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音乐元素的多维运用
2019-11-15史春明
史春明
“Remember me,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这首由歌手Miguel演唱的《Remember me》出自于2017年炙手可热的动画电影《Coco》,中文名为《寻梦环游记》。每每听到歌者温暖的声线唱响这段熟悉的旋律时,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便会不自觉地闪现。由迪士尼电影公司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推出的这部动画电影创造出了惊人的公众口碑,在全球电影市场掀起一股观影热潮。随着电脑科技外延的日益精进,动画电影的制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好莱坞的《功夫熊猫》《海底总动员》《驯龙高手》,或是中国本土近年来相继推出的“大”字头作品《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大护法》,均不断拓展着这一领域的新境界。《寻梦环游记》被许多互联网媒体推崇为“近十年来最佳的动画电影”并非言过其实。从创意萌发到制作合成,作品将当代电影技术应用到极致,同时还促使作品主题保持着对人性的自省和坚守。这种工业化时代所秉承的创作初心,也使其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第75届金球奖和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殊荣。在创作中,音乐元素与主题内涵、戏剧进程和动画特效珠联璧合,共同推举作品走向经典之路。
一、借原创音乐巧妙解读墨西哥文化特色
坐拥全球优势文化资源与电影人才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多年来始终尝试着对美国本土之外的“他文化”进行解构。当然,这种创作视野的包容性绝非简单地选择外国取景地或邀请外裔演员加盟,而是力求深刻领会“他文化”背景中最具魅力的闪光点。好莱坞电影对于墨西哥文化的吸纳素来具有惯例。在2015年的“007”系列新片《幽灵党》中,邦德特工单刀走险,穿梭于墨西哥城的“亡灵节”游行队伍之间。值得玩味的是,现实中的墨西哥虽有“亡灵节”风俗,但却不曾有过游行活动的风俗。虚构的电影场景反而推动了民间的请愿,当地政府顺应民意,自2016年开始新增了这一文化活动。时隔《幽灵党》上映两年之后,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再一次跨越国家文化的界限,染指有关墨西哥“亡灵节”的题材。在音乐的浸润中,这一次显然更为深入推敲,也更令全球观众所震撼。
1.奠定“亡灵节”的文化基调
《寻梦环游记》以“死亡”作为话题的引线,来自于宏观层面对墨西哥“亡灵节”文化的心领神会,通过影像和音乐的同构,形成强烈的节日气氛。“死亡”的话题在欧美国家通常是社交中的禁忌话题,会令人产生负面的情绪,但墨西哥人对死亡的态度有所不同。在其本土文学《狡猾》《里奥·弗里奥约的强盗们》《赞1821年9月16日》等作品中曾多次表明,墨西哥人善于用调侃和祝贺的方式来面对死亡的阴霾。墨西哥有一句谚语:“死者在棺,生者狂欢”。在他们的文化理解中,死亡是从一个世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轮回转折。逝去的亲人会在每年一度的“亡灵节”回来与家人团聚,在久别重逢与热切期盼的节日氛围中,“亡灵节”理所当然地被注入了欢乐的庆祝举动。
为了烘托这一气氛,在描述“亡灵节”人间和鬼界普天同庆的场面时,《寻梦环游记》刻意创作了《Everyone Loves Juanita》和《Un Poco Loco》。《Everyone Loves Juanita》是埃克托送别老友走向“终极死亡”时的一首加勒比音乐风格的作品,充满了世俗文化的粗俗、诙谐和调侃,也在其中夹杂着些许怀念的温情。埃克托娴熟地拿起吉他调弦,然后用民谣吉他最为自如的SOLO前奏唱起了行板节奏的旋律。歌词内容在调侃一位美貌女子的形象,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描述着对方的相貌。调侃式的将其形容成亡灵节“骷髅美女”的姿态,还顾及到未成年孩子的在场,刻意回避了敏感的原创歌词内容。以这样一首歌曲作为对老友死亡时的“送行曲”,显然是主创团队对墨西哥“死亡”文化深刻理解之后的有意为之。一首并不悲伤的挽歌,加上一杯一饮而尽的送行酒,轻描淡写间目送老友纵身于轮回之中,或许此情此景对于观众的心灵震撼远胜过习以为常的嚎啕大哭。
