)中,F=630.36>F0.05(4,14)=3.11,故模型(1)总体是显著的,即研发程度、人均GDP、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比例以及企业规模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的共同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同理,在模型(2)中,总体也是显著的。

(3)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从单个因素的影响来看,在出口模型中,研发程度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江苏企业对研发投入所占比例较少,所以转化为制造业竞争力的转化率较低,从研发投入到转化为技术,再应用到企业生产加工制造和营销环节的周期较长,因此,不能迅速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明显的影响。人均GDP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对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性非常高,企业规模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但显著性没有前两者高。在进口模型中,研发程度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江苏工业制成品进口额较为显著;人均GDP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进口额是相当显著的,企业规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对进口额的显著性介于中间。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虽为显著,但呈现负向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许多商品与服务的差异较小,江苏许多商品与服务趋同发展,缺乏核心的服务能力,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长期以来,阻碍了制造业效率甚至是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本例中并未显示出正向的积极拉动作用。

(4)回归残差检验。根据怀特检验,在出口模型中,输出的概率值(p值)为0.347>0.05,则接受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认为出口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在进口模型中,p值为0.403,亦认为进口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根据DW检验,在出口模型中,du=1.68≤DW=1.837≤4-du=2.32,则可以认为出口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进口模型中,du=1.68≤DW=1.989≤4-du=2.32,亦不存在自相关性。

2.2.3 回归方程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回归方程:

2.3 实证分析小结

由以上的研究分析可知,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江苏制造业处于不断发展提升的阶段。通过钻石模型,四个要素的实证回归分析,可知人均GDP、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规模均对制造业进出口有显著影响,研发程度对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越高,进口额越低,则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国际竞争力水平就越高。江苏制造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遥遥领先,就必须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因素出发,共同发挥拉动作用,推动江苏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国际竞争力有效提高,分工地位快速攀升。

3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提升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生产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1.1 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能力

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江苏应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集生产、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将推进技术创新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积极承接国外技术转移与技术外溢。

3.1.2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产业优势,转向利用高新技术来带动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政府应制订正确的人才培养政策,确定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符的方针,增加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有效融合来最大限度地使用好人才,对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的人才进行奖励,提供宽松、舒适、高效的科研环境,消除科技人才流动的区域和产业障碍,提供制度保障,吸引高科技人才到江苏定居。

3.2 需求条件: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

3.2.1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国内消费

国内需求结构的提高,可以带动产业升级与转型。政府通过行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引导国内消费者购买本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对于购买本国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使得消费者从购买国外产品转向本土产品,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对制造业产品消费的提升,推动国际竞争力提高。

3.2.2 开拓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国内外市场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完善国内外的市场调研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过去的“以价取胜”逐步转向为“以质取胜”。充分利用优秀的技术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能力,努力实现产品技术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和惯例,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手段。

3.3 相关和支持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3.3.1 支持产业链企业,重点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产业同盟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供应链甚至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政府需要促进企业的不同部门间以及不同企业间的共同发展,需要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发展,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

3.3.2 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与互补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所依赖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等主要来自于生产性服务对其的中间投入。故而,政府应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其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技术、知识等的进步。

3.4 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素质,创造竞争环境

3.4.1 创造竞争环境,增强市场活力

一个开放规范的市场秩序,能够营造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各个企业公平竞争,从而推动企业间技术与产业的升级。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以及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

3.4.2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

跨国企业能够在世界市场上立足,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靠的就是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为了提高江苏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制造业产品的品牌效应,努力做强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同时,政府必须强化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体系,完善各种质量标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生产性价值链竞争力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