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2019-11-15施树罗章李举宪
施树,罗章,李举宪
(1.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2.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地牯牛即甘露子(StachyssiebolidiiMiquel),又称地蚕、玉环、宝塔菜、螺蛳菜,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呈念珠状或螺蛳形块茎,色乳白[1]。
地牯牛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上旬地上茎叶枯皱,地下块茎成熟,可以收获[2]。地牯牛富含水苏糖等功能因子,通常在北方被加工成酱菜食用,在南方被做成泡菜。
为了便于储运或加工,需要对地牯牛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诸如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油炸、真空冷冻干燥等,各有优缺点[3,4]。
本文对地牯牛分别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地牯牛干燥的影响,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地牯牛的最佳干燥工艺。
真空冷冻干燥是将物料预先冻结,然后在一定的真空状态、较低温度下,物料中的水分升华从而干燥的方法。干燥后的产品收缩率小,能够保持物料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外观形态[5,6],能够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脱水彻底,质量轻,复水率高等[7]。与其他食品干燥方法相比,真空冷冻干燥是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最佳方法,但是它的成本相对较高[8]。在真空冷冻干燥中,冷冻过程对干燥过程有一定影响,过冷度的不均匀性导致不均匀的冰晶,进而导致不均匀的干燥行为。因此,控制过冷度可显著改善冷冻干燥工艺[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鲜地牯牛:市购;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FA2204B电子天平 上海天美天平仪器有限公司;DHG-900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80F23CN2P-B5(R0)微波炉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Christ ALPHA 1-2 LD plus冷冻干燥机 德国Marin Christ 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原料处理
挑选无机械损伤、无褐变、无病虫害的新鲜地牯牛,清洗干净表面泥土后,切成一定厚度的薄片,立即投入配制好的复合护色液中浸泡护色30 min,然后置于网筛上漂洗沥干备用。根据前期研究结果,最佳复合护色液为0.4%的氯化钙、0.5%的柠檬酸和1%的氯化钠[10]。
1.3.2 水分测定
直接干燥法[11]。
1.3.3 热风干燥
将处理后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置于网筛上,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烘箱中进行干燥,每隔5 min取样快速测定其重量,试验3次取平均值。
1.3.4 微波干燥
将处理后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置于平盘上,放入微波炉,设定不同的功率,每隔1 min取出快速称重,试验3次取平均值。
1.3.5 真空冷冻干燥
将处理好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放入-18 ℃冰箱中预冻12 h。将真空冷冻干燥机预冷30 min,使冷阱温度稳定在-30 ℃,放入样品。设置样品温度为4 ℃,分别设置不同干燥时间和不同真空度进行干燥,冻干结束后记录冻干样品的重量,每个单因素试验重复1次。
1.3.6 真空冷冻干燥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选取物料厚度、真空度、干燥时间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见表1。按照正交表所确定的试验组合,依次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快速密封,包装待测,每组试验重复3次。
表1 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1.4 干燥效果评价方法
1.4.1 皱缩率
用量筒装清洗干净的烘干过100目筛子的细河沙10 mL,再将待干燥的鲜地牯牛没入沙中记录体积V1,然后将干燥后的该地牯牛没入沙中测量体积V2。
1.4.2 冻干率
式中:M表示样品鲜重,m表示干燥后样品重量,n表示样品平均含水率。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多次试验得出新鲜地牯牛样品平均含水率为86.11%。
2.1 不同干燥方式下的皱缩率
表2 不同干燥方式下的皱缩率
由表2可知,采用热风方式对地牯牛进行干燥时,产品的皱缩率非常大,为58.3%,皱缩超过一半,这是最终产品外观要求所不期望的。采用真空冷冻方式对地牯牛进行干燥,皱缩率为8.3%,几乎可以保持原有外形,这与真空冷冻干燥可以保持物料原有的形状结论一致[12]。
2.2 不同条件下的热风干燥曲线
图1 不同热风干燥条件下含水率变化曲线
由图1a可知,在热风干燥过程中,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下降,地牯牛切片越薄,达到干燥终点所用的时间越短,即地牯牛切片越薄,水分被蒸发得越快。由图1b可知,在热风干燥过程中,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下降,干燥温度越高,达到干燥终点所用的时间越短,即干燥温度越高,地牯牛干燥的速度越快。
2.3 不同条件下的微波干燥曲线
图2 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含水率变化曲线
由图2a可知,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地牯牛水分逐渐降低。厚度为2 mm的地牯牛切片最先达到干燥终点,干燥5 min后含水率为1.92%。厚度为10 mm的地牯牛切片干燥所用的时间最长,这是因为地牯牛越厚,水分越难从内部向表面迁移[13],从而干燥时间延长。由图2b可知,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干燥的时间在缩短。当微波功率为480 W时,干燥12 min含水率为5.61%;微波功率为640 W时,干燥11 min后含水率为4.61%。说明当微波功率超过480 W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干燥的速率增大不明显。这是因为微波功率过大, 物料内部快速吸收微波能快速蒸发,而表面水汽蒸发迁移速度相对小于内部,导致干燥速度增加缓慢[14]。 在采用微波干燥地牯牛过程中还发现,微波干燥的地牯牛成品会出现焦糊斑点,这是由于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造成的[15]。
2.4 不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对冻干率的影响
真空度、厚度和干燥时间对地牯牛真空冷冻干燥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变化趋势可知,真空度对地牯牛真空冷冻干燥的影响幅度比较小,随着真空度的增大,干燥率逐步增大,当真空度超过60 Pa时,干燥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真空度不断增大,水蒸气传质速度逐步加快,但当真空度继续增大时,升华温度降低,冰晶升华的速度减慢,从而降低了冻干速率[16,17]。
图3 真空度、厚度和干燥时间对冻干率的影响
地牯牛的厚度对干燥影响较大,由图3可知,随着地牯牛厚度的减小,冻干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较薄的物料厚度减小了传热阻力,热量很容易达到升华层而使冰晶升华,并且较小的厚度减小了传质阻力,便于水蒸气的逸出。但是厚度不易过薄,过薄会导致成品皱缩严重,色泽变暗。
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地牯牛的冻干率在增加,但是当超过8 h以后,干燥率趋于平稳,再延长干燥时间会使能效降低。
2.5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依据单因素试验,选择真空度、干燥时间和物料厚度为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地牯牛冻干工艺,见表3。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由表3可知,各因素极差均大于空白试验的极差,说明各因素对地牯牛冻干影响显著。RB>RC>RA,其中干燥时间和物料厚度对地牯牛的冻干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真空度。
表4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由表4可知,试验所涉及的3个因素中干燥时间和物料厚度均极显著,真空度较显著。3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干燥时间>物料厚度>真空度,这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
图4 试验因素与冻干率关系图
由图4可知,选择3个因素中的最佳水平,得到最佳组合为A2B3C3,即真空度30 Pa,干燥时间10 h,地牯牛厚度3 mm。通过验证试验得到地牯牛真空冷冻干燥率为95.36%。考虑到真空度为次要因素,对干燥率影响变化幅度不大,加上在实际生产中考虑经济性,降低能耗,故选择A1B3C3为最佳冻干工艺参数,即真空度20 Pa,干燥时间10 h,地牯牛厚度3 mm,该条件下地牯牛的冻干率为94.62%。
3 结论
本试验采用冷冻干燥方法研究了鲜地牯牛的干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地牯牛的最佳冻干工艺参数,即真空度20 Pa,干燥时间10 h,地牯牛厚度3 mm,该条件下地牯牛的冻干率为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