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一下史上那些在中国当官的“老外们”

2019-11-14王锡伦

世界文化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老外外国人

王锡伦

在中国历史的讲述中,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错得离谱的“结论”:中国自古闭关锁国。其实,无论是从中国人的天下观还是从史实方面来看,这个结论都是完全不成立的。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这样阐释中国人的天下观: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以半圆球体罩在地的上面。中国文字词汇里的穹庐、苍穹,就是半圆球的天的意思。在方形的大地四周是大海,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四海。这块方形的大地,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下。四海之内,也是天下之意。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世界是没有国家之分的,天下一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也就是中国人据说的天子,是代表天来管理天下的。这就叫做天授神权。在这样的天下观支配下,中国人是没有国家观念的,也就没有什么国家之间的藩篱存在。所以,自古以来,在许多朝代,都有外国人在中国当官。这些外国人经由陆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或经商,或留学,或从军,有的甚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当上了中国的官。虽然他们在那个没有国家国籍概念的时代,没有拿到中国国籍,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当中国人民的“公仆”,为中国人民“服务”。也真难为这些通过科举考试的老外们了。参加科举考试,对一些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学子来说,都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就像老外参加如今中国汉语普通话等级考试一样,会被那道“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的测试题搞得找不到北。在古代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对于外国人来说,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但是,还真有一些老外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还真的中了举,从此在中国当上了官儿。想想都挺好玩、挺爽的。而这一史实,无疑在向我们讲述着古代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中西文化交流的通畅和频仍。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当官的老外们。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最强盛的朝代,开放与包容,是大唐盛世的一大亮色。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说明唐代外籍人士在朝为官者不少。

比如:

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逝世后,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

阿史那杜尔,突厥人,太宗时官拜左骑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执失思力,突厥人,左领军将军,后因功进封安国公。

哥舒翰,突厥人,玄宗时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仆固怀恩,铁勒人,玄宗时官拜左领军大将军。

白孝德,安西人,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封昌化郡王。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中国名晁衡,居留唐朝五十年,曾任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他是在中国官位最高的日本人。

崔致远,新罗人,12岁来大唐留学,于僖宗朝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及第,授宣州溧水县尉,后为淮南从事,又为侍读兼翰林学士,知瑞书监。

藤原清和,日本人,官拜秘书监,至三品,终生未回日本。

金思兰,新罗人,即新罗王金兴光之侍子,玄宗时官拜为太仆员外卿。

高仙芝,高丽人,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

黑齿常之,百济人,因对吐蕃作战有功,高宗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白孝德,安西胡人,唐朝中期名将。参加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升任镇西、北庭行营都知兵马使。后任检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封昌化郡王。曾担任太子少傅。死后追赠太子太保。

卑路斯,末代波斯王子,国亡后来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中宗时又拜左威卫将军,卒于唐。

李元谅,波斯人,德宗时官拜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

阿罗憾,波斯人,武周时官拜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

李彦升,大食人(阿拉伯人),中唐时随商队来到中国,后于宣宗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获得进士及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阿拉伯籍的进士,受翰林学士。

宋朝时在中国做官的外国人,蒲寿庚,阿拉伯人。他的先辈于宋宁宗时来中国定居。因为帮助宋朝廷镇压海盗有功,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执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职。以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身份,垄断了泉州的海外贸易长达30多年。

元朝时,外国人来中国当官的也不少。比较有名的如:

马可·波罗,意大利人,著名旅行家,元朝時来中国,任职扬州总督,因著有《马可·波罗游记》而史册留名。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今属印度),元太宗时随父叔来中国传播佛教。成宗时期,被封为光禄大夫。武宗时,又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仁宗时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死后追封秦国公,谥忠穆,后又加封延安王,改谥号为忠献。他是古代印度人在中国爵位最高者。

明清时代,外国人在中国做官的,如:

汤若望,德国人,明晚期到中国传教。经明清两朝,帮助朝廷修正历法。顺治时先后加封汤若望为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少卿,从从五品升到正三品。康熙元年,晋升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成为当时中国官位最高的欧洲人。

南怀仁,比利时人,1658年来中国,帮助清廷铸造火炮,修订历法,被任命为执掌钦天监,正二品。

郎世宁,意大利人,清朝宫廷画家。1715年来中国,进入清宫,成为宫廷画家,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正式职务是内务府属奉宸苑堂官,负责掌园囿禁令并本苑事务,正三品。

赫德,英国人,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一职,1864年清廷加授他按察使,成为清朝正三品官员。后来晋升为布政使,从二品,1889年升为正一品。死后,清廷追授他为太子太保。他是历史上享有中国古代王朝时期最高荣誉的西方人,也是最后获得中国王朝官职的西方人。因为就在他死去后,也就是1911年至1912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腐朽的清王朝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彻底结束。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摆脱了王朝帝制,从此国家意识开始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逐渐确立和明晰起来。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老外外国人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街上遇见外国人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老外自荐当“楼长”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