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什么是脑梗死?
2019-11-14李立艳
李立艳
脑梗死,俗称“脑血栓”,中医名称“卒中”,这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2018年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显示,我们国家平均5例的死亡患者中,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中年人死亡的原因中22%是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整体仍呈上升趋势,脑卒中疾病负担仍不断加重。让我们一起了解并预防脑梗死,让它离我们更远一些,让健康快乐的生活与我们相伴一生!
一、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的医学概念是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可以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及人文素质的提高,大家普遍对生命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健身、养生、旅游、美食等享受生活的方式使生活五彩缤纷。但是人们发现脑梗死的患病率却居高不下,而且由于缺乏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很多患者往往延误治疗时机,重者丧失生命,轻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造成终生遗憾。所以了解脑梗死,防范在先,势在必行。
二、脑梗死为什么高发?
中国2017年《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中曾指出:脑卒中危险因素为三大类:
其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
其二,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心房纤颤、其他心脏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与营养、缺乏运动、肥胖等,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控制,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其三,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偏头痛、代谢综合征、饮酒、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睡眠呼吸紊乱、高凝状态、药物滥用、脂蛋白(a)水平增高、炎症和感染等,治疗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否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现有的研究证据还不够充分,但纠正与控制上述疾病状态无疑会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脑梗死的识别与自救
(一)如何识别?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人突然出现以下任一表现,应考虑脑梗死的可能(见表1)。
(二)如何自救?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和家属要会识别,并进行積极的自救及就医准备。
首先应立刻拨打999或120急救电话,因为急救车的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识别、筛查及评价,并能够根据病情变化提供基本医疗救护,还可以避免将患者转入不具备救治功能的医院,延误治疗时机。
在等待急救车期间,要学会进行家庭自救及就医准备,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就医卡、银行卡、之前的病历本册、正在服用的药物,同时切忌乱服药。
四、为什么要优先选择急救车就医?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医疗体系复杂,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记住我们的急救体系中的调度员是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卒中评估,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宜的自救及进行相应的安抚工作;及时赶到的急救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期干预以及将患者转入适合的医疗机构。
五、如何理解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脑梗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有关。目前认为挽救脑组织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3小时以内,不超过6小时为宜。我们国家有根据国家标准建立的卒中中心网络,制作有相应的溶栓地图,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由急救车转入有相应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快速的反应,会给与疑似卒中的患者优先的处理,以利于挽救更多的脑组织,减少死亡及致残,挽救患者及家庭。
温馨提示:
面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预防疾病的发生,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减少那些除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外,可控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形成。
二、应该意识到及时到医疗机构去进行评估,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干预,定期随访复诊。
三、发生了脑梗死那些表现,应该尽快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就诊,因为3~6小时的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并学会家庭自救及就医准备,由急救车送入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溶栓和血管介入的开通,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挽救自己,挽救家庭,减少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