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箱
2019-11-15梁尚端
梁尚端
风箱,民间土语叫风匣,有两种,一种是铁匠炉,私人作坊用的大风箱,用它来帮助打造剪子、镰刀、钉耙、菜刀、铁粑子、抓钉、门了铞、牛鼻圈、锄头、锹、锨、镐、镢头等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具,高约3.5尺,长约5尺,宽约2尺。另一种是做饭用的小型风箱,高约1.2尺,长3尺,宽约8寸。笔者说的是后者,二者只有大小之别,本质构造原理、功能、作用都一样,只是燃烧用料不同,前者是烧煤炭,后者是烧柴,其质量皆为桐木,除了拉杆用坚瓷木,风箱的四块板、两头的舌头、出风口的聚风板皆为桐木。桐木轻,防潮,拉杆一推一拉有收缩性,能加大风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还有人用风箱,做饭除烧麦秸、玉米秆、玉米瓤、树叶、树枝外,20世纪60年代还烧过雁粪、坏红薯、干牛粪(贴在墙上晒干)。
风箱的作用是催促火力旺盛,做饭快,省工、省时、省柴。笔者儿时烧硬柴蒸馍时,风箱一拉一推,一推一拉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微蓝发黄的火苗呼呼,催促着锅里的开水发出咕嘟咕嘟很有节奏的音乐,恰似一首交响曲,至今记忆犹新。
风箱、风箱,家家户户,灶台安装,一推一拉,火苗盛旺,蒸馍虚腾腾,炒菜喷喷香,省工、省时又省柴,此时怪理想。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火放进锅灶口里面,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
风箱的制作需要锯、刨、削、砍、刮等工序,刨子、斧头、锯、锉子决不会用石器、铜器,一定是在铁器时代或其后期的产物。《周礼》有匠人、《考工记》有冶人的记载。冶者,《说文》:“镕也、销也、铸也,炉铸为之冶。”既然是炉铸,从逻辑上说,不会是用扇子扇、水力或者利用自然风向,是否在公元2000年左右就有风箱这一物件的存在?不敢妄下雌黄;是从官冶到民间,还是从民间到官方,从官方普及到民间,也不得而知。
小小一个物件风箱算不得什么,可是细想想,起初的匠人很有智慧,它的物理性、数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是多么的精巧之所至,并给人以视觉之美感,又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人们的劳动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箱这一物质生活民俗事象在民间已不复存在,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实用价值,已被电器、液化气所代替,剩下的只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回忆。十年二十年之后,也许连回忆的人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