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视阈下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意义探析
2019-11-15■
■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个一批”“三个保障”的重要内容,在帮助人们彻底的摆脱贫困、阻断贫穷的代际传播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通过教育扶贫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它一方面是要求我们扶教育之贫,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利用教育扶贫。但以往对于教育扶贫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国家、社会等宏观层面入手,很少有从大学生这类微观主体进行研究。以大学生作为教育扶贫主体来研究,短期支教显然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近年来,短期支教作为一种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备受各大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推崇,但因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的弊端,让不少人对它是否值得存续产生了疑问。显然,持这一看法的很多人都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甚至是极个别的特殊案例。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制约了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短期支教活动本身并无坏处,相反,它不仅对于支教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并对我国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形成极大的助力。
一、对支教大学生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短期支教能够让在校大学生走出去。一方面,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缺少一个实践的过程,使我们无法判断自己的知识是否学到位,是否能够在真正的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短期支教刚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过程的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短期支教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大学生具备其他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如与人交流、独立生活、应变等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暂时实现了由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使得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以自身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道德素质。此外,短期支教需要大学生群体深入到教育资源比较贫乏、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孩子大多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贫困的原因导致了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大学生群体在与这些孩子的交往过程中,能够产生对他们的关切,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更能理解国家相关的教育扶贫政策,认识到扶教育之贫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够做到些什么。这种思想上改变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被支教地学生、家长及老师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将“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所谓“扶志”就是要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建立人生的目标;“扶智”就是要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教育显然是实现二者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扶贫的视角下,大学生短期支教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调查显示大多数被支教的学生还是十分欢迎支教的大学生,虽然支教的时间短暂,但在这期间他们会接触到更多新奇的、有用的知识。一般来说,支教团队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授课的方式比较灵活,更能激发当地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支教大学生会向他们传递更多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够引导贫困地区的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将为他们的一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扶志”意义更甚。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两者割裂开来,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扶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促进扶智,反之亦然。因此大学生在短期支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侧重学生三观教育,在思想上进行启迪,使支教活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有利于减轻当地家长、老师的负担。短期支教虽然有可能会压缩孩子的假期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对于为当地家长、老师减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许多留守家庭而言。当前在我国西部的许多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许多家庭都只能以外出务工为生,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关注不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短期支教一般都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因此能够很好的补充放假老师和家长都不在身边的这段时间。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加以辅导,减轻当地家长和老师的负担。
三、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贫困地区师资的不足。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地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师资的贫乏是最为关键的,主要体现在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学校老师较少并且以老教师居多、优秀教师流失较为严重、当地教师综合素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上出发来制定政策的,但是要想通过发展经济和教育投资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在短暂的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而通过大学生短期支教带去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短期支教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流动虽然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但是通过支教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很好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弘扬支教文化,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农村教育,以缓解农村教育师资不足的现象。
第二,有利于“精准教育扶贫”。“精准教育扶贫是我国教育扶贫发展的新阶段,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路径……其目标在于借助教育扶贫工程,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上精准发力,以发挥教育的整体合力,助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尽早尽快脱贫。”所谓精准就在于能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合力。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通过前期的调研,精准识别教育资源真正匮乏的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学校进行长期的的定点帮扶。就精准帮扶而言,主要体现在支教的内容上,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通过开设更多三观教育课程、技能课程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发挥短期支教的最大效果。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不能只在书斋里学知识,更要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践行自身的价值。大学生短期支教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既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路径;同时又能给支教地的孩子带去温暖和希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而助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虽然在现实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急着去否定它,而是要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使大学生短期支教成为当代大学生热心公益、参与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