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阅读探索感知疆域

2019-11-15编辑刘莹霈豆瓣读书本刊资料

优雅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丹尼斯耶稣约翰逊

编辑:刘莹霈 文:豆瓣读书 图:本刊资料

对于读者来说,不断被作者挑战三观是否是阅读的终极乐趣?而下面所列这些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或是充实我们人生阅历,或是挑战我们内心极限,又或者激发我们的灵感。

《残酷的艺术》[美]Maggie Nelson

作者的好奇心让这部作品精彩非常。

每日都有残酷的戏码在上演。早晨、中午或是晚上,如果我们够“幸运”的话,我们常会被邀请观赏一些可怕的事;很多时候,暴力的降临不会有任何预警,也不征求任何人的同意。艺术往往自带刀斧。作为观众,我们被要求要为这些艺术作品所震慑,从而对所处的现实世界形成更好的理解。但是,我们吸收这些冲击后获得了什么?如果我们拒绝接受这些艺术,我们又能学到什么?这些内容都是Maggie Nelson长篇艺术批评作品 《残酷的艺术》(The Art of Cruelty)一书主要涉及和探讨的。对于新读者来说,尽管作品中引述了大量其他文本,但丝毫不影响阅读体验,依然可以流畅地一读到底。在这种写作里,作者不会要求你全盘接受她的想法,而是给出空间邀请你自由想象,生发出自己的思考。

《荒野侦探》[智利]罗贝托 · 波拉尼奥

关于世界如何硬生生地吞没你的艺术信仰,这部作品可说是最有趣、最有野心,也是最悲伤的解读。

尽管小说的最初,没有一丝一毫显出这一特质的痕迹。试想一下,你拿着一管炸药而你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炸药——这个故事就是如此走向,一层一层渐入佳境。1975年的墨西哥城,主人公马德罗叛逆、激进,立志做一个诗人,在结交了“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群体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对象。半为理想,半为避仇,一行人决定深入沙漠并开启寻找该诗派失踪的精神领袖的旅程。故事一步步深入,炸弹终于被引爆,马德罗的第一人称叙事被后续许多其他人物的叙述所替代,400页的故事中不断出现新的叙述者的声音——仿佛爆炸后的炸弹弹片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缓慢地落在世界各地。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他们的能量和信念逐渐流失,梦想一步步走向幻灭……

《耶稣之子》 [美]丹尼斯 · 约翰逊

这本书频繁出现在大学的写作课上,被用作教学材料——它很短、态度鲜明,还有关于毒品的描写。

作者丹尼斯·约翰逊1949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在美国上大学,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之后在该校任教。他从1969年开始出版了一系列诗集和小说,并发表多部成功的戏剧作品,直到这本《耶稣之子》(1992)出版才获得巨大声誉。丹尼斯·约翰逊三十五岁时写下这本小说集的第一篇小说,又花了近八年时间才出版这本不足二百页的书。书里既呈现年轻人的勇气、欲望和荒唐,也漫布着中年人的世故和沧桑,就像他自己说的——写出了一个双重的幻境。特别是那些以热血开头的故事,结局冷却如高悬于冥河之上的月亮,“……撕破的月亮又补上了。我们的手指抚去泪水。就是这种感觉。”(《另一个男人》)

猜你喜欢

丹尼斯耶稣约翰逊
比大更大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
我将来要做什么
约翰逊:全力“脱欧”的英国新首相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将来要做什么人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寻找失主
寻找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