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刍议
2019-11-15冉三春
冉三春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做好课堂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探索能力,应当加大力度重视探究性实验的进行。例如实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都是一些很好的,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探索能力的实验。在这样的实验里,我们老师不再是实验的主体,而是一个指导者。做这样的实验,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们配置需要的实验设备,同时对学生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实验困难加以援手。如实验中出现的对比实验现象不明显:蛋清液和清水液都没有变色。我们就应当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蛋清液已经变质,或者是滴加的试剂已经过期了,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其他“探究水果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等其他类似实验,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后,就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了。这对于学生们的科学探索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三、分组实验突出开放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可以开放实验条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化学生的思维。如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有的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每小组所用容器大小、水量、萝卜大小要统一,对溶液浓度的控制不限制,然后观察实验效果如何?也可以不用塑料杯,用其他容器来代替;材料也可以用其他的诸如马铃薯等。这样,实验的条件开放了,学生设计的空间也就开阔了,从而激发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360名学生有18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基于此,在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之际,应当注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选用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以便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动手动脑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生物知识,同时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不同植物及其细胞,让学生对细胞感到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植物的细胞不同呢?进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植物细胞及细胞器实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其中,认真观察,尝试解答问题。
六、总结
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尽量做到了这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但不是说教师就完全撒手不管,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以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来回观察探视。对实验中的问题,教师要摸清是个别的还是共同的,都要及时提示和点拨。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加强对整个实验的目标控制。特别是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变量的控制和把握。有时要重复实验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我们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