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019-11-15苑子文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我会人生老师

◎苑子文

小时候家里为我报过五六个兴趣班,奥数、硬笔书法、吉他、油画、素描等等。但只有游泳这项我一跳到水池里就觉得开心的运动可以称之为兴趣,其他的,都只能算父母眼里我需要变优秀的加分项。

所以除了游泳以外,其他每一项都以我发现自己学着很吃力,于是选择逃课、被老师通知家长,最后与父母摊牌而告终。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我的父母和其他所有家长一样,迫切地希望自己家孩子变得出色,希望我会很多东西,希望我能上进。

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在我每一次不争气地犯懒想要放弃的时候,不是横加指责甚至惩罚,而是跟我反复确认,并最终尊重我的选择。

他们会很认真地对我说:“现在的决定,是你自己做的,将来你要后悔的时候,只能狠狠地怪你自己。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除此以外,再无任何怪罪苛责。

后来因为贪玩,因为懒散,因为各种各样属于在小孩子年纪会有的理由,我确实错过了很多大好的学习机会,放弃了很多个兴趣班,而选择过更轻松舒服的周末。

但某天我幡然醒悟,发现自己并没有经受什么磨砺,也没有足够多的蓄力和准备,就要去为心中高远的目标而拼搏闯荡时,顿感如遇风雨,狼狈不已。

如此,在每一个因认识到自己身无长技而追悔莫及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父母的那句话:决定是自己做的,你的人生你负责。于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当下的结果已经没办法改变,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赶上别人。

时至今日,已经不再需要父母像小时候那样强迫我去各种特长班、补习班了,也突然明白了他们当时希望我变优秀、希望我会很多东西、希望我在任何场合都能游刃有余的迫切。

我节省下来很多玩乐的时间,读书、看话剧,充实自己的世界观,尽量让知识面更广一些。没有工作安排的时候,我会去世界各地旅行,抽离出熟悉的环境、单一的状态,也会对生活有新的不同的解读。

可能人都是这样,不管旁人怎么说教、强迫都不管用,必须要自己想通,要自己通过成长来验证真伪对错,才能真正明白该如何去做。

所以不管你是在认真学习,还是逃课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不管你是打鸡血似的面对每一天,还是试图走捷径省些力气,你都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活法,毕竟这是你的人生。

但你必须知道,你是自己人生舞台的唯一主角,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今后漫长岁月里无论是风雨同行还是朝霞相伴,都同样毫无怨言地接受,那么你大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过想过的生活;但如果你同我一样,也会在未来某一刻无比地悔恨当初为什么没有更成熟一些、更努力一些,那么就在一开始便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吧。

读初中的时候,按照片区我被划到了家附近的一所中学,由于小升初的考试成绩不错,我幸运地被分进了重点班。当时我的成绩也就算得上中等偏上,所以一开始没有被老师太重视,自然也就不那么扎眼。

那时的我大概是属于如今看来更像甘于平庸的佛系人格,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太强的表现欲,混进重点班的舒适感让我一度有些松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基本不参加班级活动,连课堂讨论也不愿意说话,明明一些问题自己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想参与。

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几个月之后,原本入学考试因为成绩不如我而进入普通班的弟弟,却当上了班长,几次考试成绩也跟着突飞猛进,拿到了比我好很多的名次。当我还在实验班里懵懵懂懂地混日子,为成绩没掉太多就已经心满意足时,弟弟却不一样,他在每一个阶段都明确了自己的小目标,并积极地展开行动。

他喜欢给其他同学讲题,哪怕彼此水平相当,他也喜欢这种互动,用他的话说,这叫鞭策自己的“好学生意识”;他会主动和老师沟通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提高自己当时还比较普通的语文成绩;放学回家他也总是比我先做完作业,剩下的时间偶尔会整理一些班长要做的表格。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最后的期末统考弟弟足足超过了我30分,我傻眼了,明明是一条起跑线上的人,怎么竟拉开如此大的差距?我站在发榜的橱窗面前,扪心自问:为什么弟弟可以做到的,哥哥做不到?

