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研究的文献学分析

2019-11-14谢校辉

山西农经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经济新常态

谢校辉

摘 要:基于2013—2018年CSSCI数据库中关于经济新常态研究的545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作者机构、热点领域和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文献学分析,并绘制对应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学界对经济新常态的研究呈快速增加到逐渐减少的过程;涉及学科众多,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学术界对新常态的研究从特征现象逐渐转入机理要素的探究。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0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4;G353.1        文献标志码:A

在经历30多年平均10%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开始减速换挡。经济增长潜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劳动力比例、治理环境成本等。随着劳动力供给和成本上升、环境治理成本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逐渐进入新常态阶段。

新常态提出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1]。基于CSSCI论文数据,使用最新版本的CiteSpaceV.5.3.R8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文献学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知识图谱构建,探究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基本情况

1.1  发文量分析

新常态最早由习总书记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并于当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阐释,为经济新常态研究指明了方向。在CSSCI发文时间和发文量方面,早在2013年就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研究。这说明,早于国家政策,民间已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进行了研究。2013—2018年,发文量先增后减,于2015年达到峰值的238篇,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经济新常态的研究趋势。

1.2  作者与机构分析

表1展示了2013—2018年对经济新常态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其中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发文15篇,为该领域研究最高产学者。CiteSpace软件显示,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是社科院所,但产出成果较多的机构之间合作与共享较少,说明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仍处于单独研究探索阶段。

1.3  期刊来源与学科分布

发文期刊方面,多为理论学术类期刊,说明现阶段对新常态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学术层面。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是《求是》杂志,载文量达20篇。

检索文献涉及17个学科,其中经济学发文量最大,为402篇,占比78.8%;其次是管理学,发文量为69篇,占比13.5%。由此可知,学界多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入手,对经济新常态进行研究。

2  研究热点分析

2.1  文献、作者和期刊共被引分析

2.1.1  文献共被引分析

设置CiteSpace节点为“Reference”,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中心度代表该文献的重要性程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伟2014年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一文被引用次数最多,为35次,中心度达到0.25。该文系统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以及对宏观调控方式的新要求,并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给出宏观经济政策建议[2]。

2.1.2  作者共被引分析

设置CiteSpace节点为“Cited Author”,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刘伟、林毅夫、蔡昉等人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和国情状况的研究,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更为深刻,其对新常态的研究被引用次数较多。

2.1.3  期刊共被引分析

设置CiteSpace节点为“Cited Journal”,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经济研究》被引频次最多,达到145次。高影响力的期刊作为传播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可以使优秀研究成果和思想被更多的人认识与理解[3]。

2.2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作者观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频次分析,可以了解新常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帮助理清研究重点和方向[4]。将CiteSpace节点设置为“keyword”,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节点大小代表出现的频率,连线代表共现强度。数据显示,“新常态”一词出现频次为236次,为最高频关键词。其他高频关键词还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中心度代表节点在网络中的媒介能力,是衡量节点在图谱中重要性的一个关键指标[5]。中心度越大的关键词,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也越大[6]。从表3中可知,“新常态”的中心度最高,为1.31。中心度比较靠前的关键词还有“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新常态”等[7]。这些关键词代表了主流学者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研究的热点话题。

3  结论

基于CiteSpace软件,以2013—2018年收录于CSSCI期刊的关于新常态研究的545篇文献为样本数据,着重分析了新常态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和重点领域等内容,得出如下结论。

(1)从研究基本情况来看,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热度不减。相关研究涉及学科众多,但以经济学为主。在发文量年份方面,2015年发文量最多。在发文量作者方面,西北大学任保平、北京大学刘伟和广州大学劉金全位居前三。在研究机构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中心是主要研究力量。

(2)从作者文献共被引图谱分析来看,一些学者的文献对经济新常态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刘伟2014年发表的《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一文被引用频次最高,同时该文中心度也最大。

4  展望

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但各机构学者之间关联性不强,应加强研究机构之间和学者之间的交流联系,促进优秀研究成果得到及时传播。

参考文献:

[1]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3):359-377.

[2]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5):4-14.

[3]陈升,唐云,何增华.基于CiteSpace的精准扶贫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7):230-237.

[4]罗良针,余正台.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演进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2):

214-220.

[5]王郅强,彭睿.汶川十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 Ⅴ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6):15-23.

[6]李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7]任保平,张蓓.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与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8(3):13-20.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经济新常态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