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日系画风与中国元素的共鸣断层
2019-11-15王书睿
王书睿
东北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中国动漫曾以《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牧笛》等优秀作品在世界动漫史上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中国色彩,惊鸿一瞥后却一度沉寂,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发力,凭借《魁拔》《斗罗大陆》《武庚纪》《天行九歌》等优秀国产动漫作品开始重归高质动漫领域,《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优秀电影作品也充分显示了国漫在画面、情节、水平等多方面的巨大进步。在这个探索中,与以动漫之国著称的日本进行过诸多积极合作,电影《肆式青春》就是以日系画风与中国元素进行结合的一次尝试,但从综合票房和口碑来看这次尝试也暴露出动漫制作日系画风在唤起中国观众情绪共鸣上的困难。
一、日系画面与薄弱情节的浅层本土化
电影《肆式青春》中,日本动画公司CoMix Wave Films充分发挥了在画面上的专业化水准,特写镜头下滑嫩弹牙的三鲜米粉质感和浓厚鲜美的汤汁,灯火通明、繁华却又静谧的上海夜景远镜头……从整部电影的画面配色、人物构型、场景描绘来看,是一部细腻精美的佳作,但精美画质却并未如预期一般唤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尽管加入了“三鲜米粉”“粤语”“上海复旦附中”等中国元素,却还是让观众频频“出戏”。日漫常见的日式眼镜男角色、拘谨克制的人物动作形式设置、日系书包、日剧跑等诸多日系风格特征贯穿全片,尽管出现了很多中国元素符号,但是符号的“指示义”与“内涵义”在随处可见的日系图像和日系元素的刺激之下出现了混乱,中国符号中蕴含的共鸣情感很难在日系画风中得到实现。
画面能够最迅速并且最为全面地调动观众的感官刺激,但故事情节才是电影的核心部分,它支撑着电影的内容信息与核心精神的传递,带观众沉浸到故事情景,纵观电影市场,不乏画面粗糙但是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打动人心的佳作。这意味着,即便在画面上存在浓重日系风格导致出戏的问题,可以通过《肆式青春》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补救。让人遗憾的是,浅层本土化、故事单薄无法扭转乾坤,并且直接影响到了观众对于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元素、中国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肆式青春》像新海诚2007年所拍摄的《秒速五厘米》一样采取独立故事拼接的形式,由《一碗乡愁》《霓裳浮光》《纤雨初晴》三个故事构成,这种多个独立故事组成的电影属于一种难度较大的创造形式,并且整体设置上没有暗线加以串联处理,在观看过程中,观众需要从一个故事走出来马上进入下一个毫无关联的新故事中,并且接连切换两次。从人的生理特性来看的话,也很难实现让观众无缝连接地沉浸到三个独立的故事发展中,尤其是整部影片呈现的信息量较少,在画面设计上也属于较为温和的柔式画风,这种“冷”媒介展示,需要调动更多观众想象和情感。各个故事需要在短时间内讲述完整的具有中国气息的故事,才能弥补画面和时长的“出戏”缺陷。
具体到影片的故事情节,故事厚度与本土化也呈现出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第一部分《一碗乡愁》中,借“三鲜米粉”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怀恋以及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对于食物蕴含着深厚人文情感与敏感的中国人来说,哪怕是物流业如此发达的今日,仍对美食抱有坚定的地域性执念。本应该是能够充分唤起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但是在不断运用插叙、单调的人物独白、生硬的抒情处理之下依旧单薄的故事难以负担起乡愁共鸣的大任,除了米粉本身带有中国元素外,故事、情节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固定模板,套用在其他城市和其他国家背景下表达乡愁,日本的寿司、印度的咖喱饭、泰国的冬阴汤……都可以是工业化背景下被淡化了的美食文化符号。
第二个故事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霓裳浮光》虽然为粤语配音,对以粤语为母语的观影群体会有一种地域上的接近性,但是孤儿姐妹的都市生活也同样能够套用到除广州外的其他城市。模特职业背景的距离感、跳脱生硬的故事情节、独生子政策的矛盾关系设置都很难让观众从浅层的粤语这一中国符号,代入故事情节之中。这种单薄的故事情节,只有流于表面的中国元素,少了一层该有的文化积淀,空有“中国化”的骨骼,却没有真正的血肉将其填满。
二、新海诚式镜头留白的自由想象
“留白”一词,原本指的是在书画艺术等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相应空间或场景空白,是一种使作品更为精致和协调的极具东方审美价值、意蕴深远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电影的制作中,也经常出现通过镜头留白来进行内容表现和提升意境的制作手法。日本导演新海诚就以娴熟精湛的镜头留白手法为观众所熟知,首部作品《星之声》就开始在作品中进行“留白”这一艺术手法的尝试,打造一个自由想象的作品空间,以增强作品中惆怅情怀的艺术感染力。制作电影《肆式青春》的CoMix Wave Films工作室之前也多次参与到新海诚的动漫电影制作中,所以影片中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新海诚式镜头留白,暂且不论留白式操作的成功与否,回归到电影处理技巧本身,无处不见新海诚式镜头留白,让观众不禁大呼“这也太像新海诚拍的了”。