《Un Poco Loco》则是纯粹的狂欢舞曲风格,在非洲和西班牙音乐的交杂中,体现出墨西哥Son音乐流派的即兴色彩。歌曲出现在米格在亡灵界初见到德拉库斯时的狂欢盛宴上。歌曲气氛热烈,配器元素丰富,广角镜头与点状的特写镜头随音乐节奏不断切换,折射出亡灵节的节日气氛。与习惯思维有所不同的是,亡灵节的节日气氛与人间相比,被渲染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墨西哥“亡灵节”的文化共识性,无论是人间或抽象的意象空间,均延续着庆祝和欢乐的气氛。《寻梦环游记》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撇开了“死亡”的悲剧色彩和人鬼殊途的恐怖气息,转而以携带着强烈的文化特性着眼创作。
2.用音乐为“亡灵节”主题与戏剧结尾点睛
在对影片内容中“亡灵节”文化传统微观细节的把控中,影片也体现出墨西哥文化中亲情流露的一面,并在音乐旋律中为戏剧内容收官。在影片中特殊的家庭背景环境里,亡灵节的庆祝气氛面面俱到,独缺音乐。比如:片中米格家族设置的节日灵台来自于实际生活场景的启发。逝去亲人的照片按照辈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并在供桌上摆放着骷髅状的饰品。大量民众在夜晚前往墓地悼念亲人,一面秉烛守夜,一面载歌载舞,将悲痛心情转化为意象中的欢聚。片中那座耀眼的万寿菊桥象征着人鬼世界的分水岭,这一灵感同样来自现实。墨西哥人在“亡灵节”时会将菊花瓣从家门口一直撒到亲人的墓碑前,以此作为指引他们回家的标记。
影片末尾,经过荡气回肠的历险,一家人冰释前嫌,离家已久的埃克托重回家庭,音乐编创者用心写出了一首名为《La Llorona》的歌曲,中文名为《哭泣的女人》。这首歌曲的名称在墨西哥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描述了一位投河自尽的母亲被困于生死边界,不停地哭泣。音乐制作人将其转化为一首忧郁悲凉的歌曲,缓缓流淌的旋律线交织于人们手持蜡烛祭奠亲人的画面中,使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相似情愫。为使大量音乐元素师出有名,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小镇着意选择了现实中的墨西哥城邦圣塞西莉亚而构创的,这里曾经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音乐名人。合着律动感强劲的音乐和米格清爽甜美的歌声,影片画面简洁交代了许许多多观众意欲知晓的“后情”,比如:Coco离世后与爸爸在亡灵界重聚,埃克托如愿走过万菊桥回到人间探亲。歌词以“我们相亲相爱,生命不灭不息,我的心跳,全都充满自豪”收尾,点睛之笔再度诠释了“亡灵节”的文化风俗,也为剧情“大团圆”的收官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一设计将影片自然而然地与音乐发生关联,也丰富了动画电影中的戏剧与听觉元素。
二、音乐元素在电影情节推进中承载的双重角色
《寻梦环游记》人性化地在2017年10月首映于墨西哥,并在短短十天之内获得了近3000万美元的票房收获,掀起了墨西哥的全民观影热潮。作为一部商业制作,电影在精湛的技术水准背后,体现出宏大且普世化的文化主题,并用不同凡响的戏剧语言讲述给每一位观众。茫茫人海之中,人与人的相遇充满了偶然,在相知相识和不断走向亲密之后,最终步入生死轮回之中。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了人类生命中所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话题:“生死”和“亲情”。当然,之所以有生死离别之痛和亲人之间的情感,归根结底源自于“爱”。而为了呵护与拯救这一信念,弱小的米格开始了一段穿梭于人鬼世界的奇妙旅行。
1.音乐引领剧情纵深发展
从电影戏剧的基本进程来看,音乐是牵动寻梦之旅的一条显性引线。鞋匠家族的小男孩米格对音乐痴迷,但却受到长辈无情地打压。这一家庭禁忌源自于其曾曾祖父曾经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而抛弃了亲人。米格对音乐的热爱和叛逆精神,促使他意欲参加亡灵节的歌手比赛。无奈偷偷制作的吉他被母亲破坏,四处乞求无门,恰巧看到了“歌神”德拉库斯纪念堂中悬挂的吉他。他急中生智爬上高台,准备借用乐器完成梦想。影片常规剧情的颠覆出现在米格拿起吉他的瞬间。他因触碰到被诅咒之物而无意间步入了亡灵世界。米格在这里见到了久违的过世亲人,他们仍对曾曾祖父的叛逆行为耿耿于怀,并要求米格以放弃音乐理想来换取重回人间的“祝福”。米格无法割舍内心的音乐执念,试图绕过家族亲人的胁迫,找到他所崇拜的“歌神”德拉库斯,获得他的“祝福”和点化。在穷困潦倒的亡灵埃克托帮助下,米格开始了在陌生世界的探险旅程。其间,他实现了参加歌手大赛并获得殊荣的梦想,看到了亡灵由于没有人间亲属纪念而消逝的悲剧,也用坚强的毅力一步步靠近了心中的“歌神”。
