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调研思考

2019-11-15

剧影月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横山民俗文化民俗

传统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传统民俗节日往往被蜕变成了单纯的假日,其文化意蕴也在人们的心中日趋淡漠。作为常武地区祖先智慧结晶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其传承和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一、横山桥镇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体系的渊源及现状

横山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受3000多年吴文化的浸淫,其民俗节日和活动有着显现的吴文化特征。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因此横山桥镇的民俗节日按属性可分为岁时节令和祭祀节日文化,岁时节令有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祭祀性节日有清明、中元节、端午、冬至祭祖等。在横山桥镇广泛流传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祭祀性和民间性的自发活动,其民俗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大同小异。

旧时横山桥镇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可以说是四时八节,精彩纷呈,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与其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每逢除夕,有除旧守岁、舞龙灯、调马灯、接财神等活动。到了元宵节更是热闹非凡,历来就有正月初八至十五迎龙灯、赏花灯、猜灯谜、调小鬼、掮云车等闹元宵的习俗从东汉开始已绵延近2000年。此外,横山桥镇及周边区域内的民众在千百年来的农耕生活中,经过自在、自发传承,也形成了世代传袭的表现重大生活内容的民俗节日,如三月十一、四月初一、八月初一、十月半等庙会、祀福活动。

二、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

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成熟的缩影,它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映着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乃至文化意识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化的“世易俗移”,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日渐消远,原有农耕社会的文化形态和方式逐渐消退,人们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大多是植根于传统农业的,是农业社会和农耕文明的产物。培育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土壤”的退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漠视于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是许多传统民俗节日被逐渐“淡化”与“矮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带来的冲击

科技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诸多文化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快瓦解、涣散甚至泯灭。一些优秀的传统地方民俗文化,往往来不及融合就被外来文化的浪潮所席卷而去。不少曾经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生活艺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比如西方情人节和中国七夕节的遭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演绎的是同样的主题,遭受的却是不一样的待遇,一个火爆,一个冷清。外来文化的冲击直接导致传统民俗节日主体组织机制难以形成,也成为了影响我县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节庆活动运作模式单一带来的制约

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建立在一定经济和社会生活基础上的节日文化活动运作模式也应随之逐步改变。从横山桥镇近年来组织的几个节庆活动来看,其运作模式还有待改进的地方,组织策划也有待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为办节而办节”的问题,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够,群众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些也影响了横山桥镇各类节日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四)、地方特色缺乏带来的影响

特色,是节庆活动的灵魂,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集中体现。目前,横山桥镇的节庆活动和其它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都是大同小异,溶入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甚少,人为拼凑成分多,原生态成分少,未能很好地挖掘出地方传统民俗节日真正的文化内涵。各种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未能很好地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展现,原生态性、地方性特色的缺乏,也影响了横山桥镇民俗节日活动的吸引力。

三、对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发展这篇文章,就必须同时关注传承积累和创新重构这两个方面。没有传承积累,文化就没有基础和灵魂;没有创新重构,文化就没有活力和生命,“种文化”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关键是我们如何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准确定位,将民俗节日活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由百姓办,使百姓乐,让百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百姓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才能越办越活,越办越有生命力。

一是要建立民间自行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一些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春节舞龙灯、闹元宵、重阳登高等民俗节日文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加大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挖掘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民间组织自身的力量。通过建立各种民间民俗文化协会,加强对各种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完善传统民俗文化组织体系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培育传人,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同时,还要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同现代文明有机相结合,为各民间组织及民间艺人搭设展示、发展的平台,为其创设适宜的“土壤”,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要确立以城镇“办节”为主,农村“办节”为辅的办节思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民转产转业转身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以预见,随着横山桥镇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大,城市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我们不应该让此成为加速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消亡的一个因素,而是应该将这一原本不利的因素转变为加快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一个契机。人口的集聚,同时也为需要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此类活动集聚了人气。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培养文化经纪人等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区、中心村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同时,通过镇、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逐步激发其他周边乡村民众过自己节日的热情,促进全镇各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是要做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更是生活的升华。我们在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中,除了要继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留独特的地方风韵外,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其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赋予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以新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节拍,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才能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当然,创新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否定,而是一种扬弃,是在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独特的地方风韵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四是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文化与经济联姻,文化为经济鸣锣开道,经济为文化提供财力、物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潮流。当前,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就必须寻求自主发展的现实途径。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山水这一独特优势,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旅游这只有形的手与横山桥镇民俗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应该不失为一种双赢的选择。

五是要将传承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和培育现代节日文化相结合。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得以普及、延续和发展的保证,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坚持。但是,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种创新,除了为传统民俗节日文化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赋予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以新的内涵外,还应该注重培育现代节日文化。因为现代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体现着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特性,对于展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增强一个地方的凝聚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这么说,也许我们今天在不经意中或细心“种下”的“节日文化”,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也可能成为我们后代传承的一个传统节日,出现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更红”的现象。

猜你喜欢

横山民俗文化民俗
情暖横山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红楼遗梦在常州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