后来我与他竞相刻苦读书,他买的辅导书,用铅笔做完一遍,我擦干净再做;我们每个月会有一次自测,就是互相给对方出一套试卷,然后交换判分、公布成绩;弟弟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我也制订了很紧张的进度表。

因为我深信,人都是有惰性的,但如果别人可以做到的,同样的时间,同样完整的人格,我也一定可以。

不仅在家里这样,白天到了学校,我开始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虽然有时候我也不太会,但往往在和别人一起讨论时,脑袋里会突然蹦出新思路;我跟老师也有了更积极的课堂和课后互动,我慢慢发现,好像并不是老师不重视我,而是学生实在太多了,她没有办法全部兼顾到,而我只要稍微主动一些,老师就会很愿意给我鼓励和肯定;以前在家里弟弟先写完作业时,我的心也会跟着放松下来,忍不住计划着要跟他去楼下找小伙伴玩,作业也就草草了事应付过去,但现在我会特意在按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延长十分钟的学习时间,为的是让自己养成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好习惯。

我在写字桌前的墙上贴了一张纸,像班里黑板上方抬头就能看见的那个红底白字的条幅那样,上面写着“不待扬鞭自奋蹄”。

第二个学年快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逐渐从班级中上游,提升到了年级前二十名,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我拿了厚厚的两沓奖状证书,一点点追赶家里那面和弟弟高低不齐的“奖状墙”,也开始慢慢习惯“好学生”这个身份认同。

你看,我们都是生而平凡的,所以才要抓住每一个可以变优秀的机会,有时候一次小小的尝试,就可以靠光亮更近一点。

我的高中在杨村一中读了三年,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三年。

其实起初我是考另一所可以免学费的中学的,但很遗憾发挥得不好,没能考上。我一直都承认自己不是聪明的学生,但毕竟初中也努力过几年,成绩不能说拔尖,但至少考那所学校应该是足够的,于是我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

后来我辗转要到了校长的电话号码,编辑了很长很长的短信,大意是诚恳地告诉他,如果他收了我,我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不顾一切地给学校争光;如果他相信我,我会拼尽全力考上清华或北大,请他接收我。

结果是,我与校长的短信往来中,只躺着三条,都是我自己发的。

后来父母帮我缴了一笔不菲的学费,送我去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我带着强烈的自卑感进入了高中,混在三个学霸的身边。他们有沧州的,有廊坊的,有天津当地的,都比我学习好很多。

高中的前两年,我真的很努力,几乎是吃着饭看书,走着路背书,熬着夜看书,连洗头发都在背书,只要你能想到的时间,我都在学习。

那时候洗手间的镜子旁,贴满了一整面墙的便利贴,刷牙的时候我就背古诗、背单词;晚上熬夜熬不动了,就跟弟弟商量着轮流睡觉,每个人睡半小时,然后再起来换另一个,就这样带着使命感,互相督促,延长能够学习的时间。

为了能熬夜,高中的我都是一小箱一小箱咖啡地买。因为喝了太多的咖啡,像是产生了免疫力,有时候感觉就像喝水一样不管用了,我就索性干吃咖啡粉,一包下口,顺着喉咙化出咖啡浓浓的特有的味道,不知道是真的起了效果,还是心理作用,一般这时候能清醒一整个晚上。

在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之后,我有惊无险地考上了北大。从那一刻起,回看我的学习轨迹,大概一直处于一种先混沌后清醒的循环,而在这种循环里的向上觉醒,就是一种成长吧。

所以,其实你现在的学习情况如何,或者工作情况如何,都不是那么地重要,以前学习不好的人,一样可以考上北大;现在的工作重复、没有价值,或者被其他人抢功,也不重要,一时一刻不是成功,厚积薄发才是大智慧。

我一直相信,真正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潜力意识、行为习惯,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我的能力,以及历练内心,获得灵性的成长。

你得把自己当回事,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工作也当成自己的事,短暂的落后,只是因为每个人的速度不同、起点不同,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一样,你要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意志,你要相信时间,得扛住,坚持下来。

因为苦心人,天不负。

猜你喜欢

我会人生老师
人生中的某一天
我会分辨
我会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