就在米格历尽千辛万苦,即将得偿所愿的时候,却出现了全片最大的反转。那个始终被米格奉为偶像的德拉库斯原来并非伟大而善良,更不是他所误认为的曾曾祖父。他曾经为了能够成名,残忍毒死了米格的曾曾祖父,也就是片中始终陪伴在米格身边的埃克托。当一切真相大白时,米格携家族亡灵开始了对邪恶势力的反击,并最终暴露了德拉库斯的真面目,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至此,影片在温情的画面中步入尾声。家人的团聚,心结的开解,曾曾祖父的救赎,米格的梦想实现。这一切美好的画面令观众沉醉其中,滋养于爱的包裹间。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音乐作为核心主题的一部分,始终萦绕在剧情变化与矛盾升级中。米格因为音乐才铤而走险,德拉库斯因为音乐而走火入魔,埃克托因为音乐而惨遭杀害和误解,全家人又最终因为音乐紧密团结在一起。
2.音乐对戏剧内涵的三次烘托
从电影内涵的提炼方式来看,在音乐的烘托与辅助下,许许多多的情感涌入观众脑海。百感交集的汇聚又被影片抽丝剥茧般一一理顺,并生成了由画面情节到内心情感的深刻转化。
影片是一个有关“爱”的主题故事。米格的寻“梦”之旅究竟是在追求何种梦寐以求的夙愿?从浅层来看,是一个有关音乐的“梦”,但在影片的后半段,“梦”的含义不再拘泥于“音乐”的表象,而将梦的含义拓展为全家人团结互爱的共同梦想。电影在“梦想”的抽象躯壳中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这便是电影的英文片名《Coco》。很多人会带着疑问在电影中寻找着“Coco”的踪迹,发现是一为家族长者,埃克托的女儿。Coco是世上唯一还记得埃克托样子的人,也是衔接埃克托与整个家族的直接纽带。当她在全家人的注视下,缓缓唱起“请记住我,当听见吉他的悲伤……”,埃克托得到了来自人间的“祝福”,远离了“终极死亡”的悬崖。也在这一刻,Coco用苍老的声音诠释出爱能够超越生死,润泽万物。
《寻梦环游记》的音乐主创克里斯汀·安德森和罗伯特·洛佩兹在动画电影配乐领域声名显赫,他们曾经在《冰雪奇缘》中携手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let it go》,此次又联袂完成了感人肺腑的《Remember me》。
在影片构思过程中,皮克斯工作室便接触两位音乐制作人,寻求一首具有墨西哥民歌风情,并带有19世纪初复古风格的民谣原创作品。在对电影内容深入了解,并实地探访了墨西哥音乐圣地之后,这首动静相宜,可快可慢的《Remember me》在录音室中孕育而生。在《寻梦环游记》热映的同时,这首《Remember me》也显见于全球各大音乐排行榜中。质朴的歌词伴随简洁的旋律,使聆听者心潮澎湃,学唱者脱口而出。更重要的是,它当仁不让地成为解读影片主题的一把“金钥匙”。这首歌的旋律动机除了多次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最重要的是四次在关键节点上由片中人物之口唱出,对戏剧内容的开启、转折或烘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一次是米格口中讲述“歌神”德拉库斯时,伴随画面切入了《Remember me》的旋律。这段经典之声显然俘获了米格的心,他以此为激励,决心挑战家人的底线,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这段音乐也成为电影开篇时重要的铺垫标志。在影片刚刚开始三分钟左右的时候,这一段第三人称口吻的讲述和歌唱有些欲盖弥彰的意味。
编剧并没有将亲情和爱的主题内容开门见山地表达,而是以这段陈述,讲述了有关小男孩“梦想”的主题,使影片的初始阶段气氛轻松,适合由此来引导青少年和儿童观众逐渐走进故事语境中。
第二次歌唱的声音来自于“原创者”埃克托。当他与米格一同被困入水牢中时,看到米格手中珍藏的半幅照片,在人间的往事浮现于脑海中,百感交集。作为连接父女亲情的纽带,也许唯有《Remember me》的旋律是最为简洁直观的。画面从埃克托忧郁的眼神转移到往昔的美好回忆。他曾经手持吉他,为女儿唱着这首熟悉的旋律,那也是他最为难忘的亲情时光。创作者在此戏剧的紧要节点,利用此前多次出现的旋律勾起温暖的回忆,也与片中人物冰冷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反差。
