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间谍前男友》:西方类型电影的新尝试

2019-11-15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电影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前男友间谍

雷 丹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的间谍前男友》是由狮门公司发行的间谍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奥黛丽的男友德鲁忽然在消失许久之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随即被枪手击杀,原来他是一个亡命天涯的间谍。奥黛丽因此同好友摩根一起为了完成男友的临终嘱托,踏上了拯救世界的征程。初出茅庐的两个弱女子虽然一路上手忙脚乱,但最后终于挫败了反派的阴谋,奥黛丽也最终收获了新的爱情。

一、角色塑造的新尝试

间谍电影早已有之。在世界电影的初创时期,间谍电影就以其强烈的动作性,极致的风格化、娱乐化的类型尝试而饱受欢迎,这些作品所提供的模式化的人物形象也因此被观众高度认可。尤其是在铁幕横亘世界,东西两大阵营冷战正炽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此类作品。这些影片早期大都以美苏谍战人员的对峙为主轴,着力突出个人的勇武精神,剧中的主人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在这些角色中,以《007》系列电影的主角詹姆斯·邦德最具类型电影的典型意义。截至目前,《007》系列电影已有50余年历史,作品20余部。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该系列可称为间谍电影的启蒙作品。它所提供的故事模式和角色形象也一并成为某种标准范本,指导和规范着后续作品的生产,并为观众构建对此类作品想象和期待的界域空间。影片中,主人公“007”可谓是完美男性甚至是完美人类的代表,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不仅颇具贵族风范,个人身手也极为强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早已经变成了观众心目中间谍形象的代言人,在他面前,敌手如同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他即使是偶尔处于下风,也终能逆风翻盘,在香车美人的帮助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说,这一类作品所塑造的主人公多可归结为“超人”类型的角色,他们多具备较强的行动力,是故事矛盾和情节的核心环节,他们规划着故事的前进方向,并最终完成作品的叙事建构。在影片中,他们不仅承担推动情节的重要使命,同时还要帮助观众建立起对于角色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是依靠如前文所述的完美的类型化形象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本质上,这些形象和我们现在在银幕上看到的漫威超级英雄别无二致。

近年来,收获颇多好评的《碟中谍》也可看作是这一类型作品的成功尝试。主人公无所不能,“以天下为己任”,屡屡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并在这个过程中建构起一个智力、体能均远远超出常人的超人形象。在该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全面瓦解》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伊森·亨特在影片中要追回3个致命的核武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在影片中可谓是搏命演出,高空跳伞、楼间追逐,最后更是基本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于倒悬。如果说,今天的好莱坞间谍电影要推选一个完美主人公代表的话,伊森·亨特可谓是无可置疑。汤姆·克鲁斯也凭借此角色,强化了观众心目中对间谍强悍勇武形象的固有认知。

而《我的间谍前男友》旨趣则大相径庭。影片开场是一个标准的美式动作片。晃动的运动摄影镜头,逐渐急促紧张的音乐,不断提示着观众故事中隐藏着致命危机。果不其然,打斗场面随即出现,作为间谍的男主人公也不负众望,一展过人身手。孰料影片刚刚展开,矛盾还未来得及迅速推进,他却突然死于非命。这回,拯救世界的不再是英俊潇洒、充满阳刚气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男性间谍了,反而是两个平淡无奇的弱女子开始走上了舞台的中心,故事也就因此很快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模式中去了。

