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
——以沧州为例
2019-11-15夏金升
夏金升
沧州市第三中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日益受到重视。古城沧州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审美性、开放性,与其它课程相比,语文课程与地方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深入认识地方文化的语文教育价值,有助于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达到语文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互促双赢。
一、价值引领功能
基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强调了语文的文化建构功能,提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写照,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充满了民族智慧,体现出区域精神特质,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价值观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沧州是中国儒学第一次复兴的发源地,从汉王刘德的“实事求是”,毛苌“经夫妇,成孝敬,美教化,厚人伦”的儒家诗教,纪晓岚“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的“经世实学”,到张岱年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的弘扬,儒家笃行厚德、积极入世的传统源远流长。沧州有深远的革命传统,隋末窦建德起义,清代义和团运动都以沧州为中心,“铁壮士”丁发祥力挫外敌,大扬国威;“大刀王五”参与康梁变法,舍生取义;革命将领马本斋、黄骅精忠报国,血染疆场,沧州大地上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沧州民间艺术中孕育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沧州武术博大精深,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贞刚厚重的燕赵风骨,勇于担当的入世精神都让它成为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瑰宝。刚健有为、开拓进取成为沧州的文化气质。
二、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学生在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情感中生发感兴,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精神的陶冶与人格的提升。地方文化是一座美的宝库,奇珍异宝,璀璨夺目。沧州文脉悠长,是著名的传诗之乡。汉代四家传诗,毛、韩两家均出自沧州。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蕴藉真醇的美感成为中华审美的典范,绵延在中国千年文脉之中。一代文宗纪晓岚,无论是四库提要的广博严谨,君臣酬对之作的铺排华丽,还是日常对联的诙谐机智,无不文采灿然。《阅微草堂笔记》“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被视为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当代王蒙、蒋子龙、刘小放等优秀作家也以他们不懈的艺术追求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冰心散文奖获奖者张华北的散文以细腻的文笔展现沧州之美,他笔下故乡的四季、年节,大洼的麻雀、黄牛、白鹳、丹顶鹤,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世界。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除了地方文化中的“美文”,民俗美、艺术美都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沧州武术贞异彩纷呈。八极拳彪悍迅猛,劈挂拳刚劲凌厉,疯魔棍如疯似魔,青萍剑高雅洒脱,无论内家拳脚,还是外家工夫,一招一式都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美与美善相济的内蕴美。沧州杂技玄妙奇绝,“上刀山”、“吞宝剑”的奇技美,魔术出神入化的炫惑美,训鼠训兽趣味盎然的诙谐美,硬气功匪夷所思的阳刚美,无不给人强烈的审美震撼。雄浑大气的沧县狮舞,朴稚精巧的黄骅渔村剪纸,精美古雅的沧县镂空木雕,悲怆苍劲的黄骅渔鼓,都以美的力量征服着观众,使其在审美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浸润民族精神。
在人们的审美趋于同质化的大众文化时代,对民族文化的疏离导致了文化的危机,也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危机,因为从泥土中拔出,人就成了无根的人。地方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圆照之象,务须博观”,让学生在传统经典与现代美文的吟诵中兴发感动,在五彩斑斓的民间艺术前流连赏玩,多元化的地方审美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纯正的审美趣味,通过审美达到身心的和谐与人格的养成。
三、实践性教学促进功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所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对话性、实践性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无论是国家课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可以促进实践性教学的发展。
地方文化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不仅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是语文教学主体置身于其中的生活环境,触手可及的亲切感可以激起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语文课自然而然跃出课堂,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著名作家面对面,参观名胜古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制定活动计划、写访谈、游记、导游词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合作意识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沧州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城、文化大市”的目标,近年来兴建了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举办国际杂技节、武术节等节庆活动,规划了诗经文化园、湿地生态旅游度假村等一大批文化建设项目。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对学生“胸怀天下”社会责任感与“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
地方文化也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开放性教学理念。研究地方文化需要建立一种多元文化观,就是要客观评价不同的文化的价值。这就要求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主意识与批判意识,要求学生了解每种文化的来龙去脉,了解每种文化的优势与缺陷,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辨析判断,在比较中批判继承。这必然促使教学摆脱一元论的束缚,以一种对话式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全面语文素养的人才。
让文化滋养语文,让语文传承文化,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语文教育功能能够有效推动语文课程建设,促进区域健康文化生态的培育,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加强区域文化建议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