《一碗乡愁》中出现大量人物留白,为小明端“米粉”的奶奶、被人排挤走的夫妻俩、炒得一手好辅料的米粉店老板娘、在校无故被刺伤的渔具店老板儿子、小明每天早上邂逅的骑自行车的少女……出现了近十个推动剧情的角色,但是却少有人物的具体刻画,只是呈现了一部分和一段时期内的人物特征。导演运用几个插叙镜头简单地带过,人物的形象刻画与情绪转换留置了大量观众自行思考和补充的空白。
《霓裳浮光》作为双主线故事讲述了依琳姐妹两人的生活,以蒙太奇式的平行剪辑法扩大故事面放大了主情节冲突,略过了部分情节,父母去世姐妹被分别收养、姐妹互相扶持的艰难生活、依琳在模特圈中激烈的职场竞争、姐妹冲突爆发的情绪铺垫、依琳重归职场准备工作……这些次要情节让步于关键情节,简单带过,作为调动职场艰辛、手足情深、生活不易的现实生活经历想象和情感共鸣的留白空间,将填补完整故事的主动权交与观众。
全片亮点《纤雨初晴》部分的结局情节留白,年少青涩的暧昧在升学搬家工作赴美留学中阴错阳差,在结尾处设置的两人再次相遇的情节,李墨与小雨能否延续儿时的情愫,这未定的结局留白渲染了青涩恋情错过的惋惜,也留给观众失而复得的喜悦和为时已晚的惋惜这一自主选择的结局空间,与《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的结局留白手法如出一辙。主题设定上,电影《肆式青春》的“衣食住行”四大主题只完成了“衣食住”三个,剩下的一个“行”需要观众自己进行补充和想象,从别人的故事中脱离,将想象转移到自己身上,以无招胜有招,充分体现了“留白”的艺术审美价值。
同时,影片也不乏新海诚式远镜头场景的镜头留白,远去的田埂、村舍与夕阳、 老旧破败的石库门夜景、向日葵花海里模糊了面庞的女孩、迎来雨后彩虹的外滩……就像《你的名字》中男女主最后相遇时惊鸿一瞥的远景镜头,这种完美场景与带有缺陷的现实境遇反差,赋予作品自由的张力与想象空间。这种在人物、情节、结局以及镜头上极具典型新海诚式镜头留白特色的电影镜头处理手法,引导观众用想象去填补人物的血肉、生活的场景、人物的未来以及情感的厚度,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感受力,发挥主动性去填补影片中的“空白”。但是日系画风与大量留白着实容易让人陷入新海诚的套路式思考,与《追逐繁星的孩子》《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中主角们的情感相同又相似。手法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参考思路,但是大范围地照搬留白引发的想象,难以走出新海诚的补充想象和情感共鸣套路,新海诚式留白能成就新海诚的感动,不见得能用复刻手法重现中国的青春感动。
三、“物哀”思想与和谐之道冲突
中国审美很大程度上为儒家的和谐思想所影响,在电影中也具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如立体饱满的人物刻画、善恶因果循环的平衡、模糊的悲喜界限、圆润流畅自然和谐的画面以及满带希望的喜剧结局等。水墨动画《山水情》就极具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和谐审美,以流动的线条、平衡的价值逻辑以及空灵的意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观众。在长时期儒家和谐思想与审美培养下的中国观众,也比较擅长解读各种趣味与情感。而《肆式青春》中由于中日合作的制作结构,影片中不乏沉浸其中的物哀思想与审美,这种与中国儒家和谐有一定出入的物哀审美成为中国观众解读影片情感的一大障碍。
物哀美是日本著名学者本居宣长提出的兼具了悲哀与同情、爱怜与感伤的抑郁情绪,本居宣长认为,这不仅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思想和一种审美,不能用理性逻辑去挖掘而需要感性去体会。物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文化以及日本民族的审美观念,他们将美理解为瞬间易逝,樱花就是一个典型的物哀审美的代表,花期短暂的樱花,在凋零掉落面对死亡的瞬间是明亮而又充满美感的,这种生命中的瞬间易逝的悲情审美在日本动画艺术风格上也具有重要的表现。人物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都是内敛隐忍,但是在生死面前又十分果敢,这种缺陷的设定、表达的忧郁和付出的明亮美感都是对物哀美的重要感知。
《肆式青春》中这种忧郁的物哀审美表现也极为明显,被工业化生产取代了的具有乡愁回忆的米粉,同小明的米粉回忆一同死去的奶奶,成就职场强人的父母双亡身世、艰难生活下不易的姐妹情深以及满含错过与遗憾的青涩情愫,都追求着带有缺陷与唯美的情节设定,人物情感深厚浓重,但是人性的弱点、经历的苦难、结局的缺憾等也会被放大,期望最大限度调动观众对这种缺陷忧郁式审美的共鸣并不一定可行。因为这对于长时间受到儒家和谐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习惯在影片中期待一个和谐带有希望的结局,面对以缺憾为主情绪色调的电影之时,难免从期待落空的遗憾中迅速走出来感知作品中物哀美带来的情绪感染。
于果·明斯特伯格认为, 电影的影像时空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上的连续性是由心理活动的连续性法则决定的,所以只要在影视作品的剪辑设置上遵从这一心理机制的活动法则,哪怕电影的影像时空虽然无法获得像现实社会中的时空完整性,但是能够通过刺激其观众的心理机制法则而获得心理层面的时空连续,实现影视作品连续性的构建。从情感共鸣层面来看,电影《肆式青春》算不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情节节奏的连续性、审美的连续性、情感的连续性都出现了断层,而让步于画面的连续性与精美刻画,整个电影中无法根据情节的发展投入完整的情绪,来完成精神升华和情感共鸣。单有中国的血肉,却不见中国的神韵,这也不可避免地让观众频频“出戏”,要实现情感共鸣的连续性发展,还需要有精神审美坚守。正如作家丁正耕在《第四次浪潮》中所说,在进行动漫作品创作时既要有光鲜的外表,更要有血有肉有灵魂,要同民族文化表达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