在早期间谍电影中,女性角色或是胜利者的奖品,或是如蛇蝎美人一样的存在,她们只是花瓶一样的人物,充当着故事的点缀。不独外国作品如此,中国作品亦然。在“十七年”的一系列间谍电影中, 女特务大都烫着波浪卷发,脚蹬高跟鞋,美丽而又邪恶,满是男性欲望投射对象的意味。同时,从功能上来说,这些女性角色绝大多数应该归属于扁平人物,并不能够决定叙事的进程,没有更多的个性化的色彩,角色行为方式也没有更多的情感逻辑,她们只是担当影片娱乐意味构建的使命。而该片则不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前男友的突然死亡,使得传统的男性间谍形象消失在观众的视域之中,女性则成为叙事主体及推动情节前进的担当者。同时,不同于传统的男性为主的间谍电影中,主人公总有美女投怀送抱的设定,似乎是为了彻底颠覆这种模式,《我的间谍前男友》的导演甚至有意无意地安排女主角成为性别魅力的拥有者,她们可以在不同男性角色之间游走,并不断收获爱情。这样的情节设置未必符合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的期待,但女性更加独立自主,而非依附于男性,成为男性附庸的角色易位或许更符合当下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吧。与此同时,虽然女性成为主角,成为性别魅力的拥有者,但她们却并非如同《美少女特攻队》中的角色那样有着亮丽的妆容,反而有些不修边幅。她们不再是那种被神化了的角色,不再是芭比娃娃一样的空洞肤浅的玩偶,反而如我们周遭的普通人一样,更真实也更可信。

这是一个间谍概念变迁的年代,传统的不苟言笑的、具有超人体能和智力的间谍已经更多让位给了普通人,不仅如此,我们甚至还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憨豆特工”这样比正常人还略逊一筹的角色形象。《我的间谍前男友》的两位女主人公可谓是生逢其时,如前文所言,她们已不再是超级英雄,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仅难以像前辈间谍那样视敌人如无物,反而如闯入瓷器店的公牛,常常畏难不前、手足无措,稍有不慎还会把事情搞砸。但也正是这种普通人的形象让间谍题材电影退去了更多的神话色彩,奥黛丽和摩根也才有了成为主角去拯救世界的可能。

二、类型叙事的新尝试

类型电影多为经典的戏剧式模式,在悬念的设置上,故事情节的演进遵循着固有的模式,并最终完成类型化、模式化的叙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需要的是在似曾相识的情境里找到那种熟悉的亲近感。对于观众来说,其实间谍电影的情节早已经在其观影前得以明确,他们的观影行为不过是在一个全新的时空情境中再一次重温这种类型化的叙事。间谍电影作为典型的类型电影,在影片的整体架构上,也必然要遵循其叙事规范和特点。但是,在叙事上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亟待创作者解决。那就是如何建构影片中的悬念。这种类型和其他的作品不一样,它是最依赖悬念的设置来推进故事的。可是,在情节的设置上,间谍电影往往以代表正义一方的间谍取得胜利为叙事的终极指向,因此,影片最大的悬念就已经不复存在。其他类型电影如爱情片或可以凭借细节堆砌,情绪渲染来吸引观众,但悬念作为间谍电影最重要一环,一旦缺失则无法想象。因此,在结局既定、最终悬念的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让观众能沉浸其中,就成为该类型电影的重要使命。

传统的间谍电影为了在悬念处于空置的情境下解决这个问题,使观众获得更多的观影愉悦,往往在叙事的推进过程中想尽办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经常会提供一些奇观化影像,这也正是《007》《碟中谍》等系列电影所采取的策略。几乎是在《007》的每一部影片中,当主角接收每一次新任务时,他都会得到由Q博士提供的高科技装备,这些装备功能强大到超乎想象,外观则较为夸张华丽,伴着携带这些装备的超人一般的间谍英雄,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可能。《碟中谍》则是让主人公上天入地,不断挑战各种不可能的任务。而对于《我的间谍前男友》来说,这种策略似乎并不这么奏效,如前文所述,该片的两位女主角在开场时几乎手无缚鸡之力,她们也和酷炫的间谍经历毫无干系。因此,对于这部影片来说,若想吸引观众注意必须另寻他法。值得庆幸的是,创作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类型杂糅和情节设置的反常规化,并借此同传统的间谍电影进行了切割,为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叙事模式。