第三次便是前文所提到的,Coco在口中慢慢哼出的歌声。在她饱经岁月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对父亲依稀的记忆,歌词中“我虽然离你远去,你却住在我的心底。在每个分离的夜晚,都会为你唱一首歌”,恰如多年前父亲曾给予她的无法磨灭的爱之回忆,也代表了她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当然,为了使歌唱背景与戏剧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创作者刻意赋予这一时刻以“终极救赎”的使命,一面是埃克托岌岌可危的亡灵生命,一面是Coco似乎无法找寻的回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歌曲的声音从她嘴中缓缓吟唱出来,观众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当这首歌曲最后一次响起时,影片也在泪水和欢乐中完美收场,将“爱”的主题铭刻于每个人的内心。
三、聚音乐之力对电影环境氛围形成有效渲染
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诞生,凝聚了许许多多的元素,更是创作者创造力、驾驭力和执行力的全面体现。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而言,在好莱坞多年的闯荡中早已确立了高高在上的行业地位。对于《寻梦环游记》的创作构想,团队延续了此前屡试不爽的“情感路线”,并为动画电影植入更多的音乐成分,希望打造一部令人为之动容又充满人性温暖的作品。熟悉皮克斯创作风格的观众,一定记得《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多莉的冒险经历和《玩具总动员3》中玩具们手拉手纵身跳进焚化炉的情景,一同勾起回忆的还有那些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此次,在《寻梦环游记》的创作中,皮克斯将探险与情感融为一炉,将音乐的环境渲染功能达到极致,形成音画之间更具创想力的组合方式。
1.对墨西哥地域环境的音乐诠释
对于现实中墨西哥地域文化的映射,音乐为画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性。导演李·恩克里奇是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地道美国人,此前对墨西哥文化并没有过多的涉猎。但是,在他看来,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对目标文化环境的深入理解。恩克里奇与主创团队在六年间数次前往墨西哥采风,与当地人聊天和生活,聆听各种各样的墨西哥音乐类型,一同参加亡灵节的各种活动,切身感受文化氛围。为博采众长,皮克斯一改封闭创作的惯例,每一季度都会邀请拉丁裔社区居民观看阶段性制作剪辑成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比如:有观众反应在原始影片小样中的音乐元素过于国际化,失去了墨西哥音乐的传统风貌,与画面衔接失调。导演采纳了这一建议,要求音乐创作团队回溯墨西哥乐风的渊源,将印第安、西班牙、法国、非洲和美洲本土音乐元素重新整合,最终汇集于影片的各个环节,保持了鲜明的墨西哥乐风和整体音乐语言的纯粹统一。
为还原他眼中所看到的墨西哥小镇形象,他用音乐和画面联觉形成了一个具象的环境空间。电影初篇所描述的圣塞西莉亚是一个十分具有墨西哥风情的小镇,街道纵横阡陌,具有平面化的特质。背景音乐选择了具有浓郁墨西哥乡村音乐风情的曲调和配器,诸如琉特琴、比乌拉、哈拉那这样的小众乐器齐集一堂,与小镇风情合二为一。场景音乐《The Strum of Destiny》出现在米格去墓地“借”吉他的场景中,亡灵节墓地环境氛围显然与以往不同,深沉且神秘的音响笼罩着或多或少的恐怖气息,但是画面中的火光和亲人团聚的温暖,也在音乐精巧的结构设计中偶尔表达,令人感受到怀念与祝福的意味。
2.对虚拟世界空间的音乐抽象表达
