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9-11-15李伟铭
李伟铭
云南省建水县第一中学
在新课标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认识到: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水平较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够,思维的深度不够。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开拓思维方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现在的初中考试卷大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的是思维方法。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想象力,掌握阅读思维方法并能再次指导自己阅读分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阅读教学中,增强思维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考的压力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难以有效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讲解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语文综合素质不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除了学生要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阅读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接受能力,是沟通和交流能力的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人的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能力,比如看报纸、跟别人进行签约的时候,都要求人们对信息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教师应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2.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仔细备课,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备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入研究课本内容,科学选择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讲解课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仔细分析课文的题材类型、写作方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主观看法和内心情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不断阅读、不断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目标。语文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和特点,对学生提出不一样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阅读书籍,为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将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抄摘,列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写到专门的阅读笔记本上。为保证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周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查阅学生笔记,解答学生问题,并评选出阅读“每周之星”,以此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逐渐积累阅读量,提高阅读效果。
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根据课文内容,合适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结语
阅读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阅读,我思考,我体验,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