对于商业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满足观众的需求,找到符合他们期待的类型模式或许是第一位的任务。但观众的需求有时是难以琢磨的。单一的类型模式往往因为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畴而少有转圜的余地,一旦没能投观众之所好,巨额的资本投入就难以获取相应的票房回报,这种商业失败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这时,对于创作者来说,类型杂糅这种集多种类型模式于一身的影片往往能提供超量的娱乐成分,从而规避可能的票房失利,并因而被创作者和观众所认可。而这也正是《我的间谍前男友》所采取的策略。

具体来说,这部影片叙事中大量吸收了喜剧片的类型元素而使其同传统间谍电影呈现不一样的旨趣。更准确地说,这种喜剧更加近似于荒诞喜剧或是无厘头喜剧。荒诞喜剧或是无厘头喜剧在影片的情节安排上往往少有逻辑性,天马行空,它们多利用情节与观众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制造喜剧效果。电影中的一个段落就很好地呈现了其无厘头喜剧的本质。影片主人公奥黛丽和摩根在逃亡的过程中,误入反派陷阱,被绑架至一个空旷无人的大房间里,虽经百般威逼,她们仍坚持未泄露一个藏有关键信息的优盘的下落。反派无奈,派出了手下冷血女杀手继续逼问。按照一般的叙事逻辑,观众大可以期待后续的情节应该是充满血腥残暴的情境,冷血女杀手面目丑陋、表情狰狞,行事也一定会是阴狠毒辣。但是,出乎女主角和观众意外的是,她的出场却有着完全意想不到的荒诞色彩。作为一个前体操运动员,女杀手就这样堂而皇之做着标准的体操翻转动作登场。仿佛这不是一个残暴的杀戮场,而是奥运会的比赛现场一样。正如前文所言,本该是充满鲜血和杀戮的段落却因此转向了滑稽荒诞的喜剧情境,观众在震惊错愕之中也收获了别样的娱乐成分。所谓的类型杂糅其魅力也正在于此。可以说,这种手法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当主人公想要去破解优盘密码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个和她有过感情纠葛的电脑安全专家,而这个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斯诺登。可以想见,当欧美观众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其恶搞的无厘头特性一定会他们在影院中发出会心一笑。

此外,情节设置的反常规化处理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魅力。尤其是各种莫名其妙的荒诞场面,它们虽然使得深谙传统类型叙事的观众不知所措,但也会刺激观众更主动地投入和沉浸到影片中去。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些情节设置或许在叙事上也有一定的功用,能更有益于帮助观众强化对于主角所面对的一团乱麻的混乱情境的认知。那些突如其来的杀戮和死亡的段落,那些逃亡路上强行开启的主角光环,种种荒腔走板不一而足。和同为双女主的《末路狂花》不同的是,这部影片没有纠结于性别认同、身份政治等宏大话题,而是凭借着无厘头的、荒诞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间谍电影的类型叙事模式,从而和现在的后现代语境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并为这个时代的观众认可和接受。

三、结 语

《我的间谍前男友》代表了一种间谍电影创作的新路径,无论是角色设置,还是类型模式,都体现出了非传统的倾向,而这种经验对于中国的创作者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传统的间谍电影固然颇能吸引眼球,但毕竟成本浩繁,对整体的电影工业发展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而这部影片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角色塑造和类型模式的新尝试上,这就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中国既然没有那么强的类型电影窠臼需要去遵守,中国观众也就不会墨守成规,对固有的模式有强烈的期待。而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经历了这么多年香港电影类型杂糅的熏陶和洗礼,这种的文化产品似乎也并不难以接受。

当下,正是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向的关键时刻,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如何借鉴国外电影产品的优秀经验,并内化为自己创作的动力,推动中国电影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并进而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始终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努力推进中国电影创作的新变革,自然前路可期。

猜你喜欢

前男友间谍
小心!间谍就在身边
谁是间谍?
挪用公款“供养”前男友难逃法律追责
前男友答前女友
开店
史上最强的双面间谍
冻死那个
我是间谍
间谍混进来了
爱上男人酣畅的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