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方法认知及可能影响因素
2019-11-15罗燕子吴素英
罗燕子 吴素英
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312000)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意外妊娠而采取人工流产术数占世界同期人工流产人数的13%~20%,成为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研究推广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有利于降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2]。美国妇产科学会提倡年轻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与皮下埋植剂避孕,是年轻女性预防意外妊娠最佳选择[3-4]。国外已将可逆避孕作为一项减少育龄期妇女意外妊娠政策,在青少年及其他意外妊娠高危人群中推广[5]。基于此,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因意外妊娠而接受人工流产术者进行调查,探讨该人群对可逆避孕的认知及可能影响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宫内妊娠行人工流产;②有语言或书面沟通能力;③年龄18~44岁;④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性强暴等社会原因选择人工流产;②患有恶性肿瘤;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拒绝参加本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与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资料,可逆避孕知识问卷由本院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与可逆避孕知识问卷两大类。可逆避孕知识问卷有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共36个知识条目,条目计分 “是”1分, “否”或“不确定”0分,知识总分0~36分,得分越高表示知识水平越高。本研究可逆避孕知识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0.98,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0.80,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该维度可能最高分×100。质量控制:①研究者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及时检查问卷完成情况,补漏和纠正错误保证资料完整性,剔出完成率<90%问卷;②由专业人员进行录入、核对,建立数据库后进行逻辑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可逆避孕知识问卷得分
共纳入270例,年龄(28.9±5.7)岁。宫内节育器知识标准化得分(42.9±25.2分)高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6.6±3.4分)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6.0±3.4分)(F=547.64,P<0.001)。
2.2 不同背景对可逆避孕知识影响
调查对象年龄、户籍地、居住年限、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本次医疗付费方式、妊娠次数、现有子女数、人工流产次数、今后生育计划、是否避孕、是否使用过可逆避孕等,其知识得分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社会背景调查对象可逆避孕知识得分比较
2.3 可逆避孕知识问卷多元线性回归赋值
见表2。
2.4 影响可逆避孕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意义作为自变量,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婚姻状况是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可逆避孕知识总分影响因素,年龄较大、已婚者避孕知识得分较高(P<0.05)。见表3。
表2 调查对象可逆避孕知识问卷多元线性回归赋值
表3 调查对象可逆避孕知识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了解宫内节育器避孕方法为88.73%,了解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分别为13.12%、11.53%[6]。另有研究显示,人工流产者对皮下埋植剂避孕措施知晓率较低,认知有待提高[7]。一项对非洲地区妇女调查,对上述3种避孕措施知晓率分别为68.53%、69.91%、87.44%[8]。我国施行计划生育国策形成的避孕节育模式,提高了宫内节育器宣传和使用,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器知晓率较高,认知优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9-10]。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相关部门应将避孕、维护育龄女性生殖健康作为主要目的,积极开展鼓励育龄女性采取可逆避孕措施,加强对意外妊娠人工流产人群宣传普及,降低重复流产率[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宫内节育器知识得分高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知识。提示相关地区应注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知识宣传,强调人工流产术时即时放置效果[13]。一项对临床医生和流产服务的健康教育者调查发现,多数年轻或未生育而具有重复流产风险人群对可逆避孕内容表示咨询较少[14]。本文多因素分析年龄、婚姻状况是影响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可逆避孕知识总分的影响因素,提示年龄越大对可逆避孕认知越高。可能与这部分女性曾经更多接触过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有关,已婚女性年龄较高,多认为生育后更符合使用宫内节育器,且有长期避孕需求[15-16]。同时,国内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更注重对已婚或生育女性推荐使用宫内节育器,引导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避孕方法,使已婚女性接受可逆避孕认知几率大于未婚女性[17-18]。
综上所述,医院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的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到年龄和婚姻影响,医疗机构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可逆避孕措施的及时有效落实,降低重复流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