“亡灵界”场景渲染方面,音乐也不遗余力地为画面提供着烘托辅助作用。《寻梦环游记》以丰富的创想力,塑造了一个神奇又略带熟悉感的亡灵世界幻境。“在《寻梦环游记》中,空间隐喻与文化隐喻遥相呼应,墨西哥文化是电影情节发展的背景”。在米格进入到亡灵世界之后,环境空间在创作者的构想中形成了一个充满立体感和奇妙感的“新次元”。亡灵世界在交通轨迹上呈现出有底层向高层推进的纵向体系,并渗透着与人间类似的等级制度和社交系统。金字塔式的结构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映射,尤其顶层的城市之巅,城堡的建筑风格俨然如同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筑造的旧址,这也隐晦地影射了殖民者终被推翻的宿命。在对这一场景的渲染时,创作者转而采用了具有抽象色彩的电子乐元素,在电子管发出的魔幻声音中显现出神秘未知的色彩,宽阔的混响音场也与亡灵节的纵向立体感精准结合在一起。
当然,影片中的亡灵界并非冰冷黑暗,同样充满各种感性色彩。背景音乐带有强烈的电子乐风律动,展示出亡灵夜总会与人间如出一辙的喧嚣。快速切换的画面令观众眼花缭乱,音乐强劲的鼓点节奏充满了生动欢愉的活力气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背景音乐《Somos Familia》出现在米格与埃克托困入牢狱交谈时的场景。血脉相连的亲情在音乐缓慢的律动中温婉孕育,大调与小调之间的转换交织,也促使亲情的能量逐渐转化为对于生活和未来的渴望。音乐配器逐渐推波助澜,使这段美好的回忆画面最终落在大调的主音之上,开启新的冒险之旅。
3.对戏剧动态环境的音乐写实
此外,《寻梦环游记》的创作历程中,通过音乐完成了一次对墨西哥音乐文化纯粹的汇聚与致敬。为影片量身打造的几十首流行风音乐作品,均保持着对墨西哥传统乐风的忠实回归。与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创作中以美国乐风为主的做法不同,《寻梦环游记》的主创力求实现画面与音响层面原汁原味的写实感。
比如,米格在亡灵世界登台献唱《Un Poco Loco》之前曾有几声如模仿鸟兽一般的“吼叫”,多数观众会理解为这是“开嗓”或为自己壮胆,其实主创者是在借此表达对墨西哥“流浪音乐”(Mariachi)的敬意,这一19世纪后半期在墨西哥风靡的音乐流派,时常在伴奏中加入非洲打击乐和特色化的海螺号,歌唱前的“吼叫”也是其独树一帜的标志。又如,在描述“亡灵节”喧嚣热闹的场景时,背景音乐应和了米格忐忑的心情;轻快的场景音乐《Dept. of Family Reunions》夹杂着欢快的鼓点和弦乐、弹拨乐器的声音,这同样取材于墨西哥传统音乐“Son”的风格特质。动态场景中的背景音乐《Grabbing a Photo Opportunity》出现在米格一家与“歌神”决斗的激烈场景中,充满力量感的打击乐显示出辉煌的金属音色,大调式的风格也预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结局。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先后邀请了50位著名音乐家加盟配乐创作,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墨西哥裔音乐制作人。众人集思广益,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也实现了一次对墨西哥音乐文化的探访与解密。
结语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成功,在于其纵深跨越文化隔阂,提炼出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在创作者萌发一部影片的构想意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宏观层面的文化指向。任何有关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线索,都需要在一定的国家或地理文化语境中展开,主创团队机智敏锐地选择了以音乐为突破口,促使戏剧内容获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现实审美效应。从另一层面而言,文化的特性在电影创作中显见于视觉、听觉与感觉层面。《寻梦环游记》抽丝剥茧,在细致解读与刻画墨西哥文化的同时,借音乐这一无障碍的表达方式,携质朴的电影语言阐释出梦想、勇气和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听觉层面的精心设计,将不同凡响的主题立意和起承转合的剧情走向共同汇聚在一起,完成了一部经典且温暖的佳作,也将真挚的情感与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分享给每一位观众。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