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经典名著中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林黛玉进贾府》
——“王熙凤出场分析”之教学反思
2019-11-15■
■
中职学生个人素养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师,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经典名作赏析,展开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典名著赏析,不但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素养,而且能事半功倍地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出场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在这段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是:要阅读经典,还要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从经典阅读中汲取营养,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因此我将“王熙凤出场”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定为通过语言描写洞察人物性格心理,从而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目标是通过对小说经典人物的分析认识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王熙凤出场,教学分析中我重点采用对比分析法。首先根据《琵琶行》里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出场方式,让学生思考琵琶女是因为悲惨的现实生活使她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出场。对比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是笑着出场的方式,初步判定其人生是非常得意的。然后对比婆子丫鬟、夫人小姐个个 “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王熙凤却笑声中传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般“放诞无礼”的出场,贾府中最顶尖的权威人物贾母听了此话,不但不生气,反笑称她“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这样就对比反衬出王熙凤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身份尊贵,放诞、张扬、泼辣。
安排完出场后,作者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服饰打扮。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极尽工笔。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豪门深院的少奶奶的不同凡响,很华贵、很奢侈。王熙凤如此珠光宝气、穿金戴银,表明她精神上追求不高,贪婪,俗气,喜欢聚财敛财。以这样的装扮来见“远客”说明还喜欢人前炫耀。“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这里加上“三角”、“吊梢”二词,让 “粉面”,“丹唇”的美丽容貌下隐藏着刁钻、狡黠的性格以及不露的威风。
这般年轻貌美、华贵得势、刁钻狡黠的王熙凤,对新丧母亲,投奔外婆家的黛玉态度会是怎样的呢?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先是恭维,夸黛玉标致,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以前也还从未见过如此标致的人物,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甚至是惊叹了。此处“真”、“才”两字读重音,才会读出“夸”的感觉。
接着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要求学生重点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引导、点播: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有心理学家说过,不能当着一个女孩的面夸另一个女孩。王熙凤夸林黛玉时,周围还有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同时也夸了在场的贾家姐妹,而且这样不光几个姐妹高兴,连王夫人邢夫人贾母都开心凤姐的一句话让全场的人都开心,可见其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本事。还顺势一句话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替贾母送人情,奉承讨好贾母,真是精明狡黠、机变逢迎。
注意凤姐的感情转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了呢?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
又怎么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从“笑”到“拭泪”再到“忙转悲为喜”,为啥情感转换这么快呢?
因为凤姐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和所在众人一起已一次哭过了,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快再休提前话”。
这要是一般人,这时候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可凤姐却并不慌张,不尴尬,见贾母笑了,很自然地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真是一个演员!可以看出她确实是虚伪狡猾、见风使舵、巧于逢迎。
再看下面这段: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组织讨论,根据上面王熙凤的一系列表现,判断分析:她是真的在关心黛玉吗?为什么不是?因为“不等黛玉人回答”,因为“一连串的发问”;因为“忙着吩咐下人”。看起来是对黛玉是无微不致的关怀的,实际上是在贾母面前向黛玉大献殷勤,讨好贾母。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了王熙凤既世故圆滑,又锋芒暗蕴。
凤姐一出场,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府中最顶尖的权威人物——贾母的欢心。
经过以上讨论总结分析,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心理有了较为精准把握,大家从王熙凤的肖像、语言、服饰、行为、动作中不仅看到王熙凤的外貌,还看到了王熙凤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不但要陶醉其中,而且要走出来思考阅读学习经典的现实意义。这段经典到底对今天的中职生成长有什么帮助?王熙凤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以借用来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怎样去培养这些职业能力?
课堂上,经分组合作讨论,老师点播引导,归纳如下:
(1)现实生活中,需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
王熙凤见黛玉时“恭维”的话语、“拭泪”、“转悲为喜”的动作行为,都是对贾府最高权位者贾母准确地察言观色、揣摩忖度后的行为,所以深受贾母的赏识,很是人生得意。
职场中或者社会交际中,懂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人,办事往往都会事半功倍。中职学生普遍十五六岁,处于对社会认知的懵懂阶段,做事简单直接,社会交往中大多不善观察,还不懂得通过察言观色来知晓对方、揣摩对方。通过分析引导,孩子们认知了“察言观色”的重要性,还知道,会察言观色,沟通和交往才可以变得如鱼得水。培养了观察的意识,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2)如何提升“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职业能力
课文中,我们从王熙凤的语言、服饰、肖像、行为、动作中读懂了她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特殊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就以小说分析人物的方法,从交际对象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一些不经意的行为细节中进行敏锐细致的观察,慢慢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观察到位了,才能揣摩对方心理,掌握对方意图,才能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交际目的。
(3)做一个情商高,懂人情、处处有心的人
王熙凤精明干练、善解人意、随机应变,又会讨好奉承,很得贾母、王夫人等贾府中掌权者的喜爱。所以在生活中、工作中也要学习王熙凤的这些品质,争取做一个生活圈、学习圈、工作圈中受人喜欢的人,领导赏识的人。既要有业务方面的硬本事,还要有为人处世方面的软本事。做一个情商高、有眼力、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做一个处处有心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种将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展开讨论回答,许多学生表现出的鉴赏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角度出乎老师意料,这也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难得出现的现象。这样的授课方式,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经典中习惯性进行反思自我,见贤思